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健生
- 作品数:26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金克木先生的学术智慧被引量:2
- 2002年
- 金克木先生是一位智者型的学者,他具有一种超越知识的学术智慧。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他的学术智慧略作探讨:一、求知的智慧。他勤于读书,善于自学,注重门径,讲究方法,追求知识的新鲜、精粹、深刻、通透、扎实和应用,注意探究人类思维的异同,体现了一种追求博通的求知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求知境界。二、治学的智慧。他打破了人为的学科门类的界限、古今中外的时空界限和有文无文的载体形式界限,达到了会通的治学境界。三、表达的智慧。他基于自己的学术追求,创造了一种“通俗”的学术语言,既通俗易懂,又高雅不俗,既通连群学,又出入自如,具有某种学术“元语言”的性质。显示了极高的表达智慧。最后,就金克木先生与钱钟书先生的学术异同作了简略的对比。
- 纪健生
- 关键词:求知治学写作
- 金克木“中国文化思想要目”探微被引量:1
- 2003年
- 就金克木先生选作“中国文化思想要目”的七篇古文,从选文角度、文选内容和文化解说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究,目的在于加深对金克木先生文化研究方法、成果特色的理解。
- 纪健生
- 关键词:文化研究方法文化思想古文文化解说
- 百年文献史 一个读书人——山萝学案被引量:3
- 2016年
- 著名学者吴孟复先生承学有渊源,治学有独得。一生心折江戴,服膺皖学,以振兴皖江南北学术为职志,以弘扬乡邦文献为己任,教泽广被,著作等身,被誉为安徽旧学的领军人物。通过对吴孟复先生一生的学术志业梳理,不仅可见其学术成就与治学旨趣,以及一位坚守传统学术的读书治学者的精神风貌,同时又可展示出20世纪传统学术传承的一个侧面。
- 纪健生
- 关键词:学案传统学术
- “孤烟”、“落日”解
- 1995年
- 唐代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为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写景名句。清人赵殿成在其《王右丞集笺注》中,关于'孤烟直'作了如下注释:庾信诗:'野戍孤烟起。'《埤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或谓边外多回风,其风迅急,袅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赵氏于'落日'一句无注。这一注释实际上为后来的注释、解说、赏析等定下了一个基本的调子:①一联两句分写二景;②以上句为主;③'孤烟'为烽火台发出的烽烟;④写景真切,在于用字之佳,如'直'字。连曹雪芹也只是通过《红楼梦》人物之口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纪健生
- 关键词:孤烟《红楼梦》人物王维诗分写
- 从“国学”看“红学”——《红楼梦》研究方法论被引量:1
- 2016年
- 中国传统学术关于学术文献的分类,采用经史子集四部法。《红楼梦》研究,深受中国传统学术影响,其文化基因也鲜明可辨。从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角度,略窥《红楼梦》研究的学术取向、研究方法、学科概貌与发展脉络,可以激发我们的问题意识,并有助于红学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
- 纪健生
- 关键词:国学红学方法论
- 一位真学者的文化自信——读钱穆《中国文学讲演集》
- 2006年
- 钱穆从对中国文字与文学的深刻理解,强调中国文化的“可大”、“可久”,表现了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这对今天文化、学术的发展,仍有重要意义。
- 纪健生
- 关键词:钱穆中国文字中国文学中国文化
- 匠心文笔自千秋——《红楼梦》的结构与表达一窥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从《红楼梦》的宏观构思方面,分析结构安排与形象设计的精妙,又从作者运用传统文体的角度,分析文字表达的功力与技巧,一窥《红楼梦》作为中国小说经典的传统特色。
- 赵慧芳纪健生
- 关键词:红楼梦文体
- 重提“鲍叔言”现象
- 2001年
- 记得是十几年之前,周本淳先生在一家高校学报上发表了《'鲍叔言'现象应该停止》一文,批评某人把春秋时期管仲的那位好朋友鲍叔连同动词'言'字连标成人名'鲍叔言',并把这种阅读、研究古籍不认真也不严肃的做法称作'‘鲍叔言’现象'。十几年过去,这种现象虽不敢说于今为烈,但却远远没有停止。翻读报章,见有四例,略作评说,就正于方家。一、误读《中华读书报》1999年11月17日14版,载有宋安群《一门残酷的技艺》一文,也是漓江出版社出版的《人类死刑大观》一书的《译本前言》,其中有几节读之让人吃惊:
- 纪健生
- 法而后能 变而后大———读丁梦周先生书法集
- 2005年
- 纪健生
- 关键词:线条艺术中国书法书学
- 《玉台新咏》是张丽华所“撰录”吗?——从文献学角度看《〈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被引量:4
- 2006年
- 《<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的文献学考察有待商榷。在讨论历代目录著作对《玉台新咏》的著录时,间接或直接回避《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直接从南宋说起,而其所列出的三条分别出自《玉台后集》、《沧浪诗话》、《后村诗话》的旁证也都存在明确的反证。在版本考察中,“嘉本”《新唐书.艺文志》“缺页”不实,对《大唐新语》有关《玉台新咏》记载的轻易否定有漏洞,引证的“宋袁州刊本”《郡斋读书志》乃明代影刻本。在考据方法及材料运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其在文献考辨基础上得出的《玉台新咏》撰录者非徐陵而可能为张丽华的结论难于成立。
- 牛继清纪健生
- 关键词:《玉台新咏》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