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凤霞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投料方式对尾菜堆肥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为明确基于太阳能堆肥滚筒设备就地处理尾菜投料方式对尾菜处理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对单次投料和连续投料2种投料方式下,尾菜堆肥物料的温度、理化性质、无害化指标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连续投加尾菜不会影响堆肥系统的温度趋势,且有利于维持堆肥体系高温期,2个处理平均减量率均≥80%,但存在显著差异;2个处理有机碳、全氮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全钾、全磷均呈上升趋势;连续投料(T2)处理受添加尾菜的影响,水分、pH、EC、GI变化趋势与单次投料处理(T1)不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个处理堆肥过程中典型发酵阶段中细菌、真菌的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高温初期单次投料处理(T1)细菌以棒状杆菌、芽孢杆菌、假诺卡氏菌,真菌以酵母菌、毛壳菌、丝胞酵母相对丰度居前3,连续投料处理(T2)细菌以棒状杆菌、黄杆菌、芽孢杆菌、真菌以酵母菌、曲霉菌、肉座菌相对丰度居前3;降温期单次投料处理(T1)细菌以芽孢杆菌、拟诺卡菌、消化链球菌、真菌以酵母菌、毛壳菌、小囊菌为优势菌群,连续投料处理(T2)细菌以芽孢杆菌、拟诺卡菌、高温单胞菌、真菌以酵母菌、小囊菌、曲霉菌为优势菌群;降温期2个处理的细菌菌群均表现在代谢功能通路最为丰富,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代谢及外源物质降解和代谢功能突出。通过结果分析基于太阳能堆肥滚筒设备连续投加尾菜对堆肥过程部分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对发酵终点物料无害化影响不显著。
- 武凤霞王小雪肖强张淑彬刘建斌
- 关键词:堆肥
- 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群PN-8对小麦秸秆的降解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为了明确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群PN-8的性质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化学前处理(0.5%、1.5%、10.0%的氢氧化钠,3.0%、12.0%、18.0%的盐酸,2.0%、20.0%的乙酸)及培养基中初始接种量、葡萄糖含量、pH值对PN-8降解小麦秸秆的影响,通过气质联机检测、纤维素酶活性测定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分析了PN-8降解小麦秸秆过程主要产物、不同纤维素酶活性及小麦秸秆降解特点。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前处理影响PN-8的降解能力,碱(氢氧化钠)处理可以降低木质素含量从而提高PN-8的降解率,而酸(盐酸、乙酸)处理会提高木质素含量从而降低PN-8的降解率。其中,小麦秸秆经过1.5%、10.0%的氢氧化钠处理后降解率分别为71.61%、87.33%,显著高于未经化学前处理的44.33%。当初始PN-8的接种量在5.0%以下时,滤纸条分解速度和接种量呈正相关,接种量高于5.0%后其对小麦秸秆的降解率差异不显著;初始葡萄糖含量高于0.1%,或者初始pH值超出5~9时,PN-8失去对小麦秸秆的分解能力。PN-8发酵过程中甘油的质量浓度最高,发酵第1天质量浓度最高可达0.28 g/L,其次为乙酸和乙醇;PN-8降解小麦秸秆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滤纸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电镜扫描结果显示,PN-8可以破坏小麦秸秆结构,分解木质纤维素。
- 武凤霞孙悦肖强张淑彬李钰飞刘建斌
- 关键词:纤维素酶活性碱处理小麦秸秆
- 中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全球环境中,土壤微塑料污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土壤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其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土壤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塑料薄膜残留物分解、有机肥施用、农业灌溉、大气沉降等,进入土壤环境的微塑料会在外因作用下继续迁移。重点介绍了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系统的生态效应,包括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抗性基因等的影响,对土壤微塑料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土壤微塑料污染防控提供参考和思路。
- 武凤霞张淑彬刘建斌
- 关键词:污染现状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抗性基因
- 不同氮素对根结线虫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为筛选根结线虫控制技术,采用传统平板法和Biolog ECO生态板评价了液氨、氨水和碳酸氢铵3种氮素对根结线虫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条件下液氨处理杀线虫效果最好且黄瓜产量最高,氨水次之。液氨用量在375.0 kg/hm^(2)的条件下,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效达到71%,和10%噻唑膦颗粒剂(GF)45.0 kg/hm^(2)处理相比效果没有显著差异(79.9%)。种植前,细菌数量、AWCD值、Shannon指数、McIntosh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随着液氨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氨水和碳酸氢铵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所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的数量。黄瓜收获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AWCD值、Shannon指数、McIntosh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随着氮素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且高于空白处理和10%噻唑膦GF 45.0 kg/hm^(2)处理。以上结果说明,液氨、氨水和碳酸氢铵不但可以作为土壤肥料,也可以作为一种高效、低价和生态化的根结线虫防治剂进行推广应用。
- 左强武凤霞张淑彬邢礼军李吉进肖强刘建斌
- 关键词:液氨碳酸氢铵土壤消毒
- 减氮条件下配施控释尿素对冬小麦-夏玉米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针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氮肥用量大、损失严重而控释尿素成本高、推广难的问题,基于3 a 6季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减氮条件下普通尿素配施控释尿素对氮素利用的影响,以期在前期明确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适宜配比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施氮量,进而为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化学氮肥减量增效和控释尿素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CK)、农民习惯施氮(FH,冬小麦季施氮270 kg/hm^(2),夏玉米季施氮240 kg/hm^(2),基追比为1∶1)和不同减氮条件下配施控释尿素的处理(N1、N2、N3和N4:冬小麦季分别施氮243,216,189,162 kg/hm^(2),其中控释氮占40%;夏玉米季分别施氮216,192,168,144 kg/hm^(2),其中控释氮占30%;均一次性基施)。结果表明:与FH处理相比,仅N1处理可实现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连年增产增收,可使冬小麦在2017-2018年,2019-2020年分别显著增产4.0%,5.4%,即使在2018-2019年其他减氮处理均减产的情况下仍可增产1.6%;可使各年夏玉米青贮产量显著增加,平均增产10.9%;各季作物收获后0~100 cm,60~10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积累量较FH显著降低,6季作物累计氮素利用率较FH提高11.3百分点。在减氮10%条件下按适宜比例配施控释尿素(即:冬小麦季施氮243 kg/hm^(2),配施40%控释氮;夏玉米季施氮216 kg/hm^(2),配施30%控释氮)可提高小麦-玉米轮作中的作物产量和累计氮肥利用率,并减少土壤无机氮素的累积和淋失。
- 肖强刘东生刘东生刘建斌武凤霞
-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氮控释尿素氮肥利用率
- 苦参渣堆肥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 2024年
- 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合理的堆肥工艺,旨在实现苦参渣的资源化利用,从而降低药渣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促进中药行业的绿色、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采用L 9(33)正交设计,研究物料的配比(苦参药渣与鸡粪、锯末配料比1∶1,1.5∶1,2∶1);初始pH值(7,8,9)、菌剂PN-8接种量(0.5%,1%,3%)对苦参渣堆肥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失重率、有机质降解率、纤维素降解率、半纤维素降解率、木质素降解率、种子发芽指数、总养分作为评价指标,并建立Z-score(Z值)法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苦参∶鸡粪、锯末配料比2∶1、pH值为8、菌剂PN-8接种量为0.5%是苦参渣堆肥工艺最佳参数组合。该研究结果将为中药渣堆肥工业化生产,中药渣的可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指导。
- 相泽璟陈美兰武凤霞张淑彬林贵兵王紫涵葛菲刘建斌
- 关键词:堆肥正交实验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