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萌羽

作品数:59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1篇文学
  • 16篇小说
  • 14篇福克纳
  • 10篇文化
  • 8篇代文
  • 6篇中国文学
  • 6篇威廉·福克纳
  • 6篇国文
  • 6篇国文学
  • 5篇当代文学
  • 5篇学史
  • 5篇中国当代文学
  • 5篇文学史
  • 4篇张恨水
  • 4篇张恨水小说
  • 4篇审美
  • 4篇世纪中国文学
  • 4篇20世纪中国...
  • 3篇视域
  • 3篇品格

机构

  • 49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山东省青年管...
  • 5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劳动关系...
  • 1篇山东经济学院

作者

  • 57篇李萌羽
  • 27篇温奉桥
  • 3篇魏李梅
  • 1篇庄冬文
  • 1篇温凤霞
  • 1篇马斗成
  • 1篇张悦
  • 1篇王梦瑶
  • 1篇郭永红
  • 1篇杨燕

传媒

  • 7篇东方论坛—青...
  • 4篇青岛大学师范...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小说评论
  • 3篇当代作家评论
  • 3篇山东社会科学
  • 3篇山东省青年管...
  • 2篇齐鲁学刊
  • 2篇海南师范学院...
  • 2篇山东外语教学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新华文摘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文史哲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当代文坛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个文学的朝圣者——王海创作论被引量:1
2014年
说王海是“新星”,并不是就创作时间而言,而主要是指王海近几年的文学创作成就。从最初的《鬼山》(1993),到《老坟》(2001)《人犯》(2003)《天堂》(2006),再到最近的《城市门》(2010)《新姨》(即将出版),
李萌羽温奉桥
关键词:文学创作论朝圣者《天堂》
以文本细读透视女性主义的中国之路
2013年
中国女性主义既有与世界女性话语相通的一面,又有由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而来的特殊规律,而对这种特殊规律的概括、归纳、总结,只能诉诸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本或文学文化文本。孙桂荣博士的专著《性别诉求的多重表达——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就是这样一部书。如它的第五章“消费主义的话语挪用:‘后女性主义”’,便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思潮中的“后女性(权)主义”有着极大的不同。
李萌羽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后女性主义文本细读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女性话语文化文本
《长谷》压抑主题阐释被引量:1
2001年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创作颇丰的时期 ,他在这期间完成了《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胜负未决》等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 ,同时也出版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集《长谷》。《长谷》与上述反映社会问题作品不同的是着重写了个体生命的生存困境和情感状态。本论文重点阐释《长谷》压抑主题及其不同的表现形态。拟从三个方面分析压抑类型 :1性压抑 ;2观念控制 ;
李萌羽庄冬文
关键词:约翰·斯坦贝克压抑
威廉·福克纳与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发生
2023年
新时期以来,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中国文坛引起了作家们的普遍关注,引发了“福克纳热”。从新时期作家对福克纳作品的接受来看,其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与《我弥留之际》阅读面和接受度最高,其次是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喧哗与骚动》在新时期文学中影响尤其深远。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天地对中国新时期“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的发生起了催化作用。一方面,它激发了新时期作家的现代民族意识和寻根情结,对新时期“寻根小说”在本土经验的表达、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反思以及文化根性的揭示等层面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以“世界文学”的视镜激发了新时期作家的现代民族意识和寻根情结,使其认识到文学惟有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并对其优劣进行现代性的审视和反思才能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意识流表现手法以及多角度叙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福克纳文体风格,这对新时期小说的“文体革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内化为新时期小说多声部叙事结构范式,深化了新时期文学的主旨意蕴。基于中国文化和语境的视野和经验,中国新时期作家的主体性选择使其在对福克纳作品借鉴中存在着接受变异,创作出了兼具“中国气派”和“世界性元素”的文学佳作。
李萌羽张悦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中国新时期小说
《废都》的悖论——兼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向度被引量:2
2015年
《废都》是贾平凹的标志性作品,是当代文学最具现代感的小说之一;《废都》又是一部被文学史严重忽视、艺术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作品。无论是这部小说文本结构自身,还是围绕《废都》的阅读、接受,都形成了多重悖论。《废都》整体的现代主义风格和"颓废"美学的审美情趣,对中国文学的审美传统形成了挑战。
温奉桥李萌羽
关键词:《废都》悖论精神向度
王蒙作品的英译及译介策略
2023年
作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王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同时,王蒙也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其作品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世界范围传播,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现有研究对王蒙作品的英译情况与译本的接受情况介绍较少,缺乏从翻译视角对译本质量的评价和对译者译介策略的探讨。本文将梳理王蒙作品的英译与接受情况,考察其作品译介面临的困境及译本采取的策略,并通过分析重要译者朱虹的译介实践。
李萌羽于泓
关键词:翻译视角中国当代文学史英译
正典传统、空间美学与史诗品格——论王蒙《笑的风》等小说近作被引量:4
2021年
王蒙近期以《笑的风》《女神》《生死恋》等为代表的小说创作,无论是在知识性还是史诗性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向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小说正典美学回归的趋向;而王蒙近期小说的空间结构特别是域外空间叙事,则表现了王蒙小说新的空间意识,即自觉的"地球村"意识,呈现了一种崭新的美学内涵,进而赋予了王蒙近期小说创作更为复杂的美学意蕴和更为开放的审美风貌。
李萌羽温奉桥
关键词:知识史诗性
王蒙与《红楼梦》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王蒙的《红楼梦》研究,具有当代性、人生性和体验性特点。它拓展了《红楼梦》研究视域,重构了《红楼梦》的释义系统,展示了《红楼梦》研究新的可能,是当代“红学”研究的新收获。
温奉桥李萌羽
关键词:《红楼梦》体验性
全球化与区域化的结伴同行——兼论中华文化积极应对全球化的策略被引量:1
2005年
全球化与区域化矛盾并举的情形, 构成了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一种复杂状貌。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既注重全球文化共识的建立又绝不忽视本土文化应有的作用,是更为科学、客观的学理态度。全球现代文化与中华文化处于一种资源互补的状态,这对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既全面实现现代性之转型,又以自己的特色文化贡献于世界文明意义重大。
李萌羽马斗成
关键词:中华文化
论威廉·福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精神被引量:3
2006年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渗透着一种反思和批判现代工具理性的后现代精神,他的作品敏锐洞察了现代性之失蔽,对以现代性为特征的现代商业文明持一种批判和质疑的姿态;解构了美国南方社会贵族文化所代表的主流价值观,尤为关注处于社会边缘位置的弱势群体;其小说主题的不确定性也表现了对现代性所确立的绝对性和统一性的超越。
郭永红李萌羽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