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蕾
-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针对性康复及听觉辨别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言语清晰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25年
- 目的 观察针对性康复训练及听觉辨别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unctional articulation disorder,FAD)儿童言语清晰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与研究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语言训练,研究组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及听觉辨别训练,对比干预结果。结果 研究组构音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声学指标明显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口部运动功能评分明显提升,且研究组构音清晰度及唇部、舌部、下颌运功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康复训练及听觉辨别训练可提高构音障碍儿童的言语清晰度,改善构音障碍情况。
- 徐丽丽尹蕾尚红燕
- 关键词:言语清晰度
-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哮喘患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使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仅采用丙酸氟替卡松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8例患儿通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大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哮喘患儿疗效明显好于单独使用丙酸氟替卡松组患儿;因此该联合治疗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尹蕾
- 关键词:丙酸氟替卡松匹多莫德儿童哮喘
- 浅析提高住院医师培养质量的规范化培训策略
- 2016年
-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生进入医院前的重要环节,通过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住院医师的技能水平关系到整个医疗队伍的评价与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进一步关系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性,好的临床住院医师可以促进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如今,对于加强和提高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水平的方法和措施是值得广大医疗卫生管理人员重视与加强的,这对于医院的建设十分重要。
- 田丽尹蕾
- 关键词:住院医师
- 中医药防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评《中药组方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中药组方临床应用》由余孟学,杨德钱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72506901。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由气候变化、冷空气吸入、过敏原接触或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所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症状是持续性的顽固性咳嗽,或者是持续性的阵发性咳嗽,有些儿童患者还会有咽痒、鼻塞、胸闷等症状,没有明显的气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儿童CVA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上治疗多以西药为主,目的是缓解和控制疾病进展,但西药存在着不良反应多等问题,长期用药依从性较低,且易复发。中医学上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分为“咳嗽”“哮证”“喘证”“干咳”等不同类型,通过综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临床效果较好。
- 施娜娜张俊娟王敏尹蕾李静
-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辨证论治阵发性咳嗽顽固性咳嗽喘证中药组方
-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评《儿童哮喘门诊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被引量:2
- 2024年
- 《儿童哮喘门诊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由鲍一笑主编,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ISBN:9787830051334。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也叫过敏性哮喘、咳性哮喘、隐匿性哮喘,是常见的小儿慢性咳嗽,多见于婴幼儿,是儿科常见疾病。CVA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上不会出现明显的喘息、气促等症状,但是在寒冷、运动、特殊气味等因素的刺激下会出现气道高反应,这对儿童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相关临床资料表明,CVA一般在上下呼吸道感染时期多发,主要的临床表现除了长时间的持续性或周期性的咳嗽,没有其他典型症状,而且在各种检查中都没有特别的表现。
- 王敏张俊娟施娜娜尹蕾李静
- 关键词:儿科常见疾病气道高反应持续性咳嗽小儿慢性咳嗽特殊气味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长素2浓度在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长素2(Ang-2)浓度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健康查体者38名。对研究对象进行血清MMP-9、VEGF、Ang-2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MMP-9[(7.896±2.245)ug/L]、VEGF[(312.6±34.1).g/L]、Ang-2[(34.24-1.8)ng/L]较健康查体者[MMP-9:(3.2874-0.531)ug/L、VEGF:(202.24-26.3)ng/L、Ang-2:(27.14-1.25)ng/L]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3.5114、5.4627、6.8221,P均〈0.01);恢复期患者血清MMP-9[(5.213±3.772)ug/L]、VEGF[(271.24-45.5)ng/L]、Ang_2[2(30.14-1.23)ng/L]较急性期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1437、2.2532、4.5257,P均〈0.05)。大、中、小面积梗死灶患者血清MMP-9[(9.962±1.654)、(8.1254-1.231)、(6.4984-1.695)ug/L]、VEGF[(461.64-65.2)、(354.24-66.8)、(292.2±51.2)ng,/L]、Ang-2[(36.1±1.72)、(32.8±1.32)、(28.9±2.5)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579、11.393、21.303,P值分别为0.033、0.015、0.004)。结论血清MMP-9、VEGF、Ang-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面积和近期预后密切相关,动态监测三者水平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李淑红田丽尹蕾王丽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 1-3岁语言发育迟缓干预治疗的重要性
- 2020年
- 探索研究1~3岁语言干预治疗中需注意的重要问题,为后续的康复干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0月~2019 年10月收治的需进行语言干预的患儿共计2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n=100例)与对照组(n=1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干预治疗方式,研究组根据1~3岁语言干预治疗中需注意的重要问题提出阶梯性医教结合的语言康复训练方案。比较训练前后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语言发育商,明确整个过程中对于儿童语言干预需注意的重要问题。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干预治疗前语言发育商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的有效率如(表2)所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结果表明,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包括详细的情况了解,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干预治疗对患儿的后期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 尹蕾
- 关键词:语言干预
- 血清因子与梗死灶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研究血清 MMP-9、VEGF、Ang-2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关系,探讨它们在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标准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健康查体50例.急性期、恢复期进行血清 MMP-9、VEGF、Ang-2 水平测定、脑梗死面积测定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因子水平较健康查体者显著升高;恢复期患者血清因子水平较急性期显著降低.大、中、小面积梗死灶患者血清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 MMP-9、VEGF、Ang-2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存在一致的动态变化,且三者均与患者梗死灶面积大小成正比.动态监测三者水平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李淑红田丽尹蕾牟荣芳王丽
- 1~3岁语言干预治疗中家庭配合的重要性
- 2020年
- 探究对1~3岁患儿的语言干预治疗中家庭配合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近10年语言干预治疗相关文献的查阅,并对文献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家庭配合对于语言干预治疗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归纳,明确语言干预治疗的治疗原则,针对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语言环境的脱离及特定的特异性障碍等发病诱因,对不同患儿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疾病治疗、增加日常生活词汇量、认知理解的训练、面部肌肉力量训练等,并对患儿进行家庭延续性训练和家庭心理教育,通过医院的语言训练和家庭延续性护理,逐步改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延长家长与患儿的陪同时间,加深家长与孩子感情,提高家长的治疗信心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结论:语言治疗师指导下家庭语言干预模式应用于发育迟缓儿童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发育商。
- 尹蕾
- 阶梯性语言康复训练在1~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19年
- 针对1-3岁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需要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本文主要对阶梯性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选取为到我院治疗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92例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儿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为46例,基础语言干预为对照组患儿的语言干预手段,阶梯性语言康复训练为实验组患儿的语言干预手段,对比患儿干预前后的Gesell语言发育商评分以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对比Gesell语言发育商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Gesell语言发育商评分显著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为,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为,康复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性语言康复训练在1~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已经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使患者的语言功能得以恢复,该种语言训练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尹蕾
- 关键词:阶梯性语言康复训练语言发育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