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钰飞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群PN-8对小麦秸秆的降解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为了明确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群PN-8的性质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化学前处理(0.5%、1.5%、10.0%的氢氧化钠,3.0%、12.0%、18.0%的盐酸,2.0%、20.0%的乙酸)及培养基中初始接种量、葡萄糖含量、pH值对PN-8降解小麦秸秆的影响,通过气质联机检测、纤维素酶活性测定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分析了PN-8降解小麦秸秆过程主要产物、不同纤维素酶活性及小麦秸秆降解特点。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前处理影响PN-8的降解能力,碱(氢氧化钠)处理可以降低木质素含量从而提高PN-8的降解率,而酸(盐酸、乙酸)处理会提高木质素含量从而降低PN-8的降解率。其中,小麦秸秆经过1.5%、10.0%的氢氧化钠处理后降解率分别为71.61%、87.33%,显著高于未经化学前处理的44.33%。当初始PN-8的接种量在5.0%以下时,滤纸条分解速度和接种量呈正相关,接种量高于5.0%后其对小麦秸秆的降解率差异不显著;初始葡萄糖含量高于0.1%,或者初始pH值超出5~9时,PN-8失去对小麦秸秆的分解能力。PN-8发酵过程中甘油的质量浓度最高,发酵第1天质量浓度最高可达0.28 g/L,其次为乙酸和乙醇;PN-8降解小麦秸秆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滤纸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电镜扫描结果显示,PN-8可以破坏小麦秸秆结构,分解木质纤维素。
- 武凤霞孙悦肖强张淑彬李钰飞刘建斌
- 关键词:纤维素酶活性碱处理小麦秸秆
- 利用gamma辐射结合交叉混合土壤构建土壤线虫多样性梯度
- 2023年
- 为探索一种全新的构建土壤生物多样性梯度的方法,本研究以土壤线虫群落为对象,利用gamma辐射灭活土壤再交叉混合的方法构建新组合土壤,分析新组合的土壤中线虫群落是否能保持明显差异以及新组合土壤的理化性状是否能保持一致。选择自然林地和临近的菜地2种土壤进行取样,设置3个处理开展盆栽试验,分别为:(1)未灭活菜地土混合未灭活林地土(FW);(2)灭活菜地土混合未灭活林地土(SFW);(3)灭活林地土混合未灭活菜地土(SWF)。结果表明,土壤pH、速效钾、有机质、电导率、有效磷、全氮和铵态氮在SFW和SWF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仅硝态氮含量在SWF中显著升高(P<0.05)。SFW的线虫分类单位数量、香农指数、营养类群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SWF(P<0.05),而优势度指数呈现相反趋势。线虫功能指数如瓦斯乐斯卡指数、线虫通路比、成熟指数、总成熟指数、通道指数和结构指数在SFW和SWF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各处理的线虫群落差异明显,并且FW介于SFW和SWF之间。总体上,利用gamma辐射灭活土壤再交叉混合的方法可有效构建线虫多样性梯度,并保持新组合的土壤之间理化性状基本一致。
- 李钰飞孙钦平李吉进许俊香郎乾乾赵祥刘本生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 畜禽粪便Cu、Zn含量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24年
- 为了解畜禽粪便中Cu、Zn含量在近年来的变化趋势,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牛粪、猪粪和鸡粪中的Cu、Zn含量、随时间变化和区域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畜禽粪便中Cu、Zn含量表现为猪粪(500.9、1 121.5 mg/kg)>鸡粪(121.8、436.3 mg/kg)>牛粪(52.1、202.6 mg/kg)。猪粪Zn含量随年代变化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增加速率约为55.9 mg/(kg·年);鸡粪Cu含量随年代变化呈下降趋势(P<0.05),下降速率约为6.55 mg/(kg·年)。不同区域猪粪Cu、Zn含量有差异,广西猪粪Cu含量最高,平均值为796.6 mg/kg,湖南省猪粪Zn含量最高,平均为1 674.1 mg/kg。研究表明,鸡粪中的Cu近年来得到较好的控制,而猪粪Zn控制效果较差;由于猪粪Cu、Zn含量高,长期施用条件下存在土壤Cu、Zn累积的风险,因此应重点加强饲料行业的监管力度。
- 许俊香邹国元孙钦平李钰飞赵祥郎乾乾刘本生李吉进
- 关键词:畜禽粪便铜锌有机肥重金属污染
- 基于碳氮比特征的在线堆肥配方系统设计与实现
- 2024年
- 本文针对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的需求,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Web Service的在线堆肥配方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标准和原料,自动计算出满足质量和成本要求的堆肥原料配比,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管理功能。该系统包括配方计算、标准配置、原料配置、原料数据库、肥料标准库、系统管理等六个功能模块,采用Web网址的交互形式,利用Web Service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通用集成。基于系统特点和不用原料碳氮比(C/N)特征,设计了六种常见原料的堆肥配方,包括动物粪便与秸秆类、动物粪便与园林废弃物、动物粪便与农副产品加工副产物、蔬菜废弃物与秸秆类、餐厨垃圾与秸秆类、蘑菇渣与秸秆类等。
- 王露瑶许俊香孙钦平李钰飞郎乾乾赵祥谷佳林张馨于景鑫王攀王美玲张丽霞刘淑英李吉进
- 关键词:堆肥
- 番茄废弃物水热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为探究水热炭中具有高反应活性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行为及化学特性,本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水热温度(180、200℃及220℃)和浸提环境(去离子水、盐溶液、酸溶液及碱溶液)对番茄废弃物水热炭(分别记为H-180、H-200及H-220)DOM的释放行为及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H-220释放的DOM含量最高(52.1~70.5 mg·g^(−1)),且所有水热炭均在碱性环境中释放的DOM最多(66.6~77.0 mg·g^(−1))。3种水热炭DOM的释放行为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R 2>0.95),且均在短时间内(0.25 h)释放大量DOM(65.7%~85.8%)。通过PARAFAC分析可知,水热炭DOM共解析出3种荧光组分,包括2种类腐殖质组分(C1和C2)和1种类蛋白与可溶性微生物降解产物的混合组分(C3)。水热炭DOM的荧光强度随水热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水热温度和浸提环境均会影响水热炭DOM中3种荧光组分的相对分布,且对所有DOM而言,C1的相对占比均最高(40.4%~53.6%)。提高水热温度(180~220℃)增强了水热炭DOM的腐殖化程度(6.1%~42.5%),降低了DOM的生物可利用性(5.5%~22.2%)。此外,碱性环境促进了水热炭DOM中高芳香性及疏水性组分的释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热温度和浸提环境尤其是碱性环境对水热炭DOM的光谱特征有较大影响。
- 李凌瑶郭旋李钰飞李吉进孙钦平王平郎乾乾
- 关键词:蔬菜废弃物
- 基于工厂调研的堆肥原料种类和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为了解我国堆肥原料种类和理化性质,于2017—2018年对全国346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开展调研,采集堆肥原料样品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累计采集动物粪便、作物秸秆、园林废弃物、蔬菜尾菜、农副产品加工副产物和餐厨垃圾等堆肥原料样品共36种523个,未采集到马粪、驴粪、骡子粪和圈粪。畜禽粪便氮磷钾总养分呈升高趋势,牛粪、猪粪、羊粪和鸡粪与20 a前相比分别增加27.4%、8.2%、1.7%和26.9%,其中氮增加幅度为-12.5%~19.7%,磷增加幅度为17.1%~56.1%,钾增加幅度为-8.2%~21.9%。不同原料N/P差异性大,畜禽粪便N/P普遍低于秸秆类。在过去的20 a间,马粪、驴粪、骡子粪和圈粪等不再是主要的堆肥原料。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堆肥N/P与C/N呈显著正相关,堆肥时可通过调控C/N获得适宜的N/P,减少土壤磷素累积。
- 许俊香孙钦平郎乾乾李钰飞刘本生李吉进
- 关键词:理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