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鳌
- 作品数:27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大气污染环境下传统康复技能培训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性探索
- 2018年
- 在大气污染环境下,传统的康复技能培训能带动地方区域性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为了定量分析大气污染环境下传统康复技能培训和地区性经济增长关系,提高精准扶贫力度,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评价决策的传统康复技能培训经济促进性效益评估模型,并应用在精准扶贫中。构建大气污染环境下传统康复技能培训的经济促进性增长约束变量,结合FMOLS和DOLS方法进行传统康复技能培训在精准扶贫中的促进性指标参量分析,建立精准扶贫的资金回报动态规划模型,采用模糊决策评价决策方法实现康复技能培训的效益评估。
- 刘占鳌叶华屈楠
-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治理
- 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适应性探索被引量:2
- 2015年
-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广泛被应用,教学效果显著。如何合理利用该教学模式提升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效果已成为广大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进行简单的介绍,对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模式及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究翻转课堂在普通高校应用的可行性。
- 刘占鳌杨海慧屈楠
- 关键词:教学改革视频教学
- 血清免疫学检验对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应用血清免疫学检验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经本院确诊的42例IPA患者作为IPA组,另选同期非IPA患者74例作为NIPA组,均行单项抗原(1,3)-β-D葡聚糖(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烟曲霉IgG抗体检测,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IPA组GM、IgG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NIPA组(P<0.001),IPA组G试验检测阳性率与NIP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gG、GM+IgG、G+GM+IgG等串联检测IPA的阳性率均比NIPA高(P<0.05),但G+GM检测IPA的阳性率与NI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中,GM、IgG试验的阳性预测值在三项当中占比最高,均为90%左右;联合检测中,G、GM及IgG三者串联的Kappa为0.860,表示一致性很高;三者并联的Kappa为0.533,表示一致性较高。结论 GM、IgG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三者串联检测可以提升检出率(特异性较高),早期筛查中可应用并联检测。
- 刘占鳌裴艳琴叶华曹雁南
- 关键词:G试验侵袭性肺曲霉病
- 人体解剖学精品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及实践
- 2014年
-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特点是复杂而繁琐,如果仅仅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工作强度大、效率低,而且传授的知识量也很少。因此,为了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必须建立人体解剖学精品资源的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笔者针对人体解剖学精品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及实践作了一系列的探讨。
- 吴宏辉刘占鳌李永刚
-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知识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对临床治疗重症高血压的手术时机及方式的分析探讨。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间收录的160例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机分为①组:出血后7h内实施手术64例,②组:出血后8~24h后实施手术42例,③组;出血后24h手术33例,④组:出血后48h就诊手术治疗有22例。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出血状况和高血压类型手术治疗方法有小骨窗、大骨窗血肿清除骨瓣减压术,对于部分颅内压严重增高的患者,手术前抽刺吸去淤血以减压。手术后对着160例病人均进行为期16个月的随访,期间对他们的生活能力、积极感受等等生活评定指标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最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研究发现①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三组,且这四组呈现线性变化,即治疗时机越靠前的组别治疗效果越好,而在临床上发现治疗方式并不唯一,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量身定做。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非常重要,病人应及早就医,医师在手术治疗时不能循规蹈矩,应针对病人的自身情况特定分析,并采取针对该患者最佳的手术方案。
- 刘占鳌史红奎裴艳琴
- 关键词: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
- 浅析在病理学教学中开展尸体解剖教学的方法被引量:3
- 2015年
-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它涉及的内容和知识面相当广泛,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尸体解剖(简称尸检)既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病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技能。目前,我国的尸检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尸检病例极其有限,致使病理学教学陷入了枯燥、乏味、难懂的境地。因此,如何在目前的状况下开展尸检教学是病理学教师所面临的难题。本文主要探讨在病理学教学中开展尸检教学的方法,旨在为医学院校开展尸检教学提供参考。
- 裴艳琴刘占鳌
-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多媒体教学
- 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慢性肺曲霉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慢性肺曲霉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疑似慢性肺曲霉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其开展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检测,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慢性肺曲霉病早期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分子生物学肺泡灌洗液-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BALF-QPCR)对慢性烟曲霉病进行诊断的准确度为88.18%(97/110),灵敏度为87.78%(79/90),阴性预测值为62.07%(18/29),高于免疫诊断方法的72.73%(80/110)、68.89%(62/90)、39.13%(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0、10.513、10.526,P均<0.05)。结论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慢性肺曲霉病早期诊断中可取得更高的诊断灵敏度,可使慢性肺曲霉病得到有效的早期诊断。
- 刘占鳌裴艳琴叶华
- 关键词:免疫学分子生物学
- 桑叶提取物在天然纺织品染色中的效果
- 2025年
- 纺织印染行业正面临合成染料带来的严峻环境挑战,其生产过程中的有毒废水排放与资源过度消耗已威胁生态系统安全。全球可持续时尚的兴起推动天然染料研究,植物提取物因具有可再生性与生物降解性成为替代合成染料的重要选择。桑叶作为传统药用植物,富含黄酮类、多酚等色素成分,在纺织染色领域展现出独特潜力。就桑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优化、染色性能调控机制及生态效益评估展开系统探讨,以期为天然染料的高效利用与绿色印染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 叶华刘占鳌高叶
- 关键词:桑叶提取物染色效果
- 基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松花粉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疲劳活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neural network,GA-NN)优化松花粉多糖的亚临界水提取工艺,并进一步探究其抗疲劳活性。方法以破壳松花粉为原料,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响应面试验,并利用GA-NN算法构建网络神经模型及优化工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通过小鼠负重游泳试验评价多糖的抗疲劳作用。结果所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相对误差和决定系数(R^(2))为0.03267和0.98476,遗传算法对亚临界水提取多糖工艺迭代60次后,得到最佳参数为:温度148℃,时间28 min,液料比40:1(mL:g),压力5MPa,多糖得率为23.7893mg/g,经验证,实际值与预测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模型准确度良好。抗疲劳活性研究表明与空白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体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空白组,多糖组小鼠游泳时间延长(P<0.05),血乳酸、尿素氮含量降低,肌糖原、肝糖原储备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GA-NN能够有效优化松花粉多糖的亚临界水提取工艺,且该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 刘占鳌裴艳琴叶华
- 关键词:亚临界水神经网络抗疲劳
- 多重荧光PCR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20年
- 食源性疾病多由食源性致病菌引发,威胁个人健康及全球食品安全,而传统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由于需时较长,尤其是有的细茵难以培养,难以适应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因此寻找有效、可靠的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检测方法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的核酸检测技术具有简便、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本文在总结食源性致病菌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对多重荧光PCR技术原理及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控制由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提供理论参考。
- 刘占鳌裴艳琴叶华
-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