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珠海地区孕妇尿碘水平监测及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了解珠海市孕妇不同孕期的尿碘元素水平,对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碘对砷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1423例孕妇根据孕期不同分为孕早、孕中、孕晚期,根据尿碘水平不同分为低尿碘组、正常尿碘组、高尿碘组,测定和比较不同孕期以及不同尿碘组的尿碘水平。结果 1423例孕妇尿碘平均水平为136.56μg/L,中位水平为109.00μg/L。尿碘水平50~100μg/L的百分比最高,为32.6%;尿碘水平200~250μg/L和>250μg/L的百分比较低,百分比分别为6.4%和8.8%;尿碘水平<50μg/L的百分比为9.8%,尿碘水平100~150μg/L百分比为29.8%;尿碘水平150~200μg/L百分比为11.6%。孕中期与孕晚期尿碘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3例孕妇不同尿碘组各个孕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滨城市依然存在碘缺乏的现象,尤其孕妇在中后期碘元素的需求量增加。尿碘是检测人体碘元素含量的重要指标,孕期定期进行尿碘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孕妇在孕期适量科学补碘,对提高国家平均人口素质,降低脑发育异常、智力低下儿发生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王亚南陈红涛李珍王坤刘伟
- 关键词:尿碘孕妇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
-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效果对比分析
- 2020年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效果分析。方法 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150例乙肝检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乙肝病毒,比较应用效果。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诊断符合率98.00%,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78.00%,误诊率、漏诊率为2.00%、0.00%,低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6.00%、6.00%,两组差异显著(X2=18.939,11.966,6.186,P<0.0.0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抗表面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抗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为96.00%、97.33%、98.67%、98.00%,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84.66%、89.33%、90.67%、91.33%,两组差异显著(X2=7.361,5.140,6.342,4.405,P<0.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临床诊断率偏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显著降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陈诗诗许坚锋王坤
- 关键词:乙肝病毒血清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
- 2020年
- 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73例高血脂患者作观察组;同时纳入同期在我院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73例作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常规检验,评价两组血常规检验指标。结果 观察组WBC(11.29±0.40)×109/L、PLT(260.34±34.20)×109/L、Hb(186.40±8.04)g/L、MCH(46.02±3.59)pg、MCHC(463.29±28.30)g/L。对照组WBC(8.29±0.38)×109/L、PLT(186.30±19.53)×109/L、Hb(122.39±6.83)g/L、MCH(31.05±3.42)pg、MCHC(300.29±19.20)g/L。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Hb(血红蛋白)、MCH(平均血红蛋白量)、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PV(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RBC(红细胞计数)、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乳糜血患者血常规指标检验结果与健康人群结果差异较大;高血脂患者乳糜血会影响血常规检验指标准确性,检查过程中需避免乳糜血,提高检测率与结果准确性。
- 陈诗诗许坚锋王坤
- 关键词:高血脂乳糜血血常规动脉硬化动脉硬化
- 甲肝乙肝感染性疾病行免疫学检验的临床价值
- 2020年
- 研究甲肝乙肝感染性疾病行免疫学检验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甲肝乙肝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差异分为两组均43例,对照组为传统检验,研究组为免疫学检验,观察两组患者诊断情况与诊断准确率。结果:对照组:甲肝20例,乙肝23例;研究组:甲肝21例,乙肝22例。研究组甲肝90.48%、乙肝诊断准确率90.91%高于对照组70.00%、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肝乙肝感染性疾病患者,可实施免疫学检验,可改善患者诊断准确率,漏诊几率较低,能够提高疾病阳性检出几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治疗,值得应用。
- 王坤许坚锋陈诗诗
-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免疫学检验
- 实施干预措施降低细菌耐药率效果调查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价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对细菌耐药率变化的效果。方法分别统计实施干预前(2009-2010年)和干预后(2011年)我院住院部各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并排序,同时统计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ECO)与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N)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代表多重耐药菌株,并对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约19%,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下降最多超过50%;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ESBLs-ECO、ESBLs-KPN和MRSA分别下降2.3%、4.2%和13.1%。结论实施干预措施可减少和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
- 陈斌郭永谊王坤
- 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率干预措施
- 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体会
- 2020年
-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尿常规常用四项指标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样本,研究时间在2019年1月~2020年2月间。给予所有患者尿常规检查,根据患者血压水平的差异对126例患者进行分级,比较不同血压分级患者尿常规常用四项指标,即尿微量白蛋白(m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差异。结果 高血压Ⅰ级患者m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NAG和β2-MG的水平明显低于Ⅱ级患者,Ⅱ级患者低于Ⅲ级患者,不同高血压分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病程不足十年的患者m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NAG和β2-MG的水平明显低于病程在十年至二十年间的患者,而病程在十年至二十年间的患者低于病程在二十年以上的患者,不同病程年限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尿常规常用四项指标的水平与高血压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性,并且病程年限越高的患者,四项指标的水平也越高,对于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王坤许坚锋陈诗诗
- 关键词: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Β2微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