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克俭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小说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 2篇中国当代文学
  • 2篇主题研究
  • 1篇性恶
  • 1篇叙事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性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分析
  • 1篇英雄题材
  • 1篇英雄主题
  • 1篇人性
  • 1篇人性恶
  • 1篇神谕
  • 1篇十七年文学
  • 1篇题材
  • 1篇女性

机构

  • 7篇兰州大学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作者

  • 7篇胡克俭
  • 1篇纪健生

传媒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齐鲁学刊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年份

  • 7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爱伦·坡与世纪之交的中国当代恐怖小说被引量:7
2008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再一次掀起译介美国恐怖小说作家爱伦.坡作品的热潮。几乎与此同步,中国当代恐怖小说的创作也逐渐升温。本文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分析二者在主题、题材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的影响关系及其流变,探讨我们和爱伦.坡再次相遇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境遇,既对深化爱伦.坡的研究,也为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恐怖小说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参照。
胡克俭
关键词:爱伦·坡恐怖效果人性恶
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爱情叙事的意识形态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的爱情叙事通过革命的想象性话语完成了新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个体情感叙事的规训与重构,其在完成新的意识形态塑造之后,也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寓言。重新解读十七年小说的爱情叙事,我们会发现无产阶级政治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绝对理论对十七年文学影响的历史深度。
胡克俭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爱情叙事意识形态
被历史扩大了的个人意见——孔子对女性的态度和后人对其的变形被引量:1
2008年
孔子与女性的话题是一个存有许多误解的话题。误解的原因一是时代的局限,二是后世对孔子作为有意无意的变形。《论语》是谈论孔子和女性话题最为确实的材料,借助这部书的描述,可知孔子对女性的态度事实上较为矛盾,既有轻视、排斥,也有同情、体恤。后世经学家不断夸大甚至极端化了轻视、排斥的一面,而弱化或忽略了同情、体恤的一面,因此,在历史的误读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严密体系的压制和防范女性的道德规范,这虽非孔子本意,但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圣人形象及儒家思想的独特历史作用,自然招致人们种种的猜忌和批判。
胡克俭
关键词:孔子女性《论语》
中国当代文学的英雄主题研究
本文是对中国当代文学中英雄主题表达现象的一种尝试性研究。 作为文学永恒主题之一的英雄精神,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不仅是突出强调、贯穿始终的,而且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本文运用格雷马斯的语义结构理论为主要分析框架,以老子“...
胡克俭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英雄主题
文献传递
从贾宝玉形象看《红楼梦》的经典性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从贾宝玉形象的分析入手,通过曹雪芹对这一形象所作的艺术选择、性格赋予和思想寄托,对《红楼梦》的经典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胡克俭纪健生
关键词:红楼梦艺术性经典性
小说中的小说——读保罗·奥斯特《神谕之夜》被引量:1
2008年
近两年,译林出版社和浙江文艺出版社相继引进了保罗·奥斯特的《神谕之夜》、《纽约三部曲》和《幻影书》嘴作品,让中国读者注意到了这位具有独特魅力的美国小说家。保罗·奥斯特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往往用一件神秘的事物,或一个神秘的人物来启动自己的小说。这是典型的侦探小说的写法,能从一开头就牢牢抓住你的目光。在《玻璃城》中,我们听到一个打错的电话,在“死寂的夜里响了三次”。之后,这个打错的电话每天深夜都会响起。在《幽灵》中,“那个名叫怀特的人一进门,事情就开始了”。但怀特是谁,我们不得而知。在《锁闭的房间》里,
胡克俭
关键词:小说家奥斯特神谕
中国当代文学的英雄主题研究——以长篇小说为中心
本文是对中国当代文学中英雄主题表达现象的一种尝试性研究。  作为文学永恒主题之一的英雄精神,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不仅是突出强调、贯穿始终的,而且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本文运用格雷马斯的语义结构理论为主要分析框架,以老子...
胡克俭
关键词:当代文学长篇小说英雄题材主题表达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