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琪

作品数:24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双峰驼
  • 7篇牦牛
  • 5篇基因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睾丸
  • 3篇克隆
  • 2篇胆囊
  • 2篇胆囊收缩
  • 2篇胆囊收缩素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隐睾
  • 2篇乳房炎
  • 2篇器官
  • 2篇情期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发情

机构

  • 19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19篇王琪
  • 18篇张勇
  • 16篇赵兴绪
  • 8篇张全伟
  • 5篇马友记
  • 2篇张欢
  • 1篇崔焕忠
  • 1篇王琪
  • 1篇祁磊

传媒

  • 5篇中国兽医学报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核农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山东农业工程...

年份

  • 5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SP60在双峰驼不同发育阶段睾丸及排卵前后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
2025年
为探究热休克蛋白60(HSP60)对双峰驼不同发育阶段睾丸及排卵前后卵巢、子宫及输卵管的影响及调控作用,以双峰驼睾丸为材料,克隆HSP60的CDS区序列,利用ProParam及MEGA 7.0等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探究其表达规律。克隆结果显示:HSP60的编码区(CDS)长度为1722 bp,编码537个氨基酸,双峰驼HSP60基因与单峰驼及羊驼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近。qPCR结果显示:HSP60在双峰驼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均有表达,且性成熟后(3,5,7岁)睾丸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3月龄;排卵前后卵巢、子宫及输卵管中均有HSP60的mRNA表达,且排卵后卵巢和子宫中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排卵前,而在输卵管中排卵前后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SP60在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的表达趋势与mRNA水平相似,随着年龄的递增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排卵后卵巢、子宫及输卵管中HSP60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排卵前。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HSP60蛋白主要定位于双峰驼的睾丸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及部分生精细胞,卵巢的颗粒细胞,子宫内膜的腺细胞以及肌细胞等。结果表明,HSP60参与双峰驼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过程,同时参与诱导排卵及减数分裂的调控过程。
成力童南京宏李天安颜秋王琪赵兴绪赵兴绪
关键词:双峰驼HSP60睾丸诱导排卵
双峰驼APOD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附睾中的表达与定位
2025年
载脂蛋白D(apolipoproteinD,APOD)广泛存在于动物各组织,参与机体的生殖调控。为探究APOD在双峰驼附睾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精子成熟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发情期及乏情期双峰驼附睾为材料,首先克隆APOD的编码序列(CDS)区全序列,利用ProParam、SOPMA、SWISS-MODEL和MEGA7.0等软件分析其理化特性,同时采用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APOD在附睾中的表达及分布规律。克隆结果显示,APOD基因的CDS区长度为624bp,编码207个氨基酸,双峰驼APOD序列与羊驼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存在高度保守性,同源性近,与麋鹿的同源性最低。qRT-PCR结果显示,乏情期附睾头、体及尾APOD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发情期(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乏情期附睾头及附睾体的APOD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趋势相似,但乏情期附睾尾APOD的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相反(P<0.05)。H&E及IHC结果显示,发情期和乏情期附睾组织有明显差异,且APOD在附睾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精子及结缔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结果提示APOD可能参与发情期及乏情期精子的成熟过程,为进一步探究APOD参与季节性发情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崔爱利王文静黄雪颜秋李天安南京宏张勇赵兴绪赵兴绪
关键词:双峰驼发情期乏情期附睾
牦牛PPARδ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揭示牦牛PPARδ基因的遗传变异特征,发现与牦牛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候选分子标记,为牦牛分子育种积累基础资料.【方法】以96头牦牛血样为材料,运用DNA池测序和PCR-HRM等技术检测PPARδ基因的序列变异.【结果】检测到牦牛PPARδ基因内含子中2个SNPs.遗传变异特征分析显示,SNP1(g.10045A/G)和SNP2(g.10226A/G)位点属于中度多态性.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表明,牦牛PPARδ基因2个多态位点之间为弱连锁,单倍型AA属于优势单倍型(频率为42.2%).方差分析表明,单个的SNP与牦牛生长性状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关联.【结论】牦牛PPARδ基因的2个SNPs与其生长性状显著相关,此结果可以应用于牦牛的分子育种实践.
纪永吉张全伟王琪张欢张勇赵兴绪
关键词:牦牛多态性单倍型生长性状
双峰母驼肌肉中TPM2与TPM3表达模式及对肌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2021年
为了验证原肌球蛋白2(TPM2)与原肌球蛋白3(TPM3)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双峰母驼不同肌肉组织(平滑肌、骨骼肌、心肌)中的具体差异表达情况,揭示TPM2肌纤维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敲低后对其凋亡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别对TPM2和TPM3对应的mRNA及蛋白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双峰母驼不同肌肉组织的表达进行分析,结合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PM2在细胞中定位情况,设计TPM2-siRNA序列瞬时转染双峰驼肌纤维细胞,检测0 h、24 h、48 h时促凋亡蛋白(Bax)和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繁殖季节双峰驼肌肉组织中TPM2与TPM3对应的mRNA的表达极显著高于非繁殖季节(P<0.0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繁殖季节(P<0.05);TPM2与TPM3对应的mRNA和蛋白在繁殖季节与非繁殖季节骨骼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同期其他组织(P<0.01);肌纤维细胞敲低TPM2基因后,Bax基因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下调。TPM2与TPM3在繁殖季节各肌肉中的表达高于非繁殖季节肌肉组织,且在同期中表现出它们在骨骼肌中表达量较高的规律,敲低TPM2基因,能促进肌纤维细胞凋亡。
李海江王琪李宗帅董伟韬张勇赵兴绪
关键词:双峰驼SIRNA凋亡
天祝白牦牛OXGR1基因多态性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为了研究牦牛α-酮戊二酸(盐)受体1(Oxoglutaratereceptorl,OXGR1)基因多态性与其体尺性状的相关性,本文以4-8岁天祝雄性(阉)白牦牛的血液DNA(n=192)为实验材料并构建DNA混合池.通过...
王琪张全伟张勇马友记赵兴绪
关键词:牦牛基因多态性体尺性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乳房炎模型的建立及IL-2和IL-4的变化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小鼠乳房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2只泌乳期雌鼠(BALB/C),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高浓度组(B组),中浓度组(C组)和低浓度组(D组)。其中A组注射生理盐水;B、C、D组分别注射1.2×10^5、1.2×10^4、6.0×10^3CFU/mL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H&E染色法观察其病理变化,通过qRT-PCR、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乳腺组织中IL-2和IL-4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浓度增加乳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逐渐加重。通过免疫组化法、qRT-PCR和Westernblot法发现,与A组相比,B、C、D组IL-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但随着感染菌浓度的增高其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同时,与A组相比,B、C、D组IL-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但随着感染菌浓度的增高其表达水平逐渐增高。结论炎症因子IL-2、IL-4参与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小鼠乳房炎的发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研究乳腺免疫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吕琛张全伟王琪张勇马友记赵兴绪
关键词: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模型
‘岷县黑裘皮羊’不同组织中HSP60基因的表达定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岷县黑裘皮羊’不同组织器官中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表达差异及其规律.【方法】以3头成年雄性‘岷县黑裘皮羊’为研究对象,屠宰后采集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和睾丸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ting检测不同组织中HSP60的表达差异及规律.【结果】‘岷县黑裘皮羊’不同组织中均可见HSP6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且存在一定的差异,心脏组织中HSP60基因和蛋白表达最高,脾脏组织中表达最低;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和睾丸组织切片中均有HSP60的阳性表达,心脏组织着色最深.【结论】HSP60可能对维持心脏或心肌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上述结果为今后HSP60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绵羊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祁磊张全伟张全伟王琪杜嘉祥张勇张勇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60绵羊组织器官
胆囊收缩素介导胰岛素通路调控双峰驼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
2025年
文章旨在探究胆囊收缩素(CCK)介导胰岛素通路调控双峰驼卵泡颗粒细胞(fGCs)凋亡的机制,以排卵前后的双峰驼卵巢组织和原代培养的fGCs为试验材料,通过构建p IRES2-EGFP-CCK过表达载体和si-CCK沉默序列,对fGCs中CCK表达水平进行外源性调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探究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排卵前后的卵巢组织中CCK mRNA和蛋白水平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过表达CCK后,INS、INSR、IGF1和IGF1R的蛋白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同时,Bcl-2 mRNA和蛋白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反之,敲低CCK后,INS、INSR、IGF1和IGF1R的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Bcl-2 mRNA水平呈显著下调(P<0.05), Bcl-2蛋白水平呈极显著下调(P<0.01),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CCK可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进而抑制fGCs细胞凋亡。
郭潞莎王琪王琪马密兰成力童张勇
关键词:双峰驼胆囊收缩素卵泡颗粒细胞胰岛素
缺氧诱导基因1C在牦牛隐睾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2024年
旨在探究缺氧诱导基因1C(HIG1 hypoxia inducible domain family member 1C,HIGD1C)对牦牛睾丸支持细胞凋亡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选择3头3~6岁龄健康状况良好的公牦牛和隐睾症公牦牛,以其睾丸组织作为研究材料。通过HE染色、牦牛睾丸支持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RT-qPCR、Western blot、HIGD1C过表达与干扰载体构建及体外细胞转染等技术,探究HIGD1C对牦牛睾丸支持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正常睾丸基底膜及间质组织完整,曲细精管、管周肌细胞及支持细胞等排列紧密,隐睾中曲细精管断裂萎缩且HIGD1C在牦牛隐睾组织中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于高于正常睾丸组织(P<0.01);HIGD1C蛋白主要分布在睾丸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成功分离培养出牦牛睾丸支持细胞且HIGD1C蛋白定位于原代睾丸支持细胞胞核;HIGD1C过表达支持细胞后,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Bax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过表达HIGD1C组支持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上升(P<0.01);反之,HIGD1C敲除后,Bax、Bcl-2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IGD1C敲除组支持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下调(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睾丸组织结构完整,隐睾间质疏松,且HIGD1C在牦牛隐睾组织中高表达。体外细胞试验表明上调HIGD1C,可以激活促凋亡蛋白,促进牦牛支持细胞凋亡;反之,下调HIGD1C表达水平会抑制支持细胞凋亡。提示HIGD1C参与调控牦牛睾丸支持细胞的凋亡,为揭示牦牛隐睾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参考。
马密兰王琪颜秋李天安赵兴绪张勇
关键词:隐睾症支持细胞牦牛
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基因克隆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21年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是一种血红素辅基蛋白酶,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研究旨在克隆小鼠MPO基因CDS全长序列,检测该基因在小鼠神经细胞的表达谱。首先利用RT-PCR法与克隆载体克隆小鼠MPO基因CDS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MPO,瞬时转染小鼠神经元细胞,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MPO在神经细胞的表达及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小鼠MPO基因CDS全长2171 bp,编码718个氨基酸,与章鱼、美洲灰熊、马、人、非洲爪蟾、扬子鳄等物种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高于79.25%。转染细胞后,试验组MPO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表明小鼠MPO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MPO构建及转染成功;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PO蛋白主要分布于神经元细胞质中。过表达MPO后,nNOS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ADPH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之,在体外过表达MPO可促进nNOS表达,抑制NADPH的表达,这为今后深入研究MPO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甘泽王琪王媛媛赵彩英李怡娜张全伟马友记张勇赵兴绪
关键词:小鼠NNOSNADPH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