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晓冬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腰椎
  • 1篇腰椎椎体
  • 1篇脂肪含量
  • 1篇退变
  • 1篇尿路成像
  • 1篇尿路造影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退变
  • 1篇椎体
  • 1篇泌尿
  • 1篇泌尿系
  • 1篇泌尿系统
  • 1篇泌尿系统结石
  • 1篇魔镜
  • 1篇结石
  • 1篇结石诊断
  • 1篇骨髓
  • 1篇关联性分析
  • 1篇CT尿路造影
  • 1篇成像

机构

  • 2篇宜宾市第一人...

作者

  • 2篇何晓冬
  • 1篇王建秋
  • 1篇曾云富
  • 1篇贺军
  • 1篇张荣林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MRI 3D mDixon Quant序列不同加速技术和因子的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含量与相邻椎间盘退变关联性分析
2025年
目的 通过分析磁共振三维魔镜成像定量技术(MRI 3D mDixon Quant)测量腰椎椎体骨髓脂肪(BMAT)含量,评估其与相邻椎间盘退变(IVDD)的相关性,探讨MRI 3D mDixon Quant测量的BMAT含量在用于评估相邻IVDD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间,对100名慢性下腰痛志愿者进行了腰椎MRI检查,并进行了MRI 3D mDixon Quant成像,采用MRI 3D mDixon Quant技术对BMAT进行测量并评估,选取L1-L3椎体BMAT的平均值,基于X线结合CT的检查结果,绘制受试者的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 3D mDixon Quant序列不同加速技术和因子测量的BMAT含量对评估IVDD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通过X线结合CT检查得知病理结果,显示100例慢性下腰痛志愿者中发生IVDD有47例,未发生IVDD有53例;发生IVDD的患者MRI 3D mDixon Quant序列SENSE(SENSE AF=2、CS AF=6、CS AF=8)、CS(SENSE AF=2、CS AF=6、CS AF=8)加速技术和因子测量的BMAT含量高于未发生IVD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ENSE结合SENSE AF=2、CS AF=6、CS AF=8、CS结合SENSE AF=2、CS AF=6、CS AF=8测量出的BMAT值,敏感度分别为0.981、0.925、0.868、0.906、0.962、0.887。结论 MRI 3D mDixon Quant序列中SENSE结合SENSE AF=2、SENSE结合CS AF=6、SENSE结合CS AF=8、CS结合SENSE AF=2、CS结合CS AF=6、CS结合CS AF=8测量的BMAT含量对IVD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何晓冬曾云富王一雯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
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用于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比较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泌尿系统结石患者90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其中45例行CT尿路造影检查,另45例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就两组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与总体图像质量评级展开比较,并予以统计学处理。结果:CT尿路造影的诊断准确率为95.6%,与磁共振尿路成像的75.6%准确率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尿路造影图像质量评级中1级、2级、3级、4级分别为2.2%、4.4%、53.3%、40.0%,与磁共振尿路成像的2.2%、6.7%、48.9%、4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尿路造影在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准确率较磁共振尿路成像更高,但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扫描范围大、图像质量清晰等优势,而且磁共振尿路成像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无需造影剂的检查方式,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诊断方式。
张荣林何晓冬贺军王建秋
关键词:CT尿路造影磁共振尿路成像泌尿系统结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