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凤娟 作品数:19 被引量:128 H指数:7 供职机构: 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不同时期喷施麦巨金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14年 于2013年4月在通辽农科院试验基地,以麦巨金为材料,研究不同喷施时期对春小麦茎秆基部形态特征、抗折力和倒伏系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喷施麦巨金可明显降低株高、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显著提高茎秆抗折力,增强其抗倒伏能力,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崔凤娟 熊景龙 张利 王振国 李岩 邓志兰 呼瑞梅 李默 徐庆全 于春国关键词:调节剂 种植密度对土壤水分及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2019年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高粱品种种植密度与土壤含水量、生长发育、生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以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粱研究所选育的高粱杂交种通杂139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密度,分别为:7.5万、10.5万、13.5万株/hm^2。结果表明: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现增高的趋势,茎粗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变细。密度为10.5万株/hm^2的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较7.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分别提高1.58,1.03百分点,且差异显著。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上升显著。种植密度在7.5万~10.5万株/hm^2时,籽粒产量随之增加,种植密度在10.5万~13.5万株/hm^2时,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且各处理之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单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及单株穗粒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建议通杂139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m^2,株行距15.87 cm×50.00 cm,能很好地均衡土壤水肥条件,合理构置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水平。 徐庆全 李默 王振国 李岩 邓志兰 刘洋 路宽 石磊 崔凤娟关键词:高粱 种植密度 叶面积指数 土壤含水量 高粱杂交种通杂126选育报告 被引量:5 2015年 介绍高粱杂交种通杂126的选育方法与经过,总结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制种技术,指出其适宜推广区域,以为高粱杂交种通杂126的种植提供指导。 李默 王振国 李岩 邓志兰 徐庆全 呼瑞梅 崔凤娟 于春国关键词:高粱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高粱杂交种通杂120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2 2012年 通杂120是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哲20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哲恢5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生育期128 d左右,品种优良,籽粒白色,2011年5月通过了内蒙古审定。各级试验、近两年大量生产应用均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旱适应性广等特点。 邓志兰 王振国 李岩 呼瑞梅 李默 崔凤娟 周福荣关键词:高粱杂交种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不同除草剂对高粱地杂草防除效果 被引量:7 2015年 为探索防治高粱田杂草的适宜除草剂类型及其对高粱的安全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进行了4种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剂和9种苗后除草剂对高粱田杂草的防除效果、高粱生长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对高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封闭处理的药剂为38%莠去津和二甲戊灵混合组合,使用剂量为(1995 g+1950 m L)/hm2,苗后茎叶处理的有效药剂有50%二氯喹啉酸450 g/hm2+5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900 m L/hm2、10%乙羧氟草醚450 m L/hm2+50%乙草胺1350 m L/hm2、5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900 m L/hm2+50%乙草胺1350m L/hm2,或单施10%乙羧氟草醚450 m L/hm2。以上5种药剂对高粱田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对高粱生长安全,高粱产量也有显著提高。 邓志兰 李默 李岩 王振国 徐庆全 呼瑞梅 崔凤娟 于春国关键词:高粱 除草剂 杂草 防除效果 通辽市谷子生产优势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3 2013年 文章根据通辽市谷子生产优势、现状及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壮大通辽市谷子生产的对策:优化种质资源,开发产品,健全并扩大市场,加强机械化生产,建立标准种植体系。 徐庆全 呼瑞梅 崔凤娟 王振国 李岩 李默 邓志兰关键词:谷子 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 被引量:16 2018年 为明确种植密度与高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以极早熟高粱杂交种‘通早2’为试验作物,采用大田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设15万株/hm^2、18万株/hm^2、21万株/hm^2、24万株/hm^2和27万株/hm^25个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茎粗变细。单株干物质量、群体净同化率、群体生长率显著下降。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势及总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种植密度在15万~21万株/hm^2时,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持续增加,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且各处理之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相应增加,单株穗粒重、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各处理之间达到显著水平。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早2’种植密度为21万株/hm^2,株行距9.5 cm×60 cm时,能更好地协调群体结构,使籽粒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崔凤娟 李岩 王振国 邓志兰 李默 徐庆全关键词:高粱 种植密度 叶面积指数 籽粒产量 能源作物甜高粱杂交种通甜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013年 通甜1号是以自选不育系哲甜11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哲恢14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能源甜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含糖量高,出汁率高,生产潜力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是青贮型能源甜高粱杂交种。通甜1号是通辽市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2012年5月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蒙审粱2012009号。 李岩 王振国 李默 呼瑞梅 邓志兰 崔凤娟 徐庆全 于春国关键词:能源作物 甜高粱 杂交种 选育 栽培技术 种植密度对甜高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2019年 为筛选出适宜通辽地区甜高粱的种植密度,对内蒙古首个甜高粱品种通甜1号在5个不同种植密度下对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冠层结构性状、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育期内,群体叶面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抽穗期以后高密度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下降迅速,低密度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下降较为缓慢。整个生育期内以密度为9.0万株·hm^(-2),干物质的积累量最大,各器官的同化物分配量最高,有利于生物产量的积累。高密度冠层顶部叶倾角小,叶向值大,叶片相对挺直。 邓志兰 王振国 崔凤娟 李岩 李默 徐庆全 于春国关键词:甜高粱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追施尿素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明确追施尿素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通早2号和通杂139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设3个梯度水平:0(N0)、112.5 kg/hm^(2)(N1)、225.0 kg/hm^(2)(N2),分析追施不同用量尿素下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各器官干物质占比、开花后源生产能力转化率及产量。【结果】高粱追施尿素比不追施尿素的生育期均延长。施尿素量为225.0 kg/hm^(2)时,通早2号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19141.78 kg/hm^(2),穗部干物质占比为成熟期最大(56.96%);开花后源生产能力转化率最高(85.32%);籽粒产量达5101.48 kg/hm^(2)。施尿素量为112.5 kg/hm^(2)时,通杂139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23369.33 kg/hm^(2),穗部干物质占比为成熟期最大(55.61%);开花后源生产能力转化率最高(89.87%);籽粒产量达7788.21 kg/hm^(2)。【结论】通早2号追施尿素量为225.0 kg/hm^(2)、通杂139追施尿素量为112.5 kg/hm^(2)时,可有效增加高粱干物质积累量、提升开花后源生产能力转化率、提高产量。 徐庆全 崔凤娟关键词:高粱 尿素 干物质积累量 源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