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
-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痛胃镜诊疗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诊疗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胃镜诊疗术)与观察组(无痛胃镜诊疗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诊疗优良率为9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53%(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7%(P<0.05)。结论无痛胃镜诊疗术安全性高且效果确切。
- 刘志刚龚海涛
- 关键词:无痛胃镜疗效安全性心功能指标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应用在诊断颈内动脉(ICA)狭窄(狭窄率>50%)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CDFI和TCD常规检查,其中32例经脑血管造影(DSA)确定为ICA单、双侧狭窄或闭塞。以DSA为标准,计算CDFI、TCD及二者联合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CDFI诊断符合率为83% (53/64),TCD为78%(50/64),二者联合应用符合率为94%(60/64)。结论CDFI与TCD的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对ICA狭窄诊断的准确性。
- 潘晓冬冉德森刘志刚栾月香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超声检查多普勒多普勒
- 血清、腹水 AKT-1、GPC-3联合检测对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
- 2020年
-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腹水 AKT-1、GPC-3 对腹水性质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 选取结核性腹水、肝硬化腹水和恶性腹水各 20 例,利用酶联免疫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1W、2W、3W、4W 检测良恶性患者血清、腹水中 AKT-1、GPC-3 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诊断分析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恶性腹水组 AKT-1 腹水水平、血清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腹水组 、结核性腹膜炎组 相应的腹水和血清水平(P<0.05 及 P<0.05);结核性腹水和肝硬化腹水两组相比较,腹水水平和血清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及 P>0.05)。治疗后恶性腹水 AKT-1 浓度降低,且第 3W、4W 时浓度降低明显(P<0.05)。良性腹水治疗前后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恶性腹水治疗后血清 AKT-1 浓度降低,且第 3W、4W 时浓度降低明显(P<0.05)。良性腹水治疗后血清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1)恶性腹水中 AKT-1、GPC-3 水平明显升高,结核和肝硬化时稍增高,治疗后恶性腹水下降,在 3W、4W 时下降明显;(2)联合检测 AKT-1、GPC-3 有助于判断恶性腹性质,但是腹水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提高比较明显。
- 赵继先王志祥焦晓萌刘志刚
- 关键词:恶性腹水GPC-3
-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技术诊断老年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技术在诊断老年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消化道可疑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5例患者接受常规内镜检查设为常规组;53例患者接受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检查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诊断价值、图像清晰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进展期癌、早癌、癌前病变检出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灵敏度、Youden指数、Kappa值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轮廓、消化道黏膜、微血管形态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技术能提高老年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改善图像清晰度。
- 刘志刚赵继先
- 关键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
- AQP-1、AQP-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进展及腹水关系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腹水产生的机制以及AQP-1、AQP-3表达的作用。方法:选取大肠癌患者90例,其中伴有腹水者60例,无腹水者30例,入院后抽取腹水,术后腹腔冲洗液中查找癌细胞,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肠癌组织中AQP-1、AQP-3表达,以肠镜黏膜活检良性病变30例为对照组,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分析腹水产生的机制以及AQP1、AQP3发挥的作用。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AQP-1阳性表达率为75.6%(68/90),明显高于正常黏膜20%(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腹水组阳性率90.0%(54/60)明显高于无腹水组46.7%(P<0.05);在腹水大于1000mL、腹腔冲洗液找到癌细胞、浸润肠壁全层、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较高(P<0.01);(2)大肠癌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70.0%(63/90),明显高于正常黏膜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腹水组阳性率86.7%(52/60)明显高于无腹水组36.7%(P<0.05);在腹水找到癌细胞、脉管内癌栓、腹膜转移、网膜转移组阳性率明显较高(P<0.01);(3)AQP-1、AQP-3阳性表达间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在良性病变中表达无相关性(r=0.3122,P>0.0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相关(r=0.7837,P<0.05)。结论:AQP-1、AQP-3表达增高是大肠上皮癌变及其伴发腹水的关键因子,其过表达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强在大肠癌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赵继先王志祥焦晓萌刘志刚
- 关键词:大肠癌恶性腹水水通道蛋白血管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