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汉桥

作品数:1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文学
  • 2篇伦理
  • 2篇高中生
  • 2篇儿童
  • 1篇代文
  • 1篇新文学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社团
  • 1篇行人
  • 1篇幸福感
  • 1篇义务
  • 1篇义务教育
  • 1篇硬头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材
  • 1篇战国
  • 1篇真人
  • 1篇智能电子
  • 1篇中国戏剧
  • 1篇散文

机构

  • 9篇湖北第二师范...
  • 3篇台州市实验中...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武昌理工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李汉桥
  • 2篇范文琼
  • 2篇张雯君
  • 1篇曾红
  • 1篇王雪松
  • 1篇黄文庚
  • 1篇黎光明

传媒

  • 4篇长江文艺评论
  • 3篇语文教学与研...
  • 2篇中小学心理健...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3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楚文化的伦理精神与湖北现代文学传承
2025年
楚文化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文化体系,不仅体现了长江流域的地域特色,还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繁荣。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孕育了独特的伦理精神,不仅塑造了楚国人的精神底蕴,而且长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风尚,在现代社会,楚文化所蕴含的这些道德伦理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湖北现代文学在继承楚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理念。本文将从楚文化的伦理精神出发,探讨其对湖北现代文学传承的深远影响。通过梳理楚文化的历史脉络和精神特质,分析其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具体体现和传承方式,进一步揭示楚文化与湖北现代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
李汉桥范文琼
关键词:楚文化传承春秋战国
一种智能电子软硬笔装置
一种智能电子软硬笔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显示屏幕,装置本体包括笔杆、毛笔端头、硬笔端头,笔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口、第二安装口,毛笔端头与显示屏幕触碰的一端为柔性导电纤维软头;硬笔端头与显示屏幕触碰的一端为导电纤...
李汉桥库文静熊恺妮张惠智
从生命诗学视角解读闻一多的《红烛》
2023年
闻一多的诗文创作与生命体验是水乳交融的,无论是在诗歌创作、艺术思想,还是在人生追求上,“生命诗学”都是一个关键视角与核心概念。本文将围绕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中的《红烛》展开诗歌鉴赏与文本细读,分别从“红烛”意象与自由本性的生命追求、“启蒙”主题与正义独行的生命责任、“牺牲”精神与向死而生的生命价值等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力图跳出以往的诗文分析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闻一多诗歌中的深层意蕴。
张光焱李汉桥
关键词:红烛闻一多生命诗学
伦理视角下的城市人物形象变迁被引量:1
2018年
关于城市文学,学界曾研究过城市的空间、叙事、审美,但是较少对城市伦理有所关注。新文学曾提过“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同时也提过一位“莫小姐”(伦理),但可能由于两位“先生”的身影过于高大,以至于遮掩了“莫小姐”的存在。
李汉桥范文琼
关键词:城市文学伦理视角新文学小姐
创伤性儿童家庭因素与人格对幸福感的回归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儿童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环境特征及家庭经济收入之间的关系,为创伤性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艾森克人格儿童问卷和家庭环境特征量表,对筛选出的69名9~15岁创伤性儿童进行施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家庭经济收入、亲密度、知识性、外向性与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指数均呈正相关,神经质得分与幸福感得分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神经质、外向性、亲密度、知识性、家庭经济收入对创伤性儿童主观幸福感均有影响,可能释幸福感累积变异量的51.1%。结论人格、家庭环境特征以及家庭经济收入对创伤性儿童主观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
黎光明黄文庚曾红李汉桥黎绵明
关键词:家庭人格儿童
走出虚拟世界,重建现实生活——一例高中男生网络依赖的辅导个案
2017年
一、一般资料陈敏(化名),男,16岁,某普通高中学生,住校。每次放假结束返校时都情绪低落、烦躁,两眼迷茫。进入高中一个月以来,身心状况也不尽人意,在校期间吃不饱(比较挑食),睡不好,排不出。当事人感觉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内心痛苦,期待改变,主动前来咨询。返校的烦恼可以追溯至小学阶段。当事人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接触电脑游戏,小学六年级有自己的游戏ID号(即登录账号)。
李汉桥
关键词:高中生网络依赖辅导个案
残存在死亡中的善——评周芳《我亦是行人》中的生存伦理
2023年
人活一世,死生大事。在一年前的研讨会上,周芳同我探讨死亡的话题时,我并不知道她在准备一部大作,当封面上画满年轮的《我亦是行人》摆在面前时,不由又想起她蹙眉思考生死问题的神情。或许她通过“以文证道”的方式用诸多的人间故事缓释了命运问题带来的焦虑,却又让我们陷入了深度的思索,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她笔下文字所带来的震撼。相比较之前在特殊环境背景下创作出的悲情故事《重症监护室》《在精神病院》,她的文字越来越成熟,叙事的本领越来越强大,能够游刃在平凡的人事之间,脱胎于熟悉的生活现场,构建起一个个令人沉浸的故事,同时又有一种直逼灵魂的力量。
李汉桥孙润香
关键词:生存伦理精神病院重症监护室行人
湖北戏剧家余上沅与中国戏剧的现代变革
2017年
余上沅是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史上重要的理论家和奠基人,他倡导的戏剧改革实践和"国剧运动"理论推动了中国戏剧的现代变革,促进了中国戏剧向世界化、民族化、艺术化和科学化方向的转型。其理论主张代表着中国戏剧维系根脉、寻求发展的艰辛探索,顺应了艺术发展的潮流,显现着与世界融通过程中的可喜变化。
李汉桥张雯君
关键词:国剧运动
“天使”与“真人”——冰心与丰子恺儿童创作观比较研究
2023年
从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来看,冰心与丰子恺是儿童文学创作的突出代表,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以及作家自身思想因素的影响,彼此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都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而发现儿童,并怀着真心去礼赞儿童。然而在具体创作实践中,他们各自具有鲜明的创作风格,冰心聚焦于“儿童引导”,丰子恺则侧重于“儿童崇拜”,形成“天使”与“真人”的创作特色。本论文聚焦两位作家创作的人物形象、创作思想和创作成因展开分析和比较,以此来探索现代作家的儿童观念与创作观念。
李汉桥张丹仪
关键词:丰子恺天使真人儿童观
面对无言的生活——读李修文散文集《山河袈裟》
2017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知为何,在阅读这本《山河袈裟》时脑中会出现这句话,尽管我不能准确传达作家内心的真实意图,但是在我心里,这一句最贴切,是我阅读感动之余的第一反应。我不知道怎么解释写下无言的标题,却要面对作者洋洋洒洒的二十万字;我只想说,表达是一种外形,而无言是一种境界。今天的写作,作家们太善于表达和修辞,表达成了一种倾述,一种发泄,一种唠叨,是一种啰嗦与矫情。
李汉桥张雯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