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岩

作品数:30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创新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0篇高粱
  • 10篇选育
  • 8篇杂交
  • 7篇杂交种
  • 7篇栽培
  • 7篇栽培技术
  • 7篇高粱杂交种
  • 6篇选育及栽培技...
  • 5篇甜高粱
  • 5篇种植密度
  • 4篇品种选育
  • 3篇叶面
  • 3篇叶面积
  • 3篇叶面积指数
  • 3篇土壤
  • 3篇籽粒
  • 3篇籽粒产量
  • 3篇小麦
  • 2篇生长发育
  • 2篇水分

机构

  • 30篇通辽市农业科...
  • 4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赤峰市农牧科...
  • 1篇兴安职业技术...
  • 1篇巴彦淖尔市农...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0篇李岩
  • 24篇王振国
  • 24篇李默
  • 22篇邓志兰
  • 20篇徐庆全
  • 18篇崔凤娟
  • 9篇于春国
  • 6篇周福荣
  • 2篇文峰
  • 2篇李国瑞
  • 2篇白玉莲
  • 1篇石春焱
  • 1篇徐寿军
  • 1篇李志刚
  • 1篇赵永
  • 1篇黄前晶
  • 1篇周伟
  • 1篇黄凤兰
  • 1篇陈永胜
  • 1篇张智勇

传媒

  • 7篇内蒙古农业科...
  • 4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杂粮作物
  • 1篇草地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 1篇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谷子新品种通谷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6年
通谷1号是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通辽地方农家品种白沙谷中选择天然优良单株,经过5代自交,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在各级试验和生产应用中均表现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2016年通过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准予在适宜地区推广应用。1品种来源与选育经过1.1品种来源通谷1号是从通辽地方农家品种白沙谷中选择天然优良单株,经过5代自交,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
徐庆全李岩王振国李默邓志兰文峰于春国
关键词:谷子生产选育方法栽培技术农作物品种审定单株
高粱杂交种哲杂27的选育及推广利用被引量:3
2003年
哲杂27是由通辽市农业科学院育成。该品种属中晚熟杂交种,在通辽市出苗至成熟125d。1998年参加内蒙古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哲杂27比现推广品种内杂5增产12.5%以上,抗大斑病、紫斑病、炭疽病、黑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适宜在内蒙古通辽、巴盟临河、吉林长岭、乾安、松源地区种植,也可以在南方春播区种植,一般4月25日后且地温稳定在10℃以上播种为宜。
白乙拉图张桂华李岩杨秀清王振国
关键词:高粱杂交种选育
不同除草剂对高粱地杂草防除效果被引量:7
2015年
为探索防治高粱田杂草的适宜除草剂类型及其对高粱的安全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进行了4种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剂和9种苗后除草剂对高粱田杂草的防除效果、高粱生长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对高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封闭处理的药剂为38%莠去津和二甲戊灵混合组合,使用剂量为(1995 g+1950 m L)/hm2,苗后茎叶处理的有效药剂有50%二氯喹啉酸450 g/hm2+5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900 m L/hm2、10%乙羧氟草醚450 m L/hm2+50%乙草胺1350 m L/hm2、5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900 m L/hm2+50%乙草胺1350m L/hm2,或单施10%乙羧氟草醚450 m L/hm2。以上5种药剂对高粱田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对高粱生长安全,高粱产量也有显著提高。
邓志兰李默李岩王振国徐庆全呼瑞梅崔凤娟于春国
关键词:高粱除草剂杂草防除效果
不同施肥方式对盐碱地土壤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盐碱地土壤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施肥方式与裸地做对比,研究生物菌剂肥对盐碱地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生物菌剂肥可降低盐碱地0~10及10~20 cm土层土壤p H、可溶性盐含量以及ESP,裸地0~10 cm土层土壤p H高于10~20 cm土层,其他处理0~10 cm土层土壤p H低于10~20 cm土层,0~10 cm土层可溶性盐含量高于10~20 cm土层,0~10 cm土层ESP低于10~20 cm土层,施用生物菌剂肥可降低0~10 cm土层Na+、Ca2+、CO32-、Cl-含量及10~20 cm土层Mg2+、Cl-、CO32-、HCO3-含量,提高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结论]施用生物菌剂肥可改善盐碱地土壤特性,增加土壤肥力,可在通辽地区推广应用。
崔凤娟王振国李默徐庆全李岩邓志兰
关键词:生物菌肥盐碱地土壤特性
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为明确种植密度与高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以极早熟高粱杂交种‘通早2’为试验作物,采用大田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设15万株/hm^2、18万株/hm^2、21万株/hm^2、24万株/hm^2和27万株/hm^25个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茎粗变细。单株干物质量、群体净同化率、群体生长率显著下降。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势及总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种植密度在15万~21万株/hm^2时,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持续增加,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且各处理之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相应增加,单株穗粒重、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各处理之间达到显著水平。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早2’种植密度为21万株/hm^2,株行距9.5 cm×60 cm时,能更好地协调群体结构,使籽粒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崔凤娟李岩王振国邓志兰李默徐庆全
关键词:高粱种植密度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
一种简易可调株距轮式播种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可调株距轮式播种器,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前后分别固定大车轮和小车轮,位于机架前端的大车轮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盘,所述第一齿轮盘上配有第一变速调节器,所述机架中部固定安装播种箱,所述播种箱上部配有载种箱,...
张智勇张守乾张力炎李岩王丹黄前晶李默文峰徐庆全马龙水王建
文献传递
能源作物甜高粱杂交种通甜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3年
通甜1号是以自选不育系哲甜11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哲恢14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能源甜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含糖量高,出汁率高,生产潜力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是青贮型能源甜高粱杂交种。通甜1号是通辽市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2012年5月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蒙审粱2012009号。
李岩王振国李默呼瑞梅邓志兰崔凤娟徐庆全于春国
关键词:能源作物甜高粱杂交种选育栽培技术
种植密度对甜高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为筛选出适宜通辽地区甜高粱的种植密度,对内蒙古首个甜高粱品种通甜1号在5个不同种植密度下对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冠层结构性状、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育期内,群体叶面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抽穗期以后高密度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下降迅速,低密度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下降较为缓慢。整个生育期内以密度为9.0万株·hm^(-2),干物质的积累量最大,各器官的同化物分配量最高,有利于生物产量的积累。高密度冠层顶部叶倾角小,叶向值大,叶片相对挺直。
邓志兰王振国崔凤娟李岩李默徐庆全于春国
关键词:甜高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
种植密度对土壤水分及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高粱品种种植密度与土壤含水量、生长发育、生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以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粱研究所选育的高粱杂交种通杂139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密度,分别为:7.5万、10.5万、13.5万株/hm^2。结果表明: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现增高的趋势,茎粗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变细。密度为10.5万株/hm^2的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较7.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分别提高1.58,1.03百分点,且差异显著。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上升显著。种植密度在7.5万~10.5万株/hm^2时,籽粒产量随之增加,种植密度在10.5万~13.5万株/hm^2时,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且各处理之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单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及单株穗粒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建议通杂139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m^2,株行距15.87 cm×50.00 cm,能很好地均衡土壤水肥条件,合理构置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水平。
徐庆全李默王振国李岩邓志兰刘洋路宽石磊崔凤娟
关键词:高粱种植密度叶面积指数土壤含水量
高粱杂交种通杂126选育报告被引量:5
2015年
介绍高粱杂交种通杂126的选育方法与经过,总结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制种技术,指出其适宜推广区域,以为高粱杂交种通杂126的种植提供指导。
李默王振国李岩邓志兰徐庆全呼瑞梅崔凤娟于春国
关键词:高粱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