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月
-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5--6岁儿童在积木游戏中的主动性研究
- 幼儿的主动性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入学适应和促进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关键行为品质。积木游戏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自主搭建的过程等特性使其成为幼儿主动性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因此,利用积木游戏为切入点,能够全面地...
- 张馨月
-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动性
- 计算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计算科学是一门运用高级计算能力来理解和处理复杂问题的学科,先进的计算科学技术和资源是科学发展、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条件,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计算思维作为与读、写、算三者同样重要的能力,是每一个信息社会...
- 张馨月
-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思维教学实践
- 文献传递
- 离婚协议中赠与子女财产条款的法律适用研究
- 离婚协议是指建立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在双方感情破裂想要解除婚姻关系时,经双方协商,就夫妻之间的身份关系以及财产关系进行约定而达成的协议。而离婚协议中赠与子女财产条款是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一方所有或夫妻共有的财产归子女所有,...
- 张馨月
- 关键词:离婚协议法律适用司法实践
- 文献传递
- 多元文化对教育的挑战及应对
- 2017年
- 当今,随着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共同组建加强,从而促进了各自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教育作为文化的传承、更新和发扬的手段,不仅给人们学习和教育带来了文化多样性的有益之处,对于教育也发起了挑战。我们需要做到的是站稳脚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合理的文化吸收和融合。
- 张馨月
- 关键词:教育多元文化
- 孤独感对消费者网红打卡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张馨月
- “经济-绿色-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动态交互关系--基于四川省21个市州数据的实证分析
- 2024年
- 经济水平、绿色发展和环境状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中的三个关键要素。受数据与方法限制,前期研究主要关注经济、绿色发展、环境之间的两两关系,对三者之间的互馈机制和因果联系研究仍较薄弱,尚未建立一套能够全面反映经济-绿色-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状况的统一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基于2000—2021年四川省21个市州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水平、绿色发展和环境状况的指标体系,运用CRITIC-熵权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测度经济水平、绿色发展、环境状况的耦合协调程度,并揭示三个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四川省经济水平、绿色发展和环境状况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较好,其耦合协调性平缓上升,逐步向更高级的协调发展阶段迈进,并且与经济水平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绿色发展和环境状况的改善。(2)经济水平、绿色发展、环境状况之间因果关系与双向互动关系显著,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且三个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增强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决策参考。
- 杨桂红彭立彭立张馨月
- 关键词:经济水平环境状况PVAR模型
- 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异常区域及驱动因素识别被引量:1
- 2024年
-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对于植被恢复和管理非常重要。采用Sen-MK检验、相关性分析、Copula函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西南七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气候条件、夜间灯光强度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相关程度,定义异常区域,评估不同气候和人口压力下植被褐化、绿化概率,最后探讨异常区域植被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69.04%的植被有所改善,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速度已超过非喀斯特地区。2)气温类植被异常区域与研究区人类活动强烈区域和气温上升区域均存在重叠;降水类植被异常区域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区;人类活动与植被覆盖变化呈正相关的两类异常区域总成对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夜间灯光强度大的城镇地区。3)温度对植被的敏感性高于降水且高于人口密度,喀斯特区域的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同步概率高于非喀斯特区域,植被异常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异步概率更高。4)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夜间灯光强度的主导,影响因素之间主要存在非线性交互作用,其中土壤含水量与夜间灯光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植被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机制,对西南地区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规划具有启示意义。
- 张馨月张馨月张慧娟彭立
- 关键词:气候变化COPULANDVI
- 转回努力训练对心智游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
- 2025年
- 降低心智游移(也称走神)频率对于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心智游移的资源控制理论和动态框架模型,认为转回努力反映了执行控制及对思维的约束,采用转回努力训练降低心智游移频率,有益于弥补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所带来的资源消耗。本研究拟展开以下三个研究:首先,在实验室中采用行为实验和任务态磁共振成像数据探索转回努力训练对心智游移和任务绩效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其次,考察生活中转回努力训练对心智游移的影响和神经机制;最后,探索生活情景中的转回努力训练对中小学生课堂心智游移及学业成绩的干预作用。本研究有利于揭示转回努力训练影响心智游移的认知神经机制,为减少心智游移以降低任务损失提供有效且易操作的方式,并揭示该训练影响心智游移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为减少课堂心智游移及提高学业成绩提供新思路。
- 何鸿张馨月石京鸿刘强
- 关键词:认知神经机制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分层作业的设计的研究--以成都市A小学为例
- 在“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更加严格,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已成为小学教师的共识。本文旨在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第三学段数学分层作业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首先,通过对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
- 张馨月
-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