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永忠 作品数:37 被引量:87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丹阳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subdural effusion,SE)的危险因素,并创建预测患者术后SE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SE分为SE组和非SE组。对SE组和非SE组收集的24项资料予以比较,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SE发生的危险因素。将确定的预测变量引入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正曲线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sTBI患者术后SE发生率为27.80%(62/223);SE组和非SE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血肿量、基底池受压比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比例、中线移位距离、脱水剂应用时间≥7天比例、术后颅内感染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BI患者术后SE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入院GCS评分为3~5分、血肿量>40ml、基底池受压、SAH、中线移位距离≥10mm、脱水剂应用时间≥7天。内部验证显示,AUC为0.828(95%CI:0.784~0.896),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6.860,P=0.552,曲线拟合度较佳。结论根据入院GCS评分、血肿量、基底池是否受压、是否发生SAH、中线移位距离及脱水剂应用时间构建的列线图对sTBI患者术后SE发生的预测效果良好。 孙夕峰 窦力 唐勇 樊永忠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 硬膜下积液 列线图 吡拉西坦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颅内高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吡拉西坦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颅内高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吡拉西坦(试验组)对比甘露醇(对照组)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颅内高压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资料,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RCT,包括1675例患者(试验组840例,对照组8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吡拉西坦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颅内高压总有效率[RR=1.09,95%CI(1.06~1.12),P<0.01]和显效率[RR=1.30,95%CI(1.20~1.41),P<0.01]均优于甘露醇,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RR=0.32,95%CI(0.15~0.88),P<0.01]和血尿发生率[RR=0.25,95%CI(0.07~0.88),P<0.05]均低于甘露醇。两组低钾血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30,95%CI(0.09~1.00),P>0.05]。结论在减轻颅内肿瘤术后颅内高压方面,吡拉西坦比甘露醇更具有效性及安全性,不良反应较少。然而本研究目前无高质量、多中心RCT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胡昌龙 葛璐 樊永忠 胡江鸿 孙夕峰 孙广卫 袁劲涛 崔恒熙 唐加波 王鹏关键词:吡拉西坦 颅内肿瘤 颅内高压 META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14年 外伤性脑损伤(TBI)按患者的伤情分为轻、中、重型,其中重型TBI病死率达30%-50%[1],已经成为青壮年和儿童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如何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已成为创伤医学的难题之一。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患者的预后常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1月院前急救的295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入选标准为:GCS为3-8分, 焦磊 邓引生 刘介平 谢正兴 谢江宁 吴旻 樊永忠 陈冬云 王笃前 常志英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外伤性脑损伤 救治成功率 儿童死亡 创伤医学 急诊室救治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急诊室救治措施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为规范急诊室救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出院病历,统计急诊室救治措施,包括气管插管、给氧、体液复苏、使用甘露醇等。患者到达神经外科ICU时的收缩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预后指标包括住ICU时间和ICU死亡情况,出院时及伤后第6个月的Glasgow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共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46.4%)在ICU治疗期间死亡,其中行气管插管者病死率为65.0%(39/60),未行气管插管者为32.5%(26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体液复苏和使用甘露醇者病死率分别为44.7%(46/403)、51.4%(19/37)和49.2%(31163)、44.2%(34/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ICU时间方面,上述三种救治措施实施与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时和伤后第6个月GOS分级方面,行气管插管者GOS分级4、5级所占比例分别为8.3%(5/60)和25.O%(15160),而未行气管插管者分别为27.5%(22180)和52.5%(4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体液复苏和使用甘露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室救治过程中应该慎重选择气管插管,可以不给予体液复苏和甘露醇。 谢江宁 谢正兴 许慧中 蔡华忠 常志英 丁德群 尹其翔 梁亚鹏 王存祖 陈冬云 王笃前 樊永忠关键词:颅脑损伤 预后 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TBI)患者发生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BI患者245例,根据TBI后是否发生PADBS将其分成PADBS组(n=69)与无PADBS组(n=176)。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BI患者发生PADBS的影响因素,并将危险因素引入R 3.6.3软件及rms程序包,以构建TBI患者发生PADB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以评估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对TBI患者发生PADBS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及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以评估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TBI患者发生PADBS的准确性。结果PADBS组和无PADBS组患者年龄、TBI至治疗时间、误吸发生率、低血压发生率、颅内CT血肿厚度、脑疝发生率、多发伤发生率、原发性脑干损伤发生率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至治疗时间>3 h〔OR=8.213,95%CI(3.615,18.659)〕、误吸〔OR=8.019,95%CI(2.818,22.818)〕、原发性脑干损伤〔OR=27.736,95%CI(7.571,101.616)〕、GCS评分≤8分〔OR=8.677,95%CI(3.544,21.242)〕是TBI患者发生PADBS的危险因素(P<0.05)。以上述危险因素为指标构建TBI患者发生PADB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TBI患者发生PADBS的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65,0.897)〕;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TBI患者发生PADBS的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基本吻合;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χ^(2)=6.272,P=0.180)。结论TBI至治疗时间>3 h、误吸、原发性脑干损伤、GCS评分≤8分是TBI患者发生PADBS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TBI患者发生PADB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准确性。 孙夕峰 唐勇 樊永忠 严朝俊关键词:颅脑外伤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米达唑仑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应用 2012年 目的:研究米达唑仑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对45例患者,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R)、血氧饱和度(SaO2),观察镇静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脑血管造影,有效率达100%,用药前后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无明显变化。结论:躁动不安且需要行全脑血管造影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米达唑仑是安全有效的。 李杰 樊永忠 唐勇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损伤早期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急救 2008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早期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119例颅脑损伤早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急救处理。结果119例患者中,因脑疝、脑干损伤引起低氧血症48例,经抢救后GOSⅠ、Ⅱ级48例。因后颅窝血肿、小脑损伤引起低氧血症7例,经抢救后GOSI、Ⅱ级2例。因误吸引起低氧血症33例,经抢救后GOSⅠ、Ⅱ级2例。因肺栓塞引起低氧血症2例,经抢救后GOSⅠ、Ⅱ级2例。因肺组织基础病变引起低氧血症5例,经抢救后GOSⅠ、Ⅱ级1例。因合并胸外伤引起低氧血症24例,经抢救后GOSⅠ、Ⅱ级2例。结论及时正确诊断、纠正低氧血症,并针对其原因进行抢救,能提高颅脑损伤早期低氧血症的抢救成功率。 樊永忠 李杰 颜汉文关键词:颅脑损伤 低氧血症 急救 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急救体会 张小军 王坚 吴春晖 司马国忠 严朝俊 樊永忠文献传递 脑震荡突发脑疝1例 2013年 病历资料患者,女,42岁,因“头部、左膝部、右足撞伤后疼痛2小时”人院。伤后有昏迷史,持续时间不详,不能回忆受伤当时情况。人院查体,BP130/80mmHg.R16次/分,P80次/分,神志清,精神可,GCS15分,双侧瞳孔直径3.0mm,对光反射均灵敏。颈项无抵抗。四肢肌张力两侧对称正常,肌力5级。 张小军 吴春晖 司马国忠 严朝俊 樊永忠关键词:脑震荡 病历资料 瞳孔直径 对光反射 P80 肌张力 脑挫裂伤患者亚急性期脑疝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亚急性期突发脑疝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7年9月间收治的27例脑挫裂伤患者在亚急性期突发脑疝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挫裂伤后一周左右继发脑水肿加重、迟发性脑内血肿脑挫裂伤患者亚急性期突发脑疝的常见时间及原因。本组有16例在病情恶化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死亡2例,持续植物状态2例,重残2例,中残1例,恢复良好9例。保守治疗11例,死亡1例,恢复良好10例。结论外伤后一周左右是大多数脑挫裂伤患者亚急性期发生脑疝的高峰期,及时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樊永忠 吴春晖 李杰 马润俊 徐锁青 司马国忠 唐勇关键词:脑挫裂伤 脑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