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 作品数:8 被引量:6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开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模型的建立及评价:基于MRI和网状蛋白1C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建立基于MRI和网状蛋白1C(RTN-1C)的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1月在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就诊的134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将其分为2组:完全缓解组(n=39)和未完全缓解组(n=95)。用Fi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获取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TN-1C表达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上述风险因素的列线图回归模型;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完全缓解组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回流速率常数(Kep)和RTN-1C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未完全缓解组(P<0.05);表观弥散系数(ADC)低于未完全缓解组[(0.88±0.05)×10^(-3) mm^(2)/s vs(0.92±0.05)×10^(-3) mm^(2)/s,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4期和高ADC值是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Ktrans值、高Ve值和高RTN-1C相对表达量是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当阈值概率在0.39%~0.42%,0.75%~0.80%和0.86%~0.88%时,模型B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当阈值概率在其他范围时,模型A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净收益高于模型B。结论基于MRI和RTN-1C构建的模型A对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可辅助临床做出更好决策。 董健 李垣婕 谢宗源 程亮 李兴 赵振伟关键词:进展期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磁共振功能成像 多模态MRI对直肠癌区域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技术在直肠癌区域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5月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分析常规MRI检查及多模态MRI(常规MRI+DWI+DCEMRI)检查对良恶性淋巴结的判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及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容积分数(Ve)、回流速率常数(Kep)值与良恶性淋巴结的差异。结果常规MRI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78.8%、75.6%、52.3%、87.1%,多模态MRI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86.6%、85.2%、67.8%、93.0%。I型曲线多为良性淋巴结,Ⅲ型曲线多为恶性淋巴结(P<0.01)。良性淋巴结较恶性淋巴结ADC值升高,Kt rans、Ve、Kep值减低(P<0.05)。结论多模态MRI可有效提高直肠癌区域恶性淋巴结诊断准确率,ADC值、TIC类型及Ktrans、Ve、Kep值对鉴别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董健 谢宗源 李垣婕 程亮 李兴 赵振伟关键词:直肠癌 扩散加权成像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MR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经肠镜病理证实行NCRT后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的直肠癌患者7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79例分别于NCRT前后行盆腔MRI常规平扫结合DWI及DCE-MRI检查,对患者术后病理T、N分期与NCRT前MRI T、N分期作比较;并根据TME术后病理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组和非pCR组,比较NCRT前后及pCR组与非pCR组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回流速率常数(K_(ep))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之间的差异。结果NCRT后79例患者中60例(75.9%)获得T分期降期,25例(31.6%)获得N分期降期,23例(29.1%)获得pCR。NCRT前K^(trans)、V_e、K_(ep)值均高于NCRT后、ADC值低于NCRT后,NCRT前pCR组K^(trans)、V_e、K_(ep)值均高于非pCR组、ADC值低于非pCR组,NCRT后pCR组K^(trans)值低于非pCR组、ADC值高于非pC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MRI常规平扫结合DWI及DCE-MRI检查可准确的对进展期直肠癌进行术前分期,K^(trans)、V_e、K_(ep)值及ADC值能够从功能学角度定量评估进展期直肠癌NCRT的疗效,K^(trans)值和ADC值可预测肿瘤病理缓解情况。 董健 谢宗源 李垣婕 程亮 李兴 赵振伟关键词: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动态对比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常规平扫及DCE-MRI检查,与术后病理作对照,比较MRI常规平扫及MRI常规平扫结合DCE-MRI检查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效能。测算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和速率常数(K_(ep))]值,分析不同直肠癌T分期DCE-MRI定量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以病理诊断为准,MRI常规平扫及MRI常规平扫结合DCE-MRI检查T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7%(62/83)、85.5%(71/83)。与术后病理T分期诊断的一致性,MRI常规平扫Kappa=0.64,MRI常规平扫结合DCE-MRI检查Kappa=0.79,后者与病理T分期诊断的一致性更高。DCE-MRI定量灌注参数K^(trans)、V_e、K_(ep)值也随直肠癌T分期的增高而递升(P均<0.01)。结论 DCE-MRI与MRI常规平扫结合可提高与直肠癌T分期病理诊断的一致性;DCE-MRI定量灌注参数K^(trans)、V_e、K_(ep)值可反映不同T分期的直肠癌微循环的差异。 谢宗源 谭志斌 董健 王志强 王雅静 李晖 刘涛关键词:直肠癌 T分期 病理诊断 一致性 基于MRI和miRNA-1180-3p的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构建基于磁共振功能成像(MRI)和微小核糖核酸-1180-3p(miR-1180-3p)的模型评估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取131例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普外科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给予新辅助放化疗,根据治疗后是否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分为pCR组(n=38)和非pCR组(n=93)。用RT-qPCR法检测治疗前1周内(T0)和治疗1周后(T1)血清中miR-1180-3p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iR-1180-3p判断治疗疗效的价值,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疗效的风险因素,构建风险因素的模型,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价模型效能。结果pCR组的T0-miR-1180-3p和T1-miR-1180-3p水平均高于非pCR组(P<0.05),两组的T1-miR-1180-3p水平均高于T0-miR-1180-3p(P<0.05)。pCR组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和回流速率常数(K_(ep))均高于非pCR组,表观弥散系数(ADC)低于非pCR组(P<0.05)。高ADC值是治疗后pCR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K^(trans)值、高V_(e)值和高T1-miR-1180-3p是治疗后pCR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模型A(由K^(trans)值、V_(e)值和ADC值组成)的C-index为0.950,低于模型B(由K^(trans)值、V_(e)值、ADC值和T1-miR-1180-3p组成,0.986);两模型的校准曲线均未偏离理想曲线;模型A的净收益低于模型B。结论基于MRI和miR-1180-3p构建的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 董健 李垣婕 谢宗源 程亮 李兴 赵振伟关键词:磁共振功能成像 进展期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均给予降压、降糖、调脂、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万单位(溶解于15 m L 0.9%氯化钠中)+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交替股动脉注射,qod,5 d为1个疗程,间隔3d,再用1个疗程。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10μg(溶解于10 m L 0.9%氯化钠中)静脉慢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 L静脉滴注,qd,疗程14 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全血黏度、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足背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改善情况;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肢体发凉、麻木,降低全血黏度、hs-CRP,升高ABI值方面作用更加显著(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轻微口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李君 董健 杨茜 赵振伟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 安全性 3种方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评价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成本-效果。方法 185例冠心病心绞痛住院病人按照不同给药方案分为A组、B组、C组,3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B组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C组加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比较3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50%、70.00%、65.00%,成本分别为1 794.83元、1 633.64元、1 188.03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2.02、23.34、18.28;A组、B组相对于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6.78、89.12。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为安全、经济、有效。 李君 杨茜 董健 牛金茹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注射用盐酸川芎嗪 成本-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