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阳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抑制剂
  • 3篇制剂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免疫
  • 2篇确诊
  • 2篇肿瘤相关
  • 2篇聚集性
  • 2篇核酸
  • 2篇核酸检测
  • 2篇PD-1/P...
  • 2篇MICROR...
  • 1篇单抗
  • 1篇第三脑室
  • 1篇第三脑室肿瘤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B细胞

机构

  • 13篇河北省人民医...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李阳
  • 7篇李庆霞
  • 5篇邓新娜
  • 4篇张丽霞
  • 3篇周晔
  • 3篇范晓燕
  • 1篇任秀英
  • 1篇宁晓然
  • 1篇刘淑贞
  • 1篇张风肖
  • 1篇王涛
  • 1篇吕佩源
  • 1篇田溢卿
  • 1篇吴海江
  • 1篇赵淑芳
  • 1篇王鹏飞
  • 1篇张丽娜
  • 1篇张晶晶
  • 1篇张晓阳
  • 1篇林玮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家庄市848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感染特点及核酸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COVID-19确诊患者的感染特点和核酸检测结果,探究疫情新形势下更合适的核酸检测方案。方法 对石家庄市848例COVID-19确诊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年龄分为儿童组、中青年组、老年组,分析各年龄组中家族聚集性病例、核酸检测次数、检测间隔期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 全部确诊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0岁(3月龄~91岁),男性40.0%。儿童组家族聚集性病例39.0%,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29.0%。儿童、中青年、老年组核酸检测平均次数为3.8次、3.0次、2.8次;核酸检测最高次数为9次、13次、11次;核酸检测平均间隔期为7.4±4.8天、5.5±5.3天、4.6±5.3天;核酸检测最长间隔期为19天、21天、21天。5.4%患者核酸检测间隔期>14天,2例患者核酸检测间隔期达21天。结论 该研究提示COVID-19的家族聚集性特点在儿童患者更显著。随着SARS-CoV-2株的不断变异,筛检高危人群时需增加核酸检测次数,同时21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模式更适合当前疫情防控需要。
薛姣姣张丽霞李阳张毓秀范晓燕郭少伟郭思涵李庆霞
关键词:核酸检测家族聚集性
第三脑室转移为首发表现肾透明细胞癌1例
2022年
1病例资料71岁女性,因头痛、头晕进行性加重1个月入院。外院头部CT示第三脑室高密度病变并梗阻性脑积水。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容量正常,双侧上肢肌力Ⅴ级,左侧下肢肌力Ⅴ级,右侧下肢肌力Ⅲ级,颈软无抵抗,双侧Babinski征阴性。头部MRI平扫+增强示第三脑室内近脑室孔区占位并慕上脑室扩张积水,以左侧侧脑室为著,考虑颅内占位.
默峰李阳王鹏飞王小岩张晓阳
关键词:颅内转移瘤第三脑室肿瘤肾透明细胞癌显微手术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观察比较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化疗及单纯培美曲塞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既往治疗失败的Ⅲ~Ⅳ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应用培美曲塞化疗同时加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培美曲塞化疗,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Karnofsky评分、体质量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 Karnofsky 评分、体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增效减毒、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体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邓新娜赵淑芳李阳吴海江田溢卿刘淑贞
关键词:康莱特非小细胞肺癌培美曲塞化疗
槐耳清膏对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槐耳清膏(HAE)对乳腺癌他莫昔芬(TAM)耐药LCC2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分为对照组(给予DMEM基础培养基)、TAM组(给予2μmol·L^(-1)TAM)、TAM+HAE组(给予2μmol·L^(-1)TAM+4 g·L^(-1)HAE)和0、2、4、8及16 g·L^(-1)HAE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迁移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α(ERα)、乳腺癌扩增基因1(AIB1)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各浓度HAE组作用细胞24 h,与0 g·L^(-1)HAE组比较,4、8和16 g·L^(-1)HAE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作用48 h时,与0 g·L^(-1)HAE组比较,2、4、8和16 g·L^(-1)HAE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4g·L^(-1)HAE组比较,8g.L-1HAE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与作用24 h时比较,作用48 h时各浓度HAE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作用48 h时,与TAM组和4 g·L^(-1)HAE组比较,TAM+HAE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划痕实验,作用细胞48 h时,与0 g·L^(-1)HAE组比较,4 g·L^(-1)HAE组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作用48 h时,与0g·L^(-1)HAE组比较,4g·L^(-1)HAE组S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作用48 h时,与TAM组和4g·L^(-1)HAE组比较,TAM+HAE组迁移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MCF-7细胞比较,LCC2细胞中ERα、AIB1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作用48 h时,与0g·L^(-1)HAE组比较,2、4、8和16 g·L^(-1)HAE组细胞中ERα、AIB1及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HAE可抑制LCC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并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可恢复LCC2细胞对TAM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LCC2细胞中ERα、AIB1和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薛姣姣郝磊张毓秀代贺阳张丽霞郭少伟张晶晶李阳李庆霞
关键词:乳腺癌槐耳清膏他莫昔芬细胞增殖耐药
预后营养指数和控制营养状态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22年
乳腺癌已超过肺癌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但复发和转移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应寻找有效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方案。有研究表明,癌症预后在某种程度上与营养炎症指标有关。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控制营养状态(CONUT)是综合反映患者营养水平和炎症状态的两项指标。与其他癌种不同,乳腺癌的发病与营养状况有关,评分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本文就PNI及CONUT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徐晓飞李阳陈凌云代贺阳薛姣姣李庆霞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营养指数预后
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1例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报道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个案,探讨本例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及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例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患者,免疫相关性肺炎为G3,免疫相关性肝炎为G2,免疫相关性内分泌毒性G2。症状好转后仍死亡。结论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临床罕见,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方法仍存争议,虽发生率低,但预后差,值得进一步研究。
李阳默峰辛志飞王倩邓新娜
关键词:特殊临床表现
实体肿瘤相关MicroRNA的研究热点
2016年
microRNA(miRNA)是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几乎参与了细胞生物学调控的全过程。在肿瘤组织中,它的调节功能普遍异常。不同的miRNA在不同肿瘤组织中呈现癌基因或抑癌因子样功能。此外一些特殊miRNA还调控着肿瘤的耐药及预后。因此miRNA有望成为新型的肿瘤临床生物标志物。本文从miRNA的生物学性状、作用机制及其与肿瘤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李阳默峰
关键词:MICRORNA肿瘤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疗效预测中肿瘤相关生物标记物和HPD预测因子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rogrammed death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中,但治疗效果不一。生物标记物有助于预测患者应用PD-1/PD-L1抑制剂后的疗效,起疗效预测作用。PD-1/PD-L1抑制剂疗效相关的正向预测因子主要有PD-L1、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和/或错配修复缺陷、肿瘤突变负荷等,提示在人群中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获益率高。PD-1/PDL1抑制剂疗效相关的负向预测因子主要有调节性T细胞、β2-微球蛋白及JAK1基因等,提示PD-1/PD-L1抑制剂治疗疗效较差,或者耐药。EGFR、ALK、MDM2/MDM4等基因突变可能提示在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人群中出现疾病超进展的比例较高。
李阳默峰王涛周晔邓新娜李庆霞
关键词:生物标记物肿瘤免疫疗法
乳腺癌基因治疗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乳腺癌已经超越宫颈癌成为居于发展中国家女性肿瘤死亡率首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3%,死亡率占14%.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但治疗效果有限,尤其是对三阴乳腺癌及晚期乳腺癌效果不佳,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乳腺癌的发生、转移、耐药机制、基因组学等分子水平的研究逐渐深入,推动了乳腺癌基因治疗地快速发展.目前,乳腺癌基因治疗主要包括癌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多药耐药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溶瘤病毒治疗、microRNA治疗等,本文将从上述治疗及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周晔邓新娜范晓燕李阳张丽霞Andrew Chang李庆霞
关键词:乳腺癌基因治疗癌基因免疫基因治疗
PD-1/PD-L1抑制剂在非黑色素瘤治疗中致白癜风的文献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非黑色素瘤治疗中所致白癜风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2年7月31日收录的PD-1/PD-L1抑制剂在非黑色素瘤中所致白癜风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32~79岁;25例患者首次使用PD-1/PD-L1抑制剂至发生白癜风最短时间为6 d,最长时间为5年,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5个月。白癜风主要分布在头皮、面部、手部、四肢和躯干,可伴有其他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以甲状腺居多;皮肤活检表现为病变及病灶周围皮肤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的缺失。20名患者进行了疗效评估,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3例。结论白癜风是PD-1/PD-L1抑制剂在非黑色素瘤治疗中的一种罕见不良反应,白癜风的发生可能与良好的临床结果相关。
尹岳松吴玉佩周晔李阳邓新娜李庆霞
关键词:白癜风疗效评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