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鹏 作品数:9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吉林油田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前与治疗后心率、呼吸、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A19--9、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腹痛评分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A19--9[(55.0±21.0)VS(109.1±65.0)]、白细胞计数[(7.0±2.8)VS(10.8±4.0)]、碱性磷酸酶[(105.9±13.9)VS(121.7±21.6)]、总胆红素[(22.1±12.4)VS(27.0±12.3)]、腹痛评分[(1.8±0.5)VS(3.0±1.2)]均得到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并发症,分别为1例出血、1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3.64%;对照组患者出现11例并发症,分别为4例导管脱落、2例出血、5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2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1.82%;对照组患者死亡7例,死亡率12.73%,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使患者的体征明显改善,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潘毅诚 王金鹏 刘双关键词: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早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对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我院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治疗的47例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统计分析。结果47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者,术后并发尿潴留8例短期自行缓解,肛门扩约肌恢复良好,排便功能正常;7例T2期患者术后辅助放、化疗。随访37个月~5年,11例(23.4%)于局切术后17~32个月局部复发,均采用Miles手术补救性治疗。5例患者术后37~53个月死于多发远处转移,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89.4%。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高,临床应严格手术适应症,部分经选择的T2期患者局切术后辅助放、化疗,也可获较好疗效。 刘双 潘毅诚 王金鹏关键词:直肠癌 局部切除术 疗效 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7 2016年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较为常见的疾病,病情复杂,治疗较为困难,且手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因此,关于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临床上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方法为胆管切开取石、切除肝部等常规外科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胆道镜下联合多种方法碎石的微创治疗、数字化微创技术等相继运用到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中。本文主要对近五年肝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王金鹏 刘双 潘毅诚关键词:肝胆管结石 外科 手术治疗 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6例报告) 2015年 目的 探讨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 月至2013年9月吉林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例阑尾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本研究患者术前误诊4例,误诊率为66.7%. 囊肿位于阑尾远端4例,中远端2例,形态呈椭圆形腊肠样,内容物为黄白色胶冻样物,4例常规切除阑尾、系膜及囊肿,2例行回盲部切除及回结肠端端吻合术. 术后病理诊断阑尾黏液囊肿4例,阑尾黏液潴留2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未见囊肿复发及转移. 结论 阑尾黏液囊肿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误诊率极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术中细致操作,对恶变可疑者及时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根据病例结果选择合适术式,可提高治疗效果. 刘双 潘毅诚 王金鹏关键词:阑尾黏液囊肿 手术 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7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治愈率100%。10例患者于留置肠梗阻导管后4~7d症状完全缓解,17例患者于留置肠梗阻导管后8~13d症状完全缓解,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平均(12.3±2.6)d;治疗时间平均(16.1±3.7)d。随访6个月至1年均无复发。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积极保守治疗,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泛影葡胺对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临床应用安全、效果满意。 刘双 潘毅诚 王金鹏关键词: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泛影葡胺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分析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奥曲肽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00%)较对照组患者(74.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72 h再次出血率8.00%、并发症发生率1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较为显著。 王金鹏 刘双 潘毅诚关键词:奥曲肽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可行性评价 目的:研究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使用甲状腺全切术进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术,然后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本次研究的... 潘毅诚 刘双 王金鹏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全切术 临床疗效 甲状腺癌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究甲状腺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5例甲状腺瘤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传统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手术指标、VAS评分、切口美观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2.46%,比观察组患者的95.83%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6 h、1 d VAS评分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对照组患者切口美容评分明显比观察组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28.07%,比观察组患者的10.41%高(P<0.05)。结论甲状腺瘤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较短,疼痛较轻,切口较美观。 潘毅诚 王金鹏 刘双关键词:甲状腺瘤 安全性 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120例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0岁的切口感染率为60.0%,<60岁的切口感染率为40.0%;住院时间≥7 d的切口感染率为72.5%,<7 d的切口感染率为27.5%;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切口感染率为70.0%,非急诊手术治疗切口感染率为30.0%;手术时间≥120 min切口感染率为80.8%,<120 min切口感染率为19.2%;谷丙转氨酶≥80 mmol/L切口感染率为68.3%,<80 mmol/L切口感染率为31.7%;胆红素<171μmol/L切口感染率为34.2%,≥171μmol/L切口感染率为65.8%;血清白蛋白≥30 g/L切口感染率为87.5%,<30 g/L切口感染率为12.5%,统计可知,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类型、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与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要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对策,才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王金鹏 刘双 潘毅诚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