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兴绪

作品数:321 被引量:815H指数:12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2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26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3篇农业科学
  • 52篇生物学
  • 22篇医药卫生
  • 11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0篇奶牛
  • 46篇蛋白
  • 45篇细胞
  • 42篇基因
  • 37篇乳房炎
  • 36篇牛乳
  • 36篇绵羊
  • 34篇蛋白质
  • 34篇蛋白质组
  • 34篇白质
  • 29篇双峰驼
  • 24篇牛乳房炎
  • 23篇奶牛乳房
  • 23篇奶牛乳房炎
  • 19篇牦牛
  • 18篇蛋白质组学
  • 18篇克隆
  • 12篇电泳
  • 12篇生物信息
  • 12篇精子

机构

  • 29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5篇宁夏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兰州军区兰州...
  • 7篇中国科学院近...
  • 5篇上海市动物疫...
  • 4篇安徽省农业科...
  • 4篇甘肃中医药大...
  • 4篇新疆农业职业...
  • 4篇西北民族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天水市动物疫...
  • 2篇甘肃省畜牧兽...
  • 2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甘肃畜牧工程...

作者

  • 296篇赵兴绪
  • 154篇张勇
  • 42篇张全伟
  • 42篇马友记
  • 30篇陶金忠
  • 27篇胡俊杰
  • 22篇杨永新
  • 17篇武小虎
  • 16篇曹随忠
  • 16篇王琪
  • 13篇赵国顺
  • 12篇李鸿岩
  • 11篇张进隆
  • 11篇杜立新
  • 10篇段恩奎
  • 9篇阚威
  • 8篇李喜龙
  • 8篇王雪莹
  • 7篇贺钰烜
  • 7篇姚学萍

传媒

  • 35篇甘肃农业大学...
  • 29篇中国兽医学报
  • 17篇动物医学进展
  • 12篇畜牧兽医学报
  • 10篇核农学报
  • 8篇中国兽医科学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畜牧兽医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家畜生态学报
  • 5篇华北农学报
  • 4篇中国兽医杂志
  • 4篇中国奶牛
  • 4篇中国预防兽医...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湖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畜牧杂志
  • 3篇动物营养学报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2篇2025
  • 6篇2024
  • 9篇2023
  • 11篇2022
  • 17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10篇2018
  • 18篇2017
  • 19篇2016
  • 19篇2015
  • 11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 11篇2011
  • 17篇2010
  • 10篇2009
  • 22篇2008
  • 24篇2007
  • 6篇2006
3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PS诱导牛乳房炎相关因子及蛋白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乳房感染导致的炎性反应,引起乳汁中的体细胞数量增加,并激活了乳汁中的细菌抑制酶和蛋白。在脂多糖(LPS)刺激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1β(IFN-1β)和环加氧酶-2的表达增加。在LPS刺激后的3 h达到最高。乳铁转运蛋白、溶霉素、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L-选择蛋白、NFκB和凋亡因子caspase-3c、aspase-7及Fas(FS-7相关表面抗原)升高,在刺激后6 h达到峰值。而乳汁中的α-乳白蛋白和κ-CN表达量下降,同时导致乳产量和适合制作奶酪的产量下降。
陶金忠张勇张进隆杨永新赵兴绪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脂多糖
串联抑制素基因免疫诱导绵羊孪生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为了研究串联抑制素基因免疫对绵羊孪生的影响,以猪抑制素α(1~32)基因及绵羊补体C3d基因作为选择基因,利用RT-PCR技术构建串联抑制素重组质粒,并对60只绵羊进行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串联抑制素重组质粒pcDNA-DPPISS-DINH和pcDNA-DPPISS-DINH-sC3d3构建正确,并在BHK-21细胞中获得了分泌型表达。重组质粒pcDNA-DPPISS-DINH和pcDNA-DPPISS-DINH-sC3d3免疫绵羊后,双羔率分别为12.5%和25.0%,均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串联抑制素重组质粒的成功构建,为抑制素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郭宪岳耀敬焦硕曹学亮冯瑞林赵兴绪
关键词:基因免疫双羔率绵羊
常规PCR和巢式PCR法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体系的建立和优化被引量:2
2008年
试验利用牛Y染色体重复序列作为雄性特异性引物,以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为内标引物建立多重PCR和多重巢式PCR体系,进行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共设计4对引物—Y染色体重复序列外引物和内引物,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534bp和480bp,肿瘤坏死因子外引物和内引物,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357bp和272bp。结果表明,4对引物均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多重PCR体系灵敏度为50pg(约8个细胞),多重巢式PCR体系灵敏度为10pg(约2个细胞),故多重巢式PCR体系更适合于牛胚胎性别鉴定。
王世银张兆旺赵兴绪张伟赵建军
关键词:胚胎性别鉴定
HSP60在双峰驼不同发育阶段睾丸及排卵前后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
2025年
为探究热休克蛋白60(HSP60)对双峰驼不同发育阶段睾丸及排卵前后卵巢、子宫及输卵管的影响及调控作用,以双峰驼睾丸为材料,克隆HSP60的CDS区序列,利用ProParam及MEGA 7.0等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探究其表达规律。克隆结果显示:HSP60的编码区(CDS)长度为1722 bp,编码537个氨基酸,双峰驼HSP60基因与单峰驼及羊驼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近。qPCR结果显示:HSP60在双峰驼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均有表达,且性成熟后(3,5,7岁)睾丸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3月龄;排卵前后卵巢、子宫及输卵管中均有HSP60的mRNA表达,且排卵后卵巢和子宫中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排卵前,而在输卵管中排卵前后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SP60在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的表达趋势与mRNA水平相似,随着年龄的递增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排卵后卵巢、子宫及输卵管中HSP60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排卵前。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HSP60蛋白主要定位于双峰驼的睾丸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及部分生精细胞,卵巢的颗粒细胞,子宫内膜的腺细胞以及肌细胞等。结果表明,HSP60参与双峰驼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过程,同时参与诱导排卵及减数分裂的调控过程。
成力童南京宏李天安颜秋王琪赵兴绪赵兴绪
关键词:双峰驼HSP60睾丸诱导排卵
eNOS基因在JAR细胞中的表达
2004年
本研究应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转入绒癌细胞系JAR细胞 ,获得转染阳性细胞。用RT PCR和Westernblot技术从基因及蛋白水平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 ,结果显示 :有较高水平的mRNA转录和特异目的蛋白表达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实 ,转染eNOS基因的阳性JAR细胞与对照组相比 ,有外源eNOS蛋白高表达 ;但是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及其催化产物NO并没有直接升高 ;使用A2 3187处理则能增加NOS的活性 ,说明在转染的JAR细胞中 。
沈政铁国栋刘为敏赵兴绪段恩奎
关键词:ENOS基因JAR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酶活性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素剖析被引量:8
2000年
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率只有35 %左右 ,而且成果转化率及技术效率低。因此改革传统的科技验收和鉴定模式 ,提高成果的成熟度 ;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组织调控作用 ,改变政府对农业推广的投入方式 ;
刘升元赵兴绪康红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调控
牛4-细胞期胚胎mRNA的RT-PCR检测
2007年
凝胶银染法快速检测RT-PCR产物,有利于研究附植前胚胎的基因。选择体外培养的牛单个附植前胚胎,以锚定引物和随机引物RT-PCR扩增,用不同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胶在不同电压条件下电泳,2 g/L硝酸银染色,可以直接观察到大小不同的电泳条带,扩增的片段大多数在500 bp以下。研究表明,60g/L聚丙烯酰胺凝胶90 V电压电泳,电泳条带之间具有适当的距离,有利于差异条带分离和回收,是一种分离和检测DNA的有效方法。
张进隆赵兴绪杨永新陶金忠
关键词:单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凝胶电泳
FM4-64和Hoechst染料在活细菌胞膜和拟核标记定位中的条件优化与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为了观察细菌细胞膜和拟核的形态结构,准确对亚细胞进行定位。【方法】本文利用FM4-64和Hoechst两种染料,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对大肠杆菌活细胞进行染色和荧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并对7种细菌的活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鼠疫耶尔森菌、军团菌、霍乱弧菌和炭疽芽孢杆菌)进行染色观察。【结果】相同观察条件下,不同染料浓度和不同的染色时间影响了细胞膜、拟核的荧光强度;确定了FM4-64染色通用条件(浓度20μg/m L染色1 min)和Hoechst的最佳条件(浓度20μg/m L染色20min)。上述条件下,Hoechst对8种细菌染色效果均较理想,然而FM4-64对细菌染色效果不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军团菌)表现较好的细胞膜轮廓,革兰氏阳性菌(炭疽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较差。【结论】FM4-64和Hoechst两种染料共染8种细菌,对细胞膜和拟核的染色观察,可为原核细胞结构染色提供借鉴,并为大分子的亚细胞定位研究奠定基础。
王净韩延平杨瑞馥赵兴绪
关键词:细胞膜
miR-133a_R+1/ALDH5A1催化γ-氨基丁酸降解影响奶牛胎衣不下的机制研究
引言奶牛胎衣不下(Retained fetal membranes,RFM)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繁殖障碍性疾病。由于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影响胎衣不下的因素众多,除奶牛胎盘结构特殊增高发病率以外,与妊娠期运动不足、营养不良、雌激...
汪玥吕琛赵兴绪张勇
甘南州蕨麻猪mtDNA D-环序列的起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研究甘南州蕨麻猪mtDNA D-环序列起源与遗传多样性,利用文献报道的1对引物对蕨麻猪mtDNA D-环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倍型、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树和网络关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35头蕨麻猪mtDNA D-环序列表现出3种长度变异,其中4个序列长度为1 199bp,3个序列长度是1 319bp,127个序列长度为1 219bp。对127个长度为1 219bp的序列进行分析,发现83个单倍型。单倍型比例、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度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在卡加曼蕨麻猪最高,而在夏河蕨麻猪为最低。系统发育树和网络关系分析均将83个单倍型分为2个分支,说明蕨麻猪具有2个母系起源。与其他猪种mtDNA D-环序列比较,蕨麻猪与东南沿海野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没有发现东亚与东南亚野猪对蕨麻猪的起源有贡献的证据。
刘靖闻张勇赵兴绪
关键词:蕨麻猪MTDNA母系起源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