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昆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湿地
  • 3篇增温
  • 3篇沼泽
  • 3篇土壤
  • 2篇滇西
  • 2篇滇西北
  • 2篇性状
  • 2篇需水
  • 2篇有机碳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水位下降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孔性状
  • 1篇氮含量
  • 1篇氮磷
  • 1篇底板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需水量

机构

  • 18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8篇张昆
  • 11篇董李勤
  • 3篇田昆
  • 3篇郭雪莲
  • 2篇程希平
  • 2篇郑荣波
  • 2篇岳海涛
  • 2篇杨文
  • 1篇王妍方
  • 1篇章光新
  • 1篇宋维峰
  • 1篇肖德荣
  • 1篇刘婷婷
  • 1篇张勇
  • 1篇陆梅
  • 1篇李红英
  • 1篇李丽萍
  • 1篇张晓堂
  • 1篇李楠
  • 1篇王雪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4篇2025
  • 5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横断山区草本沼泽湿地水体氮含量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草本沼泽是横断山区重要的湿地类型,为探明横断山区草本沼泽湿地水体中总氮、硝氮和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于2014-2017年在横断山区对典型草本沼泽湿地开展水样采集和分析工作,同时收集降水量、地表大气温度、水温、水深、人口数量、GDP、家畜数量等环境数据。结果表明:(1)横断山区草本沼泽湿地水体中总氮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总氮含量随纬度和海拔增加而下降,水温是控制这种地带性特征的主要因素。同时,随经度增加,水体中总氮含量也显著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是导致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2)横断山区沼泽湿地水体中硝氮和氨氮含量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不明显;(3)随经度和纬度增加,沼泽湿地水体中硝氮含量逐渐增加,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深和水温;(4)随经度增加,沼泽湿地水体中氨氮的含量逐渐增加,但氨氮含量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均无显著相关性。
张勇岳海涛刘振亚刘振亚田昆李丽萍田昆
关键词:沼泽湿地
牦牛排泄物输入对滇西北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土壤氮转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牦牛放牧对滇西北高寒湿地土壤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改变土壤氮的迁移转化过程,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然而,关于牦牛排泄物输入对滇西北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滇西北高原典型泥炭沼泽湿地为对象,采用原位土芯室内控制实验方法,研究牦牛排泄物输入对泥炭沼泽湿地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粪便和尿液输入初期促进土壤铵态氮(NH_(4)^(+)-N)积累,但整个培养期则表现为消耗NH_(4)^(+)-N,积累硝态氮(NO_(3)^(-)-N),表明该过程以硝化作用为主。粪便和尿液输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P<0.05),降低反硝化酶活性(P<0.05)。粪便输入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P<0.05),尿液输入降低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P<0.05)。粪便输入对土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无显著性影响,尿液输入对土壤硝化作用影响显著。粪便输入抑制土壤反硝化作用,而尿液输入促进反硝化作用。牦牛排泄物输入通过影响泥炭沼泽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改变土壤反硝化过程。
范峰华王雪王雪郑荣波张昆
关键词: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嫩江流域湿地生态需水量分析与预估被引量:6
2015年
探讨了嫩江流域湿地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流域内不同降水频率下湿地生态需水量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选择CMIP全球气候模式下RCP2.6、RCP4.5和RCP8.5等3种排放情景,预测2030年、2050年和2100年嫩江流域湿地生态需水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降水频率下的流域湿地生态需水量分别为丰水年70.284亿m3,平水年118.696亿m3,枯水年169.343亿m3,反映了其与气候条件的相关性。3种排放情景下湿地生态需水量变化受到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共同影响,其中RCP2.6情景下需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RCP4.5和RCP8.5情景下需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到2100年分别达到147.337亿m3和132.659亿m3。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协调水资源需求间的矛盾,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将是未来研究关注的重点。
董李勤章光新张昆
关键词:嫩江流域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简要概述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当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变化对湿地植物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湿地土壤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境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与湿地生态需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机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湿地生态需水的预测及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下湿地生态需水的适应性管理策略。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及亟需重点探索的研究方向。
阳维宗董李勤张昆马骁李楠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需水湿地植物
围栏禁牧对滇西北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过度放牧导致滇西北高寒湿地碳汇功能逐渐丧失,围栏禁牧作为一种有效的湿地恢复方式,其对滇西北高寒湿地土壤碳库的影响尚缺乏研究。为探明围栏禁牧对滇西北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纳帕海湿地不同禁牧年限(未禁牧、禁牧3年、禁牧8年、禁牧10年)的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禁牧年限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禁牧年限的增加(<10 a),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土壤TOC、DOC、EOC、MBC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土壤TOC、EOC和MBC含量逐渐下降,而POC和DOC含量逐渐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其中总氮(TN)是影响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主导因素。围栏禁牧有利于滇西北高寒湿地土壤质量和固碳能力的恢复,且随着禁牧年限的增加,恢复效果越明显。相同恢复年限,纳帕海沼泽化草甸土壤恢复效果比草甸土壤显著。研究可以为放牧湿地恢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刘爽范峰华张昆张昆郑荣波
关键词:湿地恢复活性有机碳
增温对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枯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
2025年
全球变暖正在深刻影响高原生态系统的枯落物分解过程。本研究旨在评估增温对青藏高原若尔盖湿地枯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结合野外控制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分析了增温对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木里薹草(Carex muliensis)枯落物分解速率,枯落物碳(C)、氮(N)、磷(P)含量及CO2通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增温提高了木里薹草枯落物的可溶性糖含量(P<0.05),降低了木质素含量和C/N(P<0.05);(2)经过1年的分解,增温处理的枯落物质量下降了33.98%,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的28.84%(P<0.05);(3)在分解过程中,枯落物C、N、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夏季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春季和秋季;(4)在快速分解阶段,增温处理下的CO_(2)通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且气体通量与地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5),与枯落物质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P<0.01)。本研究结果为阐明增温对高寒沼泽枯落物分解动态及其环境效应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李思奇许培轩胡昭佚吴正江张昆董李勤
关键词:增温青藏高原
若尔盖高原湿地木里苔草生理生态特征对水深梯度的响应被引量:6
2020年
木里苔草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原湿地植被景观,其生理生态特征受到水深梯度变化的显著影响。选取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典型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在-5cm、-3.5cm、0cm、8cm和22cm水深梯度下株高、叶长和叶宽的生长特征及增长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叶绿素、叶氮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木里苔草在水深为8cm时呈现最大的株高、叶长和叶宽,其中以株高对水深梯度的响应最为显著,叶宽对水深梯度的响应并不明显,适度干旱或淹水都对木里苔草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叶绿素、叶氮含量和生物量也都在8cm水位下达到最大。通过此实验,可以阐明木里苔草生长对水深条件的响应,为若尔盖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数据支撑与实践依据。
董李勤杨文姚鹏举王洪军王妍方王妍方
关键词:生理生态水深梯度
若尔盖草本沼泽生物量季节动态、根系周转及碳氮磷储量被引量:12
2021年
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地下碳库有直接与间接影响。以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为对象,分析草本沼泽生物量季节动态及细根周转特征。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其中,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最大值分别为518.3和2147.4 g·m^(-2)。7、8、9月0~1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占0~50 cm土层比例均超过50%。其中,0~1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上旬。0~50 cm各土层的细根年周转率为0.795~0.936 a-1,其中,细根年周转率最大值出现在0~10 cm土层。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植物碳储量和磷储量分配均以地下部为主,而植物氮储量分配以地上部为主。本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估若尔盖高寒沼泽湿地净初级生产力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阳维宗马骁杨文刘宏强赵丽王耠熠张聪董李勤张昆
关键词:生物量细根细根周转
积水条件对若尔盖典型高寒沼泽碳氮垂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和室内测定分析,对若尔盖季节性积水和常年积水沼泽土壤有机碳与氮含量的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200 cm土层内,常年积水沼泽的有机碳含量为270.174 g/kg,氮含量为11.963 g/kg;季节性积水沼泽碳含量为212.066 g/kg,氮含量为10.824g/kg;季节性积水沼泽的平均碳、氮含量均低于常年积水沼泽。在0~60 cm土层,2种沼泽的各层次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在60~110 cm土层,2种沼泽的有机碳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常年积水沼泽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与速率均明显大于季节性积水沼泽;在110~200 cm土层,含碳量变化趋于相对稳定,但同等深度下常年积水沼泽的含碳量明显高于季节性积水沼泽。在泥炭表、中层(0~110 cm),季节性积水沼泽氮含量<常年积水沼泽;而在泥炭底层(110~200 cm),季节性积水沼泽氮含量>常年积水沼泽。有机碳和氮含量数据表明,在常年积水沼泽向季节性积水沼泽演变过程中,有机碳含量呈现一定趋势的减小,湿地的碳汇功能发生了变化。
张晓堂田昆袁杰岳海涛张昆
关键词:积水水文条件有机碳总氮
基于技术驱动的地理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创新
2025年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地理学教育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聚焦于技术驱动的地理学教学改革,结合遥感技术、GIS、大数据分析及虚拟仿真实验等现代技术,探索技术在地理学教育中的作用、教学创新路径以及实际教学改革案例。研究表明,技术的引入不仅优化了地理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技术能力、实践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该文进一步提出加强技术与课程融合、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师技术能力、推进校企合作及探索新兴技术应用的建议,为地理学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提供了参考。
董李勤李红英李红英程希平张昆
关键词:遥感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校企合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