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液
  • 7篇血液透析
  • 5篇血液透析患者
  • 5篇透析患者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ST段
  • 3篇ST段抬高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事件
  • 2篇血糖
  • 2篇血糖水平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疫苗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机构

  • 13篇唐山市丰润区...
  • 1篇空军总医院

作者

  • 13篇孙彦玲
  • 3篇李小林
  • 2篇李长锁
  • 2篇肖雪娜
  • 1篇张赤兵
  • 1篇黄志芳
  • 1篇伦立德
  • 1篇张丽
  • 1篇蒋桦
  • 1篇韩静
  • 1篇李晓林
  • 1篇于红霞
  • 1篇刘伟

传媒

  • 4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一周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周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1例,根据其在入院后一周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n=67)和非事件组(n=6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入院后即时静脉血检测结果。结果入院后一周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67例(51.15%),死亡10例(7.63%);两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入院血糖、Hcy高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与非事件组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入院血糖、Hcy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糖尿病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与入院一周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
孙彦玲王心捷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
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疫苗加强注射频率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初免成功后不同频度定期加强免疫1 a、2 a内各组患者表面抗体(HBsAb)变化情况。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例,分别予每3个月(第1组)、6个月(第2组)、12个月(第3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剂量为20μg/次,加强期限为12个月。观察2 a内各组患者HBsAb变化情况(每半年检测1次)。根据HBsAb水平分为3种情况:①HBsAb≥100 mIU/mL为完全应答;②HBsAb 10~100 mIU/mL为中度应答;③HBsAb<10 mIU/mL为无应答。结果患者均完成加强疫苗注射,疫苗耐受性良好,患者加强接种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HBsAb为完全应答时HBsAb水平:6个月时第1组和第2、3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2个月时第1组和第3组、第2组和第3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18个月时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4个月时第1组和第3组、第2组和第3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BsAb为中度应答时HBsAb水平:各组间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组内各时间点HBsAb水平第1组、第2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第3组12、24个月时与6、18个月时HB-sAb水平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疫苗初免成功后抗体浓度下降速度快、维持时间短,建议抗体滴度下降后即进行加强免疫,不必等到完全消失。乙肝疫苗免疫成功后1 a内,建议无论抗体水平如何均要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以保证2 a内抗体水平均维持在相对稳定和较高的水平。
孙彦玲李小林王心捷
关键词:血液透析乙肝疫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应答率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较常见,其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及非透析肾脏病患者[1].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指南建议:预防HBV感染应包括推广预防接种、严格筛选血制品、使用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普及透析中心隔离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观念,其中,透析前预防接种被认为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免疫保护方法.
孙彦玲张丽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应答率红细胞生成素
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一年内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血液透析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维持生命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和透析方案的完善,尿毒症患者长期存活率得以提高,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开始透析1年内死亡.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1年内死亡原因与长期维持透析患者不同.我们对我院5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进入透析1年内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1年内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延长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入透析后的存活时间.
孙彦玲王心捷李长锁
关键词: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联合舒洛地特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4年
为了了解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与舒洛地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本文选取在本院门诊确诊并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人,按照入院顺序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普通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50例。经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与传统治疗方式不同,我们将舒洛地特作为治疗的一部分,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我们将对比两种治疗方式,以评估其对水肿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疾病的影响。结果 在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中,采取洛地特治疗可以大大降低轻度和重度水肿的出现率,这一点在P<0.05的普通治疗组和在没有采取任何特殊措施的组别之间都得到了证实。此外,在血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尿量、尿素氮、血肌、小球港过率等方面,两组的表现也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变化,而在采取洛地特治疗的组别之间,这些变化都得到了证实。结论 洛地特和血液净化疗法配合使用可以帮助尿路疾病的患者减少全身性的水肿,并且提升他们的肾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应当引起医疗界的高度关注和普及。
王心捷孙彦玲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净化舒洛地特疗效观察
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冠状动脉再通率分析
2021年
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冠状动脉再痛率分析。方法:研究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该疾病患者为参考对象,利用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实验组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药物治疗方法,另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尿激酶药物治疗方法,对比2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CK-MB达峰时间、平均在通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意义。治疗后,实验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优于对照组,有意义P<0.05。结论:采取重组人尿激酶原药物治疗文章内疾病具有明显效果,显著提高其冠状动脉再通率,且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孙彦玲王心捷
关键词:重组人尿激酶原心肌梗死
血液透析患者丙肝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血液透析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它对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病毒性肝炎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并发症,以丙肝病毒(HCV)感染率最高。本文简要介绍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丙肝1例的临床分析。
孙彦玲王心捷李小林李长锁
关键词:血液透析丙肝
空腹血糖水平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有糖尿病和无糖尿病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与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350例STEMI患者按入院48小时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分为〈5.6mmol/L、5.6~7.0mmol/L、7.0~10.0mmol/L、〉10.0mmol/L4组。比较4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有无糖尿病的STEMI患者院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1)高血糖患者中有相当比例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各血糖水平组内,无糖尿病的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比例明显低于有糖尿病的患者(P〈0.05)。(2)无糖尿病的STEMI患者随着平均空腹血糖的升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而有糖尿病的患者院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空腹血糖是院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5,95%CI:1.028~1.415,P〈0.05),而糖尿病并不是院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1,95%CI:0.667—1.566,P〉0.05)。结论平均空腹血糖水平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病史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王心捷孙彦玲蒋桦肖雪娜刘伟于红霞
关键词:空腹血糖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黄芪注射液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微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
2022年
此次课题主要针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微炎症反应采取黄芪注射液予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方法:本研究课题选取近1年内到我院收录的66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入院就诊先后顺序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常规组(生理盐水治疗)有患者33例、研究组33例患者(黄芪注射液治疗)对比、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营养指标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对所得数据评比可得出,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指标统计分析,透析前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性;透析后,炎性因子指标(TNF-α、IL-6、Hs-CRP)数值明显呈下降状态(P<0.05),但组间患者机体内Hs-CRP水平变化差异性并不明显(P>0.05);组间患者营养指标统计分析,治疗前两组数据无差异,治疗后ALB、PA和TF营养指标浓度均明显上升(P<0.05);对比两组患者生活的质量可得,研究组患者生活的质量各项数值的评分照常规组相比较,研究组明显要好的多(P<0.05);组间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更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提供黄芪注射液治疗工作后,可以充分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和营养指标浓度,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后续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孙彦玲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微炎症营养指标炎性因子水平
血液透析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2022年
探究血液透析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0例心肾综合征患者为对象,本研究在2018年6月开始,在2020年3月结束。30例是参照组,男、女各18例、12例;年龄(50.76±3.67)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范围为39-68(50.71±3.96)岁。两组患者分别实施间断性血液透析治疗、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比较治疗后肾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心功能恢复有效率、肾功能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心肾综合征患者应用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肾功能、心功能,控制炎性反应,有助于预防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治疗效果。
孙彦玲李小林
关键词: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心肾综合征心功能肾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