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利多卡因气雾剂与注射液联合双氯芬酸钾栓在儿童包皮环切镇痛康复效果比较
- 2025年
- 目的:探究使用利多卡因气雾剂联合双氯芬酸钾栓与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联用双氯芬酸钾栓在镇痛效果及康复质量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接受儿童包皮环切术的患儿120例,其中60例使用利多卡因气雾剂联合双氯芬酸钾栓,设为气雾剂组,另外60例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双氯芬酸钾栓,设为注射液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BMI、术后疼痛恢复时长、手术时间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气雾剂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注射液组(t=-11.539,P<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得,FLACC得分在不同麻醉方式间、不同时点间的差异及麻醉方式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雾剂组在以上三时点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注射液组(P<0.001),且随时间推移(手术开始至结束),疼痛逐渐加剧(P<0.05)。术后气雾剂组出现出血、水肿、感染并发症的例数低于注射液组(χ^(2)=7.063,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VAS得分在不同麻醉方式间、不同时点间的差异及麻醉方式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雾剂组术后三时点的VAS得分均值小于注射液组(P<0.001),且得分持续下降(P<0.05)。此外,气雾剂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与首次排尿时间均短于注射液组(P<0.001)。结论:相较于利多卡因注射液与双氯芬酸钾栓的联合使用,利多卡因气雾剂与双氯芬酸钾栓的组合在儿童包皮环切术中及术后展现出更低的疼痛感、更优的镇静效果,还显著减少了术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以及首次排尿时间。
- 郗琦姜斌周学武雷红林
- 关键词:利多卡因气雾剂利多卡因注射液包皮环切术镇痛效果
- 经脐入路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体会被引量:6
- 2016年
-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成功率可达90%以上[1]。整复失败者需急诊手术治疗,开放手术下行肠套叠复位是金标准。近年,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肠套叠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开展经脐腹腔镜小儿肠套叠复位术1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周学武沙永亮郗琦姜斌
- 关键词:肠套叠儿童腹腔镜检查
- 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儿童腹腔术后早期肠梗阻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评估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在儿童腹腔术后早期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X线引导下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泛影葡胺治疗的8例腹腔术后早期(30天内)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分析置管成功率、症状缓解率、梗阻解除率、梗阻解除时间、肠梗阻导管留置时长、随访复发结果及置管并发症。结果 置管成功率、症状缓解率及梗阻解除率均为100%(8/8);梗阻解除平均时长3.75±1.58天;肠梗阻导管留置平均时长6.63±2.13天;随访时间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93个月,复发率12.5%(1/8);置管并发症包括鼻部疼痛、鼻腔少量出血以及轻度的恶心、呕吐。结论 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儿童腹腔术后早期肠梗阻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并发症轻微。
- 邵国庆李德春姜斌杜洪涛
- 关键词:肠梗阻导管泛影葡胺术后早期肠梗阻儿童
- 高频超声诊断脐肠束带所致肠梗阻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脐肠束带所致的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回顾8例卵黄管发育异常形成脐肠束带导致肠梗阻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合手术所见及病理解剖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例为腹内疝,超声表现为肠管通过由脐肠束带异常连接肠系膜背侧或腹膜后壁形成的孔隙;3例为肠扭转,超声表现为肠管围绕脐肠束带旋转形成的异常排列;1例为直接卡压肠道及周围血管,超声表现为大面积的肠管管壁增厚回声减低等缺血坏死改变。8例患者中有5例束带起自肠系膜根部,2例起自肠系膜背侧,1例起自腹膜后壁。超声诊断病因符合率为87.5%,梗阻部位符合率87.5%,梗阻机制符合率62.5%。结论:高频彩超可直接诊断脐肠束带所致肠梗阻,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孙超姜斌胡小华
- 关键词:超声检查腹内疝肠扭转肠梗阻
- 经鼻小肠减压治疗小儿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经鼻小肠减压治疗在小儿术后早期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小儿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鼻胃管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小肠减压治疗,比较两组引流量、排便时间、置管时间及手术时间。结果治疗第1,2,3d,观察组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5d,两组引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时间、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小肠减压治疗小儿术后早期肠梗阻患儿,可有效增加胃肠减压量,缩短置管时间,利于肠蠕动尽快恢复。
- 姜斌沙永亮郗琦杨吉义祁鹏周学武
- 关键词:早期肠梗阻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