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作品数:12 被引量:40 H指数:4 供职机构: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与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对肢体软组织缺损患者炎症因子和疼痛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与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对肢体软组织缺损患者炎症因子和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肢体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给予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水平及皮瓣修复情况。结果:术后1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IL-8、IL-6、TNF-α、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瓣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肢体软组织缺损患者,给予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疗效确切。 张亮银 王冰 李守玺 吕长举 安清明 高秋明关键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 软组织缺损 130例断指再植治疗体会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的因素。方法对130例断指再植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方法、术后的治疗及管理进行分析。结果130例184指再植成活176指,成活率95.65%,手指的功能恢复令人满意。结论正确选择适应证、严格的无创操作、精确的小血管吻合技术、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断指再植成活率提高的关键。 王冰 胡开泰 魏玉峰 路安庆 张继学关键词:断指 再植 成活率 微创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微创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采用微创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5-14岁,平均8岁;按部位,上1/3段9例,中段5例,下1/3段7例;横型13例,斜型8例。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1例出现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钉尾刺激症状1例,过度生长3例,平均0.8cm无畸形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痛苦少,闭合复位不破坏骨膜,不影响局部血运,利于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用于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 王冰 张继学关键词:微创 弹性髓内钉 内固定 儿童股骨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内翻畸形的影像学参数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肱骨头内翻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并筛选出53例术后肱骨头内翻患者,其中男22例、女31例,平均年龄(61.3±5.4)岁。通过术后1年肩胛骨正位X片测量以下参数:(1)肱骨头干角(head shaft angle,HSA);(2)大结节-肩峰距离(distance of great tuberosity to acromion,GT-AC);(3)内侧皮质嵌插值(medial impact,MI);(4)旋转中心高度差(height difference of rotation center of humeral head and glenoid,△RC);(5)大结节-肱骨头距离(distance of humeral head to great tuberosity,HHGT)。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各影像学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HSA与GT-AC呈显著正相关(r=0.694,P<0.001),HSA与MI呈显著负相关(r=-0.986,P<0.001),关节面-大结节距离(r=0.063,P=0.656)及△RC(r=0.015,P=0.912)与内翻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MI短缩和GT-AC减小与肱骨头内翻呈显著相关,在临床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肱骨头内翻的评估,应考虑这些伴随的影像学特征及其潜在病理机制。 王冰 李守玺 张亮银 吕长举 朱沛 张正鹏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内固定 内翻 影像学 血液生化指标预测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术后血管危象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究血液生化指标预测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术后血管危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肢体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血管危象分为危象组与存活组,每组41例。两组均给予皮瓣修复并测量血液生化指标,比较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皮瓣存活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血管危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对血管危象的预测价值。结果危象组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蛋白、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纤维蛋白原、白蛋白、D-二聚体水平患者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3.4~6.11 mmol/L、餐后2 h血糖3.6~7.8 mmol/L患者皮瓣存活率均高于纤维蛋白原>3.50 g/L、空腹血糖>6.1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3.50 g/L)、空腹血糖(>6.1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是发生血管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预测血管危象的AUC值分别为0.892、0.861、0.751,纤维蛋白原预测血管危象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术后,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可对血管危象进行有效预测,为术后护理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张亮银 王冰 李守玺 吕长举 安清明 高秋明关键词:血液生化指标 皮瓣修复 肢体软组织缺损 血管危象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36例 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C型臂透视下采用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6例。结果:36例随访6~48个月,平均18.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针孔感染,无Volkman挛缩、肘内翻畸形,无继发尺神经损伤,无术后骨折再移位。优30例,良5例,全组优良率为97.2%。结论:C型臂引导下经皮内固定术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首选方法,具有对关节周围软组织影响小,防止局部粘连导致关节强直,以及创伤小,住院周期短等优点。 王冰 胡开泰 路安庆 张继学关键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穿针 非经典轴型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非经典轴型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8月至2013年6月,应用胸脐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足背皮瓣、肋间皮瓣、骼腹股沟皮瓣、骨间背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上臂外侧皮神经营养皮瓣、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皮瓣等非经典轴型皮瓣,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174例。结果:随访4~36个月,5例皮瓣术后坏死,其余169例存活良好,成活率为97.1%,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非经典轴型皮瓣不以知名大血管为蒂,对肢体的血供影响小,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王冰 魏玉锋 魏丽丽 刘志杰 李国军 苏江源 连云关键词:四肢 软组织缺损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与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试验组(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各26例,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为(1.6±0.3)分、(20.5±1.9)分、(18.6±4.2)分,对照组为(2.4±0.5)分、(26.6±2.4)分、(16.1±3.7)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疗效优于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推荐选用。 魏玉锋 王冰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融合术 腰椎间盘摘除术 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灌注治疗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n=43)与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神经生长因子灌注治疗,n=43),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佳(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肌群肌电图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治疗后,观察组腓肠肌时限、胫前肌时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灌注治疗,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疼痛症状,具有推广价值。 李国军 魏玉峰 王冰 苏江源 连云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闭合复位石膏同定,如1~3周复查见仍有尺骨背侧脱位情况,则改用前臂旋后位石膏固定。结果治疗4~6周,随访9~13月,平均11.3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Gartland和Werley评分优40例,良3例,差3例,优良率93.4%。评分为良的3例患者中,腕关节桡偏畸形1例,另2例患者偶有疼痛,但无明显功能障碍。评分为差的3例患者均遗留有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结论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但需注意术后早期下尺桡关节复位丢失,如遗留陈旧下尺桡关节脱位,预后较差。对于关节面粉碎骨折伴有下尺桡关节损伤的病例较容易遗留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 王冰 魏玉峰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下尺桡关节损伤 石膏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