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subdural effusion,SE)的危险因素,并创建预测患者术后SE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SE分为SE组和非SE组。对SE组和非SE组收集的24项资料予以比较,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SE发生的危险因素。将确定的预测变量引入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正曲线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sTBI患者术后SE发生率为27.80%(62/223);SE组和非SE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血肿量、基底池受压比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比例、中线移位距离、脱水剂应用时间≥7天比例、术后颅内感染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BI患者术后SE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入院GCS评分为3~5分、血肿量>40ml、基底池受压、SAH、中线移位距离≥10mm、脱水剂应用时间≥7天。内部验证显示,AUC为0.828(95%CI:0.784~0.896),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6.860,P=0.552,曲线拟合度较佳。结论根据入院GCS评分、血肿量、基底池是否受压、是否发生SAH、中线移位距离及脱水剂应用时间构建的列线图对sTBI患者术后SE发生的预测效果良好。 孙夕峰 窦力 唐勇 樊永忠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 硬膜下积液 列线图 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TBI)患者发生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BI患者245例,根据TBI后是否发生PADBS将其分成PADBS组(n=69)与无PADBS组(n=176)。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BI患者发生PADBS的影响因素,并将危险因素引入R 3.6.3软件及rms程序包,以构建TBI患者发生PADB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以评估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对TBI患者发生PADBS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及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以评估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TBI患者发生PADBS的准确性。结果PADBS组和无PADBS组患者年龄、TBI至治疗时间、误吸发生率、低血压发生率、颅内CT血肿厚度、脑疝发生率、多发伤发生率、原发性脑干损伤发生率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至治疗时间>3 h〔OR=8.213,95%CI(3.615,18.659)〕、误吸〔OR=8.019,95%CI(2.818,22.818)〕、原发性脑干损伤〔OR=27.736,95%CI(7.571,101.616)〕、GCS评分≤8分〔OR=8.677,95%CI(3.544,21.242)〕是TBI患者发生PADBS的危险因素(P<0.05)。以上述危险因素为指标构建TBI患者发生PADB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TBI患者发生PADBS的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65,0.897)〕;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TBI患者发生PADBS的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基本吻合;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χ^(2)=6.272,P=0.180)。结论TBI至治疗时间>3 h、误吸、原发性脑干损伤、GCS评分≤8分是TBI患者发生PADBS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TBI患者发生PADB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准确性。 孙夕峰 唐勇 樊永忠 严朝俊关键词:颅脑外伤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米达唑仑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应用 2012年 目的:研究米达唑仑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对45例患者,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R)、血氧饱和度(SaO2),观察镇静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脑血管造影,有效率达100%,用药前后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无明显变化。结论:躁动不安且需要行全脑血管造影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米达唑仑是安全有效的。 李杰 樊永忠 唐勇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D打印技术结合神经内镜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探讨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个性化导航模型实现神经内镜高精准定位清除高血压脑出血(HICH)颅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48例)和观察组(3D打印技术结合神经内镜手术,48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血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总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术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术后2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HICH较传统开颅手术效果更好,能明显降低脑内血肿残余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推广。 王猛 窦力 孙夕峰 邱涛 胡昌龙 戴和军 唐勇 孙广卫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3例分析 2001年 唐勇 马润俊关键词:外伤 颅内血肿 脑挫裂伤患者亚急性期脑疝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亚急性期突发脑疝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7年9月间收治的27例脑挫裂伤患者在亚急性期突发脑疝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挫裂伤后一周左右继发脑水肿加重、迟发性脑内血肿脑挫裂伤患者亚急性期突发脑疝的常见时间及原因。本组有16例在病情恶化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死亡2例,持续植物状态2例,重残2例,中残1例,恢复良好9例。保守治疗11例,死亡1例,恢复良好10例。结论外伤后一周左右是大多数脑挫裂伤患者亚急性期发生脑疝的高峰期,及时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樊永忠 吴春晖 李杰 马润俊 徐锁青 司马国忠 唐勇关键词:脑挫裂伤 脑疝 微创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微创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4例均分为两组。微创组采用微创亚低温治疗术;保守组实施内科保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BI)。结果微创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保守组(86.6%vs.48.8%)(P<0.01);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13.00±3.25)分vs.(18.99±4.99)分](P<0.05)。治疗3个月后,微创组患者的BI高于保守组[(85.43±5.43)分vs.(77.43±10.23)分](P<0.05)。结论微创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唐勇 李杰 严朝俊 戴和军 窦力 樊永忠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骑跨性横窦硬膜外血肿32例诊疗体会 2011年 目的:探讨骑跨性横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我科32例骑跨性横窦硬膜外血肿的诊疗过程。结果:保守治疗9例,均恢复良好。手术治疗23例(包括中转手术2例),28例痊愈出院,死亡4例,3例死于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及早诊断和正确治疗是降低骑跨性横窦硬膜外血肿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唐勇 孙夕锋 李杰关键词:横窦 硬膜外血肿 对冲性双侧额叶脑挫裂伤73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4 2012年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是颅脑损伤中常见损伤,多为对冲性暴力引起,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多变,如处置不及时,可突然恶化并失去抢救时机,其临床经过和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我科2007年1月-2011年6月共收治对冲性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73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李杰 樊永忠 唐勇关键词:双侧额叶脑挫裂伤 对冲性 颅脑损伤 抢救时机 伤患者 在不同时间段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病后48h^96h之内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30例患者设为对比组,将发病后48h以内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30例患者设为治疗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这60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经过为期1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6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的48h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孙广卫 司马国忠 唐勇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