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免疫
  • 2篇病毒
  • 1篇毒性肝炎
  • 1篇乙型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 1篇疫苗
  • 1篇裂解疫苗
  • 1篇流感
  • 1篇流感病毒
  • 1篇蒙古族聚居区
  • 1篇免疫效果
  • 1篇免疫原性
  • 1篇接种
  • 1篇聚居区
  • 1篇狂犬
  • 1篇狂犬病
  • 1篇甲型
  • 1篇甲型H1N1...
  • 1篇甲型H1N1...

机构

  • 3篇赤峰市疾病预...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长春生物制品...
  • 1篇兰州生物制品...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3篇马俊清
  • 1篇陈平纡
  • 1篇徐冬冬
  • 1篇武贵森
  • 1篇闫绍宏
  • 1篇顾苏仪
  • 1篇许建斌
  • 1篇邹勇

传媒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2015年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简称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原则,采用0、21天免疫程序,选择3岁及3岁以上健康者1202人。分组为3~11岁、12~17岁、≥60岁组,按照人数基本为1∶1的比例随机分别接种7.5μg和15.0μg 甲型H1N1流感疫苗;18~59岁组按照人数基本为1∶1∶1的比例随机分别接种7.5μg、15.0μg甲型 H1 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观察各组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以及免疫前后血凝抑制( 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GMT水平和平均增长倍数。结果受试对象的安全性结果显示7.5μg和15.0μ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4%(48/549)和13.88%(74/533),其中Ⅱ级反应率分别为03.6%(2/549)和1.13%(6/533),未观察到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和其他异常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2剂接种未见不良反应叠加现象。7.5μg或15.0μg试验疫苗首剂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13%(395/464)和90.77%(413/455),保护率分别为85.56%(397/464)和91.43%(416/455),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增长36.1倍和526.倍。2剂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7.84%(454/464)和99.12%(451/455),保护率分别是98.06%(455/464)和99.56%(453/455),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增长63.3倍和96.0倍。4个年龄组(3~11岁、12~17岁、18~59岁及≥60岁年龄组)7.5μg和15.0μg组HI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大于70%,GMT较免疫前均增长2.5倍以上,结果显示7.5μg和15.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1剂后抗体水平已达到研究方案中设定的预期标准,免疫2剂后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试验表明甲型H1 N1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且接种1剂15.0μg甲型H 1N1流感疫苗,即可在3岁和3岁�
闫绍宏陈平纡马俊清武贵森许建斌顾苏仪徐冬冬邹勇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免疫原性
赤峰市5 073名暴露者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的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赤峰市5 073名暴露者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赤峰市13个旗县5 073名狂犬病暴露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发热、乏力、接种部位红肿热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 073名暴露者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共发生715例(占14.09%)不良反应,共接种21 823剂次,发生不良反应963例次,发生率为4.41%。不良反应以一般反应为主,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接种部位红肿热痛;异常反应发生数较少,主要为过敏性皮疹。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0~10岁年龄组,发生率为20.6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接种第1针次后共发生711例次不良反应,占比14.01%,显著高于其他针次(P<0.001)。结论5 073名暴露者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后,以发热及接种部位的红肿热痛为主要不良反应,应着重观察和随访第1针次免疫后的儿童群体,降低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及风险。
李小东马俊清石汉杰李欣薄祎凡李澄
关键词:狂犬病
蒙古族聚居区及蒙汉杂居区乙肝垂直传播阻断免疫效果评价
2018年
目的评价蒙古族聚居区及蒙汉杂居区乙肝垂直传播阻断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的方法。筛查试验对象采用普查方法。蒙古族聚居区试验对象为A组,蒙汉杂居区试验对象为B组,对两组试验对象抽取静脉血,应用Colloidal Goid法检测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结果 A组HBsAb阳性48例,HBsAb阴性52例,HBsAg、HBcAb、HBeAg、HBeAb均为阴性。B组HBsAb阳性51例,HBsAb阴性49例,HBsAg、HBcAb、HBeAg、HBeAb均为阴性。结论蒙古族集中居住区乙肝阻断后保护性抗体(HBsAb)产生率为48%(48/100),HBsAg阳性者未检出。蒙汉杂居区乙肝阻断后保护性抗体产生率为51%(51/100),HBsAg阳性者未检出。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保护性抗体产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0902,P>0.75)。
孙国玉赵宝林李树忠王志广李佳玉史建荣孙冰鑫宋广华张明明马俊清乔雅威郭占华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