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坚锋
- 作品数:48 被引量:203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推行学生“护理制”管理 助力人才“供给侧”优化被引量:1
- 2018年
- 江门中医药学校在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和推进校企文化融合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制"班级管理制度的研究与实践,以护理类班级为试点,成立"学生护理部",推行宿舍内务"病区责任制管理",实施职业礼仪规范化培训,执业证考试"一帮一"等措施,逐步推广到非护理类班级,突出"职业"视觉,为企业、行业、产业提供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为优化人才"供给侧"贡献力量。
- 区绮云许坚锋
- 关键词:德育教育
- 江门市区2009-2010年人群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群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人群华支睾吸虫抗体。结果共检测13 745例,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1913例,总阳性率为13.92%。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5.95%,女性阳性率为11.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4,P﹤0.01)。在各年龄组中随年龄增大,感染率逐渐增加,51岁后开始下降;各年龄组中,男性以21~60岁组感染率最高,平均为19.81%,而女性以21~50岁组感染率最高,平均为17.40%,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6,P﹤0.01)。职业以干部的阳性率最高,为19.02%;其次是工人,为14.46%;学生阳性率最低,为8.62%;4类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95,P﹤0.01)。结论江门市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属中度流行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与生活习惯和卫生条件等密切相关。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防止感染,普查普治,有效控制人群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
- 许坚锋尹本康吴尔明郑南才梁柏年谭妍芳罗春红陈慧欣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
- 血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衣原体检查在急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衣原体检查在急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ESR、CRP水平及衣原体阳性率。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ESR、CRP水平明显下降(t=8.620、10.009,P<0.05),治疗后衣原体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13,P<0.05)。结论 ESR、CRP及衣原体用于急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能够为急性盆腔炎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黄小燕许坚锋王华
- 关键词:急性盆腔炎C反应蛋白衣原体
-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效果对比分析
- 2020年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效果分析。方法 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150例乙肝检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乙肝病毒,比较应用效果。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诊断符合率98.00%,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78.00%,误诊率、漏诊率为2.00%、0.00%,低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6.00%、6.00%,两组差异显著(X2=18.939,11.966,6.186,P<0.0.0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抗表面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为96.00%、97.33%、98.67%、98.00%,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84.66%、89.33%、90.67%、91.33%,两组差异显著(X2=7.361,5.140,6.342,4.405,P<0.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临床诊断率偏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显著降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陈诗诗许坚锋王坤
- 关键词:乙肝病毒血清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江门市首起少数民族学生B型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调查江门市首起少数民族学生暴发的一起B型流感,分析其流行特征。方法对流感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结果本起B型流感暴发共报告病例25例,罹患率为14.88%。采集8份现症病人咽拭子,B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全部阳性。整个疫情流行过程为10日,男女发病比例为0.56∶1,发病年龄介于18~19岁,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男女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明显的班级聚集性。结论此次为一起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流行季节应做好流感的监测工作。
- 苏华安陈茂余杨玉芳洪海波许坚锋王立华
- 关键词:B型流感流行病学分析
- 广东省江门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分析江门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以了解流行现状和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江门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江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4080例,年发病率分别为88.90/10万、185.35/10万、263.66/10万;报告发病率较高的是蓬江区、鹤山市;2009-2011年共发生13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发病高峰为5-7月;报告5岁以下病例占总数的93.15%(22430/24080),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73∶1。结论江门市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性别、年龄差异,预防控制工作重点为托幼机构。
- 陈茂余杨玉芳洪海波范湛丽王立华许坚锋刘鹰航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
- 甲肝乙肝感染性疾病行免疫学检验的临床价值
- 2020年
- 研究甲肝乙肝感染性疾病行免疫学检验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甲肝乙肝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差异分为两组均43例,对照组为传统检验,研究组为免疫学检验,观察两组患者诊断情况与诊断准确率。结果:对照组:甲肝20例,乙肝23例;研究组:甲肝21例,乙肝22例。研究组甲肝90.48%、乙肝诊断准确率90.91%高于对照组70.00%、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肝乙肝感染性疾病患者,可实施免疫学检验,可改善患者诊断准确率,漏诊几率较低,能够提高疾病阳性检出几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治疗,值得应用。
- 王坤许坚锋陈诗诗
-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免疫学检验
- 分级检验在血脂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 2020年
- 将分级检验应用至血脂检验中,分析其使用价值。方法:囊括于我院行体检的62例患者进行分析,均选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对患者血脂检验分别开展分级检验法与拉网式检验法,分析不同检验方式的应用情况。结果:分级检验与拉网式检验检测TC、TG、HDL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检验与拉网式检验相比LDL、ApoA1、ApoB等血脂指标阳性检出率显著提升,且检验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检验与拉网式检验检测TC、TG、HDL等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DL、ApoA1、ApoB等血脂指标分级检验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脂检验中采取分级检验的方式,能有效提升脂血生化指标阳性检出率,降低漏检的状况发现,早期对临床相关疾病进行诊断,提升临床检验工作的效率,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 黄宇辉许坚锋刘采琴詹永聪
- 关键词:血脂检验
- ε-聚赖氨酸对尿液中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对尿蛋白测定影响的研究
- 2018年
- 目的:了解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四种尿液中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探讨其对尿蛋白测定的影响。方法:使用肉汤稀释法将ε-PL倍比稀释后加入等量细菌悬液中,于35℃温箱内24 h后观察ε-P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将不同浓度的ε-PL加入尿液中,分析其对尿蛋白测定的干扰。结果:ε-PL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尿液中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均有明显效果,MIC分别为0.02、0.01、0.04及0.01 mg/mL,其中ε-P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原尿液、加蒸馏水尿液中尿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不同浓度ε-PL尿液标本中尿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原尿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尿液中ε-PL浓度的增加对蛋白测定的影响就越大。结论:ε-PL能有效抑制尿液常见细菌的生长,能用于尿液样本防腐,但不适用于24 h尿蛋白测定标本的防腐。
- 郭国威许坚锋陈锦文简佳欣
- 关键词:Ε-聚赖氨酸最小抑菌浓度尿蛋白
- 联合检测IL-33、MMP-9、PCT在病毒性颅内感染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降钙素原(PCT)在病毒性颅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病毒性颅内感染和细菌性颅内感染及未感染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共计44例,根据诊断分为A组(病毒性颅内感染)、B组(细菌性颅内感染)与C组(未感染),分析各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IL-33、MMP-9、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PCT、MMP-9和IL-33水平对病毒性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B组血清和脑脊液IL-33水平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血清和脑脊液IL-33水平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血清及脑脊液PCT水平均高于C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血清PCT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脊液PCT水平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血清和脑脊液MMP-9水平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血清及脑脊液MMP-9水平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PCT的阈值为522.981ng/L时,其对病毒性颅内感染诊断的特异度为0.850,灵敏度为0.909,曲线下面积为0.914。当血清MMP-9的阈值为36.803μg/L,其对病毒性颅内感染诊断的特异度为0.600,灵敏度为0.909,曲线下面积为0.755。当血清IL-33的阈值为819.603ng/L,其对病毒性颅内感染诊断的特异度为1.000,灵敏度为0.727,曲线下面积为0.755。结论外周血及脑脊液IL-33、PCT和MMP-9水平在病毒性颅内感染患者中表达异常,联合血清IL-33、PCT和MMP-9可以帮助诊断病毒性颅内感染。
- 黄小燕戴小波许坚锋秦德芳张现伟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33颅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