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云富

作品数:16 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咽部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引流
  • 2篇影像
  • 2篇影像报告
  • 2篇孕囊
  • 2篇妊娠
  • 2篇栓塞
  • 2篇切口妊娠
  • 2篇重症
  • 2篇重症急性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腺炎
  • 2篇化疗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儿童
  • 2篇膀胱
  • 2篇膀胱癌

机构

  • 12篇宜宾市第一人...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宜宾县人民医...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曾云富
  • 5篇王建秋
  • 4篇陈竹碧
  • 4篇阳祥春
  • 2篇左稳
  • 2篇张君海
  • 1篇肖世强
  • 1篇齐鑫
  • 1篇蔡苗
  • 1篇李玉伟
  • 1篇贺军
  • 1篇陈艳
  • 1篇刘天然
  • 1篇何晓冬
  • 1篇何晓东
  • 1篇黄琦
  • 1篇罗颖

传媒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西部医学
  • 1篇西南军医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腹部淋巴结结核动态CT值分析
2011年
目的探索腹部淋巴结结核在多层螺旋CT(multi-layered screw CT,MSCT)扫描中CT值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集经诊断性治疗或诊断性活检确诊的17例患者腹部淋巴结结核,记录肿大淋巴结数量、大小、位置,测量兴趣淋巴结中心、次中心、边缘部平扫及注药后20、60、120、180、360s的CT值。结果共检测出肿大淋巴结269个,主要分布在肝十二指肠韧带、门腔间隙、肝胃韧带、肠系膜根部和腰3平面以上腹主动脉周围,CT值(49.2±13.6)Hu;强化淋巴结215个,选择21个兴趣淋巴结,测得注药20、60、120、180、360s后强化区CT值分别为(67.7±15.3)、(75.2±14.6)、(76.3±18.7)、(75.6±13.4)、(72.6±17.4)Hu。结论腹部淋巴结结核动态CT值表明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扫描强化值维持在动脉期水平呈平台样改变,反映了淋巴结结核慢性感染的病理状态。
陈竹碧左稳贺军曾云富阳祥春何晓东
关键词:腹部淋巴结结核体层摄影术CT值
PI-RADS v2.1评分及PSA衍生指标对移行带和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2.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1)评分及PSA衍生指标对移行带和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2月至2024年7月期间完成多参数MRI检查并获得完整病理结果的连续736例前列腺患者资料,根据PI-RADS v2.1评分及病灶位置分为移行带组、外周带组,移行带组纳入条件为移行带评分3~5分,且外周带评分<3分;外周带组纳入条件为外周带评分3~5分,且移行带评分<3分。统计所有患者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PSA与tPSA比值(fPSA/tPSA)、前列腺体积(总PV)和移行带体积(TZPV),并计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移行带PSAD(TZ-PSAD),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移行带前列腺临床显著癌(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因素的诊断效能。采用上述相同方法探讨外周带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292例患者,移行带组189例(csPCa35例),外周带组103例(csPCa 44例)。移行带组的tPSA、PSAD、TZ-PSAD、PI-RADS v2.1评分均为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但TZ-PSAD的诊断效能高于tPSA、PSA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20、2.051,P<0.05)。PI-RADS v2.1评分联合TZ-PSAD对移行带csPCa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0.912]优于各因素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v2.1评分的阈值为≥4分,TZ-PSAD的阈值为≥0.455 ng/ml^(2)。外周带组仅PI-RADS v2.1评分为独立危险因素,阈值为≥3分。结论PI-RADS v2.1评分及PSA衍生指标对移行带和外周带csPCa的诊断价值不同。对于移行带,PI-RADS v2.1评分与TZ-PSAD的诊断效能相当且显著高于其他指标,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对于外周带,PI-RADS v2.1评分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而PSAD与tPSA的诊断效能差异不大,PI-RADS v2.1评分+PSAD联合模型可适当提高诊断效能。
王思然曾云富齐鑫张瑜刘天然李玉春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移行带
植入型切口妊娠孕囊植入深度的MRI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植入型切口妊娠孕囊植入深度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植入型切口妊娠(CSP)患者妊娠期间磁共振(MRI)检查资料,比较并分析不同孕囊植入程度。结果(1)MRI检查可见病例子宫下段前壁剖宫产瘢痕,瘢痕处可见椭圆形或圆形包块影,妊娠孕囊位于子宫前壁瘢痕处,表现为囊性或混杂性包块;(2)MRI图像中能清晰观察到妊娠囊与膀胱间的子宫肌层变薄,内无内膜覆盖,外无完整子宫肌层;(3)根据孕囊种植方式及生长方向,将CSP患者分为外生型组与内生型组,两组孕囊瘢痕厚度、孕囊与瘢痕接触面长度、孕囊大小及孕囊周围血供情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23例外生型CSP患者均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清宫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76.54±23.69)mL,17例内生型CSP患者中,有14例行MAX化疗联合清宫术,3例行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2.11±13.24)mL。结论CSP具有特征性MRI表现,内生型与外生型MRI影像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MRI能有效显示孕囊附着位置、与子宫瘢痕的关系、孕囊周围血供等信息,为临床评估病情,指导后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王伦志王建秋曾云富蔡彬
关键词:孕囊MRI特点
MRI 3D mDixon Quant序列不同加速技术和因子的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含量与相邻椎间盘退变关联性分析
2025年
目的 通过分析磁共振三维魔镜成像定量技术(MRI 3D mDixon Quant)测量腰椎椎体骨髓脂肪(BMAT)含量,评估其与相邻椎间盘退变(IVDD)的相关性,探讨MRI 3D mDixon Quant测量的BMAT含量在用于评估相邻IVDD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间,对100名慢性下腰痛志愿者进行了腰椎MRI检查,并进行了MRI 3D mDixon Quant成像,采用MRI 3D mDixon Quant技术对BMAT进行测量并评估,选取L1-L3椎体BMAT的平均值,基于X线结合CT的检查结果,绘制受试者的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 3D mDixon Quant序列不同加速技术和因子测量的BMAT含量对评估IVDD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通过X线结合CT检查得知病理结果,显示100例慢性下腰痛志愿者中发生IVDD有47例,未发生IVDD有53例;发生IVDD的患者MRI 3D mDixon Quant序列SENSE(SENSE AF=2、CS AF=6、CS AF=8)、CS(SENSE AF=2、CS AF=6、CS AF=8)加速技术和因子测量的BMAT含量高于未发生IVD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ENSE结合SENSE AF=2、CS AF=6、CS AF=8、CS结合SENSE AF=2、CS AF=6、CS AF=8测量出的BMAT值,敏感度分别为0.981、0.925、0.868、0.906、0.962、0.887。结论 MRI 3D mDixon Quant序列中SENSE结合SENSE AF=2、SENSE结合CS AF=6、SENSE结合CS AF=8、CS结合SENSE AF=2、CS结合CS AF=6、CS结合CS AF=8测量的BMAT含量对IVD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何晓冬曾云富王一雯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
儿童鼻咽部气道狭窄的多层螺旋CT表现
2009年
目的利用低荆量多层螺旋CT(MSCT)儿童序列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探索儿童鼻咽部气道狭窄的CT征像。方法收集鼻及鼻咽62例3~14岁患儿临床资料及CT表现,将其中31例主要表现为张口呼吸,手术证实有腺样体肥大者设为狭窄组;另31例鼻出血或鼻部外伤儿童,CT平扫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者设为对照组。在横断住、冠状住、矢状位观察鼻咽部形态学特点,并在正中矢状住测量狭窄组及对照组鼻咽部A值、N值,计算A/N值。结果狭窄组正中矢状位鼻咽部气道后缘呈锯齿状或小丘状,A值均数为(14.37±3.5)mm,N值为(19.3±3.9)mm,A/N值〉0.7;对照组正中矢状位鼻咽部气道后缘光整,鼻咽腔呈弓向上的镰刀形,周围脂肪间隙清晰,A值均数为(9.23±4.85)mm,N值为(20.6±3.5)mm;A/N值范围为0.2~0.6。两组A值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鼻咽部气道狭窄者在正中矢状位上气道后缘呈锯齿状、小丘状,A/N值〉0.7。
陈竹碧刘学彬曾云富张君海阳祥春肖世强
关键词:X线计算机鼻咽部儿童口呼吸
基于膀胱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评分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膀胱癌分级诊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评估基于膀胱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VIRADS)评分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对膀胱癌分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20例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T2WI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成像(DCE)、扩散加权成像(DWI)多参数MRI检查,由2位影像科医生基于VIRADS系统对多参数MRI进行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VIRADS评分诊断膀胱癌分期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分析VIRADS评分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并比较不同VIRADS评分截断值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IRADS评分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20例膀胱癌均为尿路上皮细胞癌,其中单发79例,多发4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78例;分期分布:Ta期8例,T1期70例,T2期20例,T3期14例,T4期8例;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VIRADS评分诊断膀胱癌分期的准确率为90.83%(95%CI:0.760,0.976),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0.868);VIRADS评分≥3分为截断值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准确度(90.00%)比其他分值高(P<0.05),且约登指数最高,为0.780;VIRADS评分≥3分为截断值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AUC=0.917(95%CI:0.854,0.976)。结论基于VIRADS评分的多参数MRI在膀胱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准确评估膀胱癌分期,且VIRADS评分≥3分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准确度及约登指数最高。
王一雯唐光才王建秋曾云富
关键词:膀胱癌
早期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5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SAP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CT引导下PCD治疗。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微循环指标、疗效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中转手术率。结果治疗3d、7d后观察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血栓素2水平低于对照组,前列环素I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和中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SAP病人早期予以CT引导下PCD治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微循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中转手术率。
曾云富王建秋陈竹碧喻强蔡斌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局部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局部消融治疗是非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通过阻断肿瘤血供、灭活肿瘤细胞而达到治疗目的;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局部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从根本上解决肿瘤坏死、灭活不彻底的问题,从而增加疗效,减少复发。本文就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各种局部消融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现状、进展进行综述。
曾云富李玉伟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局部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不同b值及表观扩散系数值与膀胱癌T分期、浸润、复发情况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b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膀胱癌T分期、浸润、复发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灶部位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检查,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DCE-MRI、DWI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患者复发情况预测价值间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及疾病类型膀胱癌患者的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ADC值明显降低,且b值为800 s/mm^2的ADC值显著高于b值为1 000 s/mm^2的ADC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DWI联合检测对膀胱癌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膀胱癌复发患者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不同T分期、浸润情况及ADC值均为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DC值及b值的选择,对确定膀胱癌患者的T分期、浸润情况及复发情况具有积极的作用。DCE-MRI、DWI联合检查对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罗颖曾云富阳祥春刘江黄琦
关键词: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膀胱癌
儿童鼻咽部形态学的低剂量多层螺旋CT研究
2009年
目的利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探索儿童鼻咽部气道大小及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厚度。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来我院检查鼻咽部儿童的CT扫描图像,选择其中符合条件的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研究其鼻咽腔形态学特点,测量了儿童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厚度(A值)及鼻咽部矢状径(N值),并计算二者比值。根据儿童年龄分为两组:A组1~7岁(n=42),B组8~14岁(n=31)。结果所有儿童正常鼻咽部气道矢状位均呈镰刀形,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后缘光整连续。A组及B组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厚度(A值)均数大小分别为9.23±4.85mm和9.56±4.74mm;A/N值范围两组分别为0.2~0.58和0.21~0.6;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MPR显示,1~14岁健康儿童鼻咽腔矢状位呈弓向上镰刀形,边缘光整,周围脂肪间隙清晰,A/N≤0.6。
陈竹碧蔡苗曾云富张君海阳祥春左稳
关键词:低剂量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儿童鼻咽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