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金平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康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醒脑
  • 1篇醒脑静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认知功...
  • 1篇亚低温
  • 1篇依达拉奉
  • 1篇依达拉奉治疗
  • 1篇治疗脑梗死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伤患者
  • 1篇神经功能
  • 1篇评价量表
  • 1篇球蛋白
  • 1篇重型
  • 1篇重型颅脑
  • 1篇重型颅脑损伤
  • 1篇综合征

机构

  • 4篇太康县人民医...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段金平
  • 1篇栗延伟
  • 1篇李生俊
  • 1篇张贇
  • 1篇王丹丹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丁苯酞及安慰剂治疗脑梗死的神经功能作用及安全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丁苯酞及安慰剂治疗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05—2015-0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高剂量丁苯酞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剂量丁苯酞治疗,空白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后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均显著减小,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NIHSS评分(12.35±3.56)分均减小显著;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NIHSS评分(16.38±5.68)分减小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丁苯酞及安慰剂治疗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差异显著,高剂量丁苯酞具有显著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作用且不良反应小。
段金平栗延伟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安慰剂神经功能
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5年2月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行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丙种球蛋白治疗时,且该联合疗法近期无严重不良反应。
段金平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疗效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止血、补液、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轻度低温治疗。治疗期间记录治疗前、后GCS评分及治疗后脑水肿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中,轻度脑水肿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脑水肿患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对症治疗。
段金平
关键词:亚低温依达拉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3-12收治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文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0.9%氯化钠250mL静滴,1次/d。2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治疗后14d、28d、90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智能状况,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MoCA评分、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2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卢仁凯王丹丹张贇聂方华李生俊段金平
关键词:醒脑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