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琳
-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后肌酐微小升高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采集2013年7月1日-2014年5月30日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排除住院期间发生术后急性肾损伤(术后血清肌酐浓度升高程度>26.6 μmol/L)患者,共1 50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术前并存疾病、术前射血分数、术前ld血清肌酐浓度、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输血量、术后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期间最高血清肌酐浓度等.根据术后血清肌酐浓度升高程度(术后住院期间血清最高肌酐浓度减去术前ld血清肌酐浓度)将患者分为2组:肌酐未升高组(n=508)和肌酐微小升高组(术后血清肌酐浓度升高程度≤26.6 μmol/L,n=1 001).电话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病死情况.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与肌酐未升高组比较,肌酐微小升高组年龄增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肺动脉高压的构成比升高,体外循环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P<0.05),术后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时间(298±104)d,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肌酐微小升高组长期病死率明显高于肌酐未升高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术前并存冠心病、体外循环时间和术后肌酐微小升高是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其中术后肌酐微小升高使患者病死率增加9%.综上所述,术后肌酐微小升高,不仅可延长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住院时间,还可增加其长期病死率.
- 杨艳丽马骏卿恩明丁琳薛艳艳王兆琪
- 关键词:肌酸酐心肺转流术心脏外科手术
- 盐酸戊乙奎醚预防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高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预防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高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高龄患者(年龄>65岁)90例,根据随机抽样方法决定患者进入盐酸戊乙奎醚试验组(n=45)或0.9%氯化钠液对照组(n=45)。试验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静脉缓慢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0μg/kg(用0.9%氯化钠液稀释至10m L);对照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静脉缓慢注射0.9%氯化钠液10m L。结果:9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0%,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8%(试验组)和42.2%(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应用后,有利于围术期呼吸道管理,可显著降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高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丁琳赵丽云卿恩明
-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术后肺部并发症高龄患者
- 轻度急性肾损伤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 预后的影响:来自5 823例病例分析的结果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1期急性肾损伤(AK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北京安贞医院行CPB心脏手术治疗且年龄≥18岁的患者。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中血肌酐(SCr)的标准,纳入1期AKI和非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随访患者预后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PB心脏手术治疗的1期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823例患者,其中AKI患者1285例(1期AKI组998例,占总AKI患者的77.67%);非AKI组4538例。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3.13±12.28)个月。与非AKI患者比较,1期AKI患者30d病死率明显升高〔4.00%(40/998)比0.40%(18/4538), 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1期AKI组患者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非AKI组(log-rank=51.989,P<0.001);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术后SCr未恢复的1期AKI患者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SCr恢复的1期AKI患者(log-rank=43.580,P=0.00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1期AKI〔危险比(HR)=2.725,95%可信区间(95%CI)=1.810~4.230,P=0.000〕及术中CPB时间延长(HR=1.013,95%CI=1.001~1.017,P=0.000)、合并冠心病(HR=1.046,95%CI=1.010~1.063,P=0.005)和糖尿病(HR=1.060,95%CI=1.010~1.090,P=0.002)是导致CPB心脏手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期AKI是CPB心脏手术患者发生AKI的主要类型,也是影响该类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杨艳丽卿恩明马骏丁琳
- 关键词:心脏手术急性肾损伤体外循环预后
- 中心静脉压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压(CVP)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期间,在安贞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手术结束时的CVP是否〉10mm Hg(1mm Hg=0.133k Pa)来分为高CVP组或低CVP组。收集手术类型、术前射血分数、术前血清肌酐水平、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等围术期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所有患者均进行电话随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 9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51.97±13.62)岁。CVP组801例(41.3%),低CVP组1 140例。高CVP组347例(43.3%)患者发生AKI,低CVP组86例患者发生AK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高CVP组每一期AKI的发病率均高于低CVP组。多因素分析显示,CVP与AKI相关(OR=1.416(1.346-1.489),P〈0.0001),而MAP与CO和AKI无相关性。高CVP组患者30天死亡30例(3.8%),低CVP组死亡6例(0.5%),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VP使患者病死率增加(HR:1.196,每增加1mm Hg,95%CI:1.114-1.285,P〈0.0001)。结论:CVP增高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AKI有关,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杨艳丽马骏赵丽云丁琳
-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急性肾功能损伤
- 盐酸戊乙奎醚在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5年
-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术后并发症逐渐减少,但对于高龄,肥胖,术前存在肺部基础疾病等高危患者来说,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2009年以王天佑等[1]国内专家发表的《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中强调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肺部并发症,促使患者“快速恢复”.而且,肺脏是多器官障碍综合征中主要的靶器官.因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近些年来,抗胆碱能药物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PHC),在肺部并发症的防治中显示了优良的性能,受到了临床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本文拟综述盐酸戊乙奎醚防治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
- 丁琳卿恩明
-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肺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