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伟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前外组与后外组,各47例。后外组接受经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前外组接受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RS、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前外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外组,手术、术后引流、下床活动及住院等时间均短于后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前外组VRS、VAS评分均低于后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前外组Harris评分高于后外组,ADL评分低于后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且能有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代振动袁宏伟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
- 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采用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2例,根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可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经膝关节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及负重时间、术前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年观察组HS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采用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术治疗,术后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 赵凯袁宏伟
- 全髋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群体高发骨折疾病,并且随着近年来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深,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也越来越多见,已经发展成为影响老年群体身心健康与生命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1]。目前,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随着临床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因具有迅速重建患者髋关节功能、缩短骨折后卧床时间、降低卧床及保守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开展,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指的是置换患者髋臼及股骨头,而半髋关节置换仅置换患者股骨头,但哪种术式更为安全、有效,临床尚存争议。本次为进一步探讨分析全髋、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特选取我院分别实施上述两种术式治疗的45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 代振动袁宏伟
- 关键词:半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卧床时间股骨颈骨折
- 腰椎手术中的移行椎问题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移位椎的定位方法和移行椎对腰椎手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2例腰椎疾患手术治疗的病例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 2 6例 ,腰椎骨折 15例 ,腰椎滑脱 9例 ,腰椎结核 2例 ,术前均经过X线摄片、CT或MRI检查。结果 :腰部疾患合并移行椎的病例并不少见 ,本组病例占同期腰椎手术病人的 5 .3%。腰椎出现移行椎 ,其定位则有L4~S1,L5~L6,L6~S1。结论 :腰部疾患合并移行椎时 ,腰椎数量发生改变 ,定位诊断非常重要。要确定手术部位 ,X线定位片 (包括术中X线透视定位 )、CT或MRI片缺一不可 ,但必须注意的是 ,腰椎CT和MRI检查结果是以骶椎为基准定位 ,也就是从下往上定位 ,普通X线片是从上往下序列 ,两者定位诊断的差异 。
- 叶应荣袁宏伟路闯王灿亚
- 关键词:腰椎手术移行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折CTMRI
-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究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在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9中心医院收治的20例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均接受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脊柱Cobb角、神经功能(AISA)分级及C7~S1的距离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为251~439 min,平均(332.4±71.3)min;术中出血1 200 ml^2 300 ml,平均(1 838.9±689.4)ml;患者术后平均Cobb角为(27.2±6.3)°,比术前平均Cobb角(82.3±11.4)°明显减少(P<0.05);平均矫正度数为(53.1±7.4)°,平均矫正率为(64.5±6.3)%;患者神经功能在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C级1例恢复到D级,D级所有患者均恢复到E级;术后C_7~S_1的平均距离为(20.7±4.1)mm明显低于术前的(48.6±3.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采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可以获得显著的疗效,安全性高,创伤小,具有推广价值。
- 田俊华袁宏伟
- 关键词:角状后凸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