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郗琦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儿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听诊
  • 1篇阳性
  • 1篇移动性浊音
  • 1篇早期肠梗阻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果
  • 1篇治疗小儿
  • 1篇入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早期
  • 1篇术后早期肠梗...
  • 1篇酸中毒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酮症
  • 1篇糖尿病酮症酸
  • 1篇糖尿病酮症酸...

机构

  • 5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5篇郗琦
  • 3篇周学武
  • 3篇沙永亮
  • 3篇姜斌
  • 2篇杨吉义
  • 1篇杨冬
  • 1篇周学武
  • 1篇彭雷
  • 1篇李国翠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腹腔镜经肛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
2024年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经肛改良Soave根治术)和观察组(腹腔镜下改良Soave根治术),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3个月的排便功能。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前肠道准备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下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能够缩短术前肠道准备、术后肠道恢复、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改善术后排便功能。
郗琦李国翠赵晓琼
关键词:排便功能
经脐入路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体会被引量:6
2016年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成功率可达90%以上[1]。整复失败者需急诊手术治疗,开放手术下行肠套叠复位是金标准。近年,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肠套叠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开展经脐腹腔镜小儿肠套叠复位术1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周学武沙永亮郗琦姜斌
关键词:肠套叠儿童腹腔镜检查
利多卡因气雾剂与注射液联合双氯芬酸钾栓在儿童包皮环切镇痛康复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探究使用利多卡因气雾剂联合双氯芬酸钾栓与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联用双氯芬酸钾栓在镇痛效果及康复质量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接受儿童包皮环切术的患儿120例,其中60例使用利多卡因气雾剂联合双氯芬酸钾栓,设为气雾剂组,另外60例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双氯芬酸钾栓,设为注射液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BMI、术后疼痛恢复时长、手术时间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气雾剂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注射液组(t=-11.539,P<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得,FLACC得分在不同麻醉方式间、不同时点间的差异及麻醉方式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雾剂组在以上三时点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注射液组(P<0.001),且随时间推移(手术开始至结束),疼痛逐渐加剧(P<0.05)。术后气雾剂组出现出血、水肿、感染并发症的例数低于注射液组(χ^(2)=7.063,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VAS得分在不同麻醉方式间、不同时点间的差异及麻醉方式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雾剂组术后三时点的VAS得分均值小于注射液组(P<0.001),且得分持续下降(P<0.05)。此外,气雾剂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与首次排尿时间均短于注射液组(P<0.001)。结论:相较于利多卡因注射液与双氯芬酸钾栓的联合使用,利多卡因气雾剂与双氯芬酸钾栓的组合在儿童包皮环切术中及术后展现出更低的疼痛感、更优的镇静效果,还显著减少了术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以及首次排尿时间。
郗琦姜斌周学武雷红林
关键词:利多卡因气雾剂利多卡因注射液包皮环切术镇痛效果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假性腹膜炎一例
2013年
患儿女,7岁.因腹痛、呕吐1d于2012年1月18日急诊入院.入院前1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和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门诊超声提示肠间隙多发低回声结节,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22.11×109/L.入院体检:急性病容,神志恍惚,烦躁,轻度脱水貌.T 37.5℃,P 95次/min,R 35次/min,BP 93/75 mm Hg,自主呼吸深快,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隆,全腹肌紧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移动性浊音阴性,肝浊音界正常,听诊肠鸣音正常.初步诊断为"腹痛待查,急性腹膜炎".9h后患儿病情加重,神情淡漠,意识不清,血压下降,再次追问病史,患儿家属述患儿近1年来多饮、多食、多尿,急查空腹血糖35.7 mmol/L,酮体阳性(+++),尿糖阳性(++++),pH 7.25,PCO28 mm Hg,K+2.7 mmol/L,诊断为"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钾血症".立即给予胰岛素、纠酸、扩容等抢救治疗,患儿一般情况好转,腹痛及腹肌紧张消失,于入院后2周好转出院.
沙永亮杨吉义周学武彭雷郗琦杨冬
关键词: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家属移动性浊音心肺听诊腹肌紧张尿糖阳性
经鼻小肠减压治疗小儿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经鼻小肠减压治疗在小儿术后早期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小儿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鼻胃管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小肠减压治疗,比较两组引流量、排便时间、置管时间及手术时间。结果治疗第1,2,3d,观察组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5d,两组引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时间、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小肠减压治疗小儿术后早期肠梗阻患儿,可有效增加胃肠减压量,缩短置管时间,利于肠蠕动尽快恢复。
姜斌沙永亮郗琦杨吉义祁鹏周学武
关键词:早期肠梗阻小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