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涛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淮南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全科型”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讨被引量:9
- 2016年
- 在城乡教育资源仍不均衡的背景下,高师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面向农村,针对农村小学教师既缺乏数量又学科失衡的问题,积极选择和尝试全科培养的模式,以期解决当前农村地区小学师资问题。本科层次"全科型"农村小学教师培养首先体现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价值取向,也就是解决农村小学"留得住"人的问题;其次是"以何培养"的问题,即农村小学教师应具备全面的综合素养;"如何培养"则是农村小学教师综合培养的实践逻辑起点;"1+3"小学教师全科培养模式包括本科定位、定向培养、职前职后教育影响连续性和教师专业技能的养成。
- 廖军和金涛
-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
- 师范生农村扶贫支教实习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淮南师范学院“炎刘模式”为例
- 2016年
- 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问题,如:师资力量缺乏,教育观念与模式陈旧,课程体系不完善等。为此,国家鼓励高等师范院校向偏远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机构中输入师范专业实习生,进行农村扶贫支教实习,目的是优化农村教师结构与师资水平,改善农村师资力量匮乏,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同时,师范专业实习生从支教中获取实习经验,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农村支教实习将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实习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融为一体,对于师范生实践知识的获得以及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支教实习生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与困难,这阻碍了师范生农村扶贫支教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以淮南师范学院“寿县炎刘镇农村扶贫支教实习”(以下简称为“炎刘模式”)为例,对农村扶贫支教实践进行探索,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力求完善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农村扶贫支教实习的模式,以及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为高等师范院校师生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后续研究平台。
- 孙涛廖军和金涛
- 关键词:农村扶贫支教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