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海娜

作品数:7 被引量:102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2篇缺血
  • 2篇急性
  • 2篇磁共振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原位癌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多模态
  • 1篇信号
  • 1篇性病
  • 1篇血性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率
  • 1篇腰椎滑脱
  • 1篇腰椎滑脱症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7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海南省屯昌县...

作者

  • 7篇许海娜
  • 3篇秦鑫
  • 2篇王振平
  • 2篇李长清
  • 2篇符莉莉
  • 1篇林尤军
  • 1篇余宁
  • 1篇吴礼胜
  • 1篇易晓玲
  • 1篇赵应满
  • 1篇梁慧
  • 1篇周洁
  • 1篇黄淑芳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磁共振(HR-MRI)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AIS患者,均予以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后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其纳入预后良好组(66例,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组(26例,m RS评分>2分)。所有患者于入院1周内行MagnetomTrio型3.0T HR-MRI检查,对比管腔狭窄率、最狭窄处管腔面积、斑块负荷、T_(2)加权成像(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及斑块强化率参数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0THR-MRI参数对AIS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I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梗死灶直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74,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最狭窄处管腔面积低于预后良好组,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及斑块强化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8、4.443、4.413、3.89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及斑块强化率预测AI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43、0.739、0.706和0.7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灶直径>3.0 cm、T_(1)WI信号强度指数、T_(2)WI信号强度指数、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及斑块强化率是影响AI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89、257.151、105.073、4.091、1.121,P<0.05)。结论:3.0THRMRI在AIS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效能,能通过观察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最狭窄处管腔面积、斑块强化率等参数变化,为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且上述参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往往代表患者病情进展。
许海娜梁慧王振平冯志慧赵应满钟健秦鑫
关键词:预后
超声图像对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建立基于超声图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屯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6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超声图像特征,并收集患者入院治疗后1年的HER-2表达情况,根据患者HER-2表达分为阳性组(67例)和阴性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影响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超声图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价值。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阳性组乳腺导管原位癌级别、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腋窝淋巴结转移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2、5.911、4.456、2.363、8.374、10.730,P均<0.05);Logistics分析显示高临床分期乳腺导管原位癌、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影响因素(OR=0.073、1.448、0.550、0.481,P均<0.05);列线图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C-index为0.732,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可能性绝对误差为0.042。结论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高临床分期乳腺导管原位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可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的表达。
吴育杰刘春荣林秀荣许海娜
关键词:超声图像特征乳腺导管原位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对比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疑似小肠病变患者78例,行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及CT小肠造影。分析CT和MR造影图像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肠壁形态,并与手术或内镜病理检查(金标准)结果进行对比,计算两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与金标准比较,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及CT小肠造影均能排除非小肠肿瘤性疾病的患者(20例),且对小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4.8%和96.6%,准确度分别为96.2%和97.4%,特异度均为100%,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与CT小肠造影均是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
符莉莉李长清周洁黄淑芳许海娜
关键词:小肠肿瘤
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研究分析被引量:56
2015年
目的探究分析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价值及各自的特点。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66例,分别使用CT与MRI对其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检出阳性率及其各自的影像学特点。结果分别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各节段椎间盘突出与突出程度的检出率及总的检出率,差异均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影像学检查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诊断准确,能够较好的判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的程度与节段,具有较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符莉莉李长清许海娜
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MRICT阳性率
腰椎滑脱症棘间韧带磁共振T2WI、T1WI信号情况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棘间韧带MRI的T2WI、T1WI信号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采用3.0 T MR扫描,获取T2WI、T1WI影像资料。统计Ⅰ度滑脱、Ⅱ度滑脱、未滑脱节段的棘间韧带T2WI、T1WI信号情况,并统计各节段棘间韧带退变的MRI分型。结果80例患者中,Ⅰ度滑脱节段52个,Ⅱ度28个,未滑脱节段320个。Ⅱ度滑脱T2WI均为高信号,T1WI高信号6个;Ⅰ度滑脱T2WI高信号34个,T1WI高信号36个;未滑脱T2WI高信号44个,T1WI高信号38个;Ⅱ度滑脱棘间韧带MRI分型以C型为主,Ⅰ度滑脱B型为主,未滑脱A型为主。结论腰椎滑脱症的滑脱节段棘间韧带MRI常见T2WI高信号,滑脱越严重,则棘间韧带退变情况也更加严重,在MRI诊断中应给予重视。
秦鑫冯志慧许海娜李江平高波华
关键词:腰椎退变腰椎滑脱症棘间韧带磁共振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膝关节外伤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膝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膝关节外伤骨折X线平片不能确诊或显示欠佳的患者进行断层融合扫描及重建处理,获得扫描范围内连续断层图像,常规检查体位以冠,矢状位扫描为主,必要时加双斜扫描。结果:DTS确诊骨折26例,优于普通X线。DTS扫描新鲜骨折能清晰显示骨折线,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及碎骨片情况,陈旧性骨折清晰显示断端愈合情况。结论:断层融合技术在诊断膝关节骨折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尤其在检查结构复杂、体部较厚及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吴礼胜林尤军易晓玲许海娜
关键词:X线膝关节骨折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被引量:25
2022年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急性脑梗死(ACI)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依据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CI组(42例)和TIA组(38例)。两组均于治疗前行HRMRI检查,对比两组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以及斑块表面不完整、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血管面积(VA_(reference))、参考血管腔面积(LA_(reference))、血管最狭窄处面积(VA_(MLN))、血管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_(MLN))、管壁面积(WA_(MLN))、狭窄率及重构方式的定量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粥样硬化血管及斑块特征诊断的价值。结果:两组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以及VA_(reference)、LA_(reference)及VA_(MLN)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ACI组斑块表面不完整患者占比显著高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17,P<0.05);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WA_(MLN)及狭窄率显著高于TIA组,LA_(MLN)显著低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0,t=2.100,t=7.021,t=3.310,t=4.015;P<0.05)。经ROC曲线分析,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LA_(MLN)、WA_(MLN)及狭窄率均能用于ACI的诊断,AUC分别为0.709、0.940、0.879、0.789和0.819。结论:症状性MCA粥样硬化中,ACI与TIA患者的斑块特征存在差异,HRMRI能够用于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评估。
秦鑫冯志慧许海娜王振平钟健余宁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