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 作品数:19 被引量:46 H指数:4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对比“3+7”或类似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回顾性分析 202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Ven/Aza)方案和“3+7”及类似方案治疗的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对比两种方案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并进行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到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Ven/Aza方案(24例)和“3+7”方案(117例)方案治疗的初治AML患者的疗效、生存期和不良反应,以及影响结局的因素。根据年龄、ECOG PS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PSM)后得到1∶1匹配的队列20对,并对匹配前后的疗效和生存情况做对比。结果:Ven/Aza组中位年龄为69岁,“3+7”组为56岁(P<0.001)。Ven/Aza组客观反应率为62.5%,“3+7”组为74.8%(P>0.05)。Ven/Aza组中位总生存期为522 d,“3+7”组为1002 d(P>0.05)。控制年龄和ECOG PS这2个变量后,得到20对病例的PSM队列,其中Ven/Aza组的客观反应率为65%,“3+7”组为60%(P>0.05);两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22和629 d,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31和198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n/Az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整体队列显示“3+7”方案在疗效和生存上更有优势,但是Ven/Aza方案安全性更好。在控制年龄和ECOG PS的PSM后,Ven/Aza组的疗效好转,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3+7”组更长。 王璐璐 张娟 张越 张勇 董晓敏 张丹阳 陈婷婷 周芸晖 王滕 兰惠玲 周合冰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阿扎胞苷 一种干细胞冷冻液制备容器 一种干细胞冷冻液制备容器,结构组成包括结构组成包括制备容器主体、进出端口、挡板、密封顶盖、集液顶盖和便携提手;所述制备容器主体为多面密封结构,唯一敞开结构和所述进出端口连通;挡板从内部贯穿并密封所述制备容器主体和所述进出... 郜伟峰 周合冰 单志娟 张越 张勇 侯艳军 周一平 裴新蕊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泊马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泊马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与血红蛋白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泊马度胺^(+)地塞米松)和观察组(加用达雷妥尤单抗)。比较两组疗效、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gG、IgA、IgM水平和CD3^(+)、CD4^(+)、CD8^(+)T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泊马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提高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渠姣燕 张越 周合冰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VDAM(VMAM)方案诱导治疗伴CD7表达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 2006年 目的探讨CD7+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方法。方法报道3例CD7+AML及其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用常规标准方案化疗2个疗程均未达到缓解,改用VDAM(VMAM)方案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结论CD7+急性白血病可能是一独立的造血干细胞白血病,VDAM(VMAM)方案可作为CD7+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方案,但需进一步研究。 周合冰 曾惠 张娟 付晨晓 黎金庆 张越 闫树旭关键词:抗原 CD7 翻转课堂结合OSCE考核模式在血液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考核系统在血液科本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2014级本科学生,随机分为2组各40人,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通过OSCE考核系统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OSCE考核成绩为84.40±6.46分,高于对照组80.78±6.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基础理论知识笔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的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实施中得到认可。结论在血液科本科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结合OSCE考核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学生间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张越 周合冰关键词:OSCE 血液科 教学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初治完全缓解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5年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病人初治完全缓解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择MM病人122例,其中87例作为训练组用于创建模型,另35例为验证组用于模型评判。分析训练组初治完全缓解后早期复发病人与未复发病人临床特征资料及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血尿酸(SUA)、血肌酐(SCR)、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细胞遗传学异常情况。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方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自身验证,以K折交叉验证进行组外验证。结果:2组性别、年龄、M蛋白类型、ISS分期、化疗周期、骨病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复发病人年龄≥60岁、ISS分期Ⅲ期、mSMART3.0高危、双/三打击比例及SUA、SCR水平高于未复发病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高ISS分期、mSMART3.0高危、双/三打击、SUA、SCR高表达是MM初治完全缓解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logit(P)=-15.763+年龄×0.646+ISS分期×1.049+mSMART3.0分层×1.032+双/三打击×1.557+SUA×1.212+SCR×0.725;自身验证:模型AUC为0.859,诊断敏感度70.92%,特异度84.16%,K折交叉验证:训练准确性为0.904±0.009,预测准确性为0.881±0.049。结论:MM初治完全缓解后早期复发受年龄、ISS分期、mSMART3.0分层、双/三打击、SUA、SCR水平影响,据此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能良好预测其早期复发风险,利于临床及早决策。 陈霄磊 张越 周合冰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早期复发 高危因素 基于GEO数据库筛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糖皮质激素耐药相关基因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表达芯片筛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糖皮质激素耐药相关的基因,分析其可能参与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表达谱数据集,应用R软件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糖皮质激素敏感组与耐药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功能(GO)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基因间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基因。结果:共筛选出差异基因109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86个,下调基因23个。GO富集分析得到DEGs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凝血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细胞迁移等生物过程;pathway分析发现DEGs主要富集参与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MAP通路、细胞凋亡等;互作网络分析挖掘出的关键基因FOS、NFKB1、MAP2K1、IRS1、CASP3。结论: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在基因差异表达,筛选出耐药相关的重要作用基因及信号通路。 张丹阳 董晓敏 周晓焕 张越 张娟 周合冰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糖皮质激素耐药 基因芯片 基因功能 信号传导通路 科学预防 助你远离淋巴瘤 2023年 淋巴系统是人体内循环系统的一部分,负责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包括淋巴管、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器官和组织,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淋巴细胞是一类主要存在于淋巴组织和淋巴液中的细胞,是淋巴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淋巴瘤是由淋巴细胞发生恶性增生而引起的肿瘤. 张越关键词:淋巴系统 淋巴瘤 淋巴组织 淋巴液 免疫细胞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因果关系: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5年 目的运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讨731种免疫细胞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风险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欧洲3757例个体的免疫细胞特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统计数据,以及FinnGen数据库中1018例欧洲MDS患者和342243例对照的基因组数据。采用双样本MR方法估计因果效应,包括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IVW)、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法。结果研究发现7种与MDS风险显著相关的免疫细胞特征:HLA-DR^(+)T细胞的前向散射光(forward scatter,FSC)(OR=0.858,P_(FDR)=0.029)和CD11b on CD66^(++)髓系细胞(OR=0.737,P_(FDR)=0.020)为保护性因素。CD33^(+)HLA-DR^(+)CD14^(dim)%CD33^(+)HLA-DR^(+)(OR=1.549,P_(FDR)<0.001)、CD14^(-)CD16^(+)单核细胞计数(OR=1.430,P_(FDR)=0.016)、CD45 on HLA-DR^(+)CD4^(+)T细胞(OR=1.449,P_(FDR)<0.001)、CD33 on CD33^(+)HLA-DR^(+)CD14^(-)(OR=1.176,P_(FDR)=0.034)及CD80 on髓系树突状细胞(OR=1.302,P_(FDR)=0.015)为危险因素。结论特定免疫细胞可能在MDS发病过程中发挥正向或负向调控作用,为MDS发病机制和潜在干预靶点的发现提供了新线索。 郜伟峰 张越 单志娟 杨玉 侯艳军 裴新蕊 周合冰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免疫细胞 因果关系 冷凝集素病致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二例报告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冷凝集素病所致红细胞凝集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的冷凝集素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冷凝集素病外周血标本在室温下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导致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的红细胞、红细胞比容(HCT)明显降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明显增高,37℃水浴10 min后再测定其红细胞值明显升高,HCT、MCH、MCHC亦趋于正常。结论冷凝集素病患者室温时外周血标本易出现冷凝集现象,导致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 张越 单志娟 郜伟峰 周合冰关键词:红细胞聚集 血细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