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雪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肺孤立结节的诊断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研究对肺内的孤立结节采用64排螺旋CT的多层重组技术进行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入院的肺内孤立结节患者42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其诊断。结果 42例肺内孤立结节患者中,分叶征患者31例,良性结节分叶征者7例,占22.58%;恶性结节分叶征者24例,占77.42%。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分叶征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毛刺征患者29例,细短毛刺患者16例,粗长毛刺患者13例,其中良性毛刺征者14例,恶性毛刺征者15例,毛刺征的良恶性无显著差异,但细短毛刺的发生率明显较高。结论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实现了各向同性,且具有对病变多方面进行观察的特点,使肺孤立结节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 黄瑞雪
- 关键词:64排螺旋CT肺孤立结节
-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早期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早期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下腹进行CT扫描,进行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获得任意切面图像,对阑尾的大小、形态及盲肠周围异样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准确快速诊断出早期阑尾炎,并能发现其他病变如阑尾周围脓肿、炎性肿块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结论 64排螺旋CT对早期阑尾炎以及其他病变的诊断快速、准确,值得临床应用。
- 黄瑞雪
- 关键词: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
- 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对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入选本研究的150例直肠癌患者收治时间均为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均经CT影像进行分期,并将其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病理结果 T1~2期、T3期、T4期分别为70例、59例、21例,CT影像诊断直肠癌临床术前T1~2期、T3期、T4期诊断率分别为95.7%、88.1%、80.9%,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CT影像可对其进行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 黄瑞雪黄海涛陈奕州CHEN Yizhou
- 关键词:CT影像直肠癌术前分期
- 颅底凹陷症延髓颈髓角的临床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颅底凹陷症患者延髓颈髓角MRI测量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底凹陷症患的临床资料及测量延髓颈髓角的大小,比较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延髓颈髓角之间的差异。结果 33例颅底凹陷症中有明确颅颈结合部症状者23例,其中7例合并脊髓空洞,无颅颈结合部症状者10例为偶然发现,其中1例合并脊髓空洞。有症状组延髓颈髓角(平均135.3°)小于无症状组(平均146.7°),P<0.05。结论延髓颈髓角可以作为评价颅底凹陷症严重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 黄育鑫黄瑞雪彭晓容
- 关键词:颅底凹陷症磁共振成像
- 胆石性肠梗阻CT诊断及临床意义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究分析胆石性肠梗阻CT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20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经CT诊断均确诊为胆石性肠梗阻,其检出率为100.00%;CT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检出率为75.00%,完全性肠梗阻检出率为25.00%,回肠位置结石检出率为55.00%,空肠位置结石检出率为35.00%,十二指肠与胆囊均存在结石检出率为10.00%,与病理诊断的70.00%、30.00%、50.00%、40.00%、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检出率、胆囊-结肠瘘检出率、胆囊-十二指肠-结肠复合瘘检出率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诊断方式检出的结石直径以及瘘口直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胆石性肠梗阻的价值较高,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
- 曾伟胜黄育鑫陈恩炎黄瑞雪
- 关键词:胆石性肠梗阻CT
- 64排CT双低扫描模式在头颈部CTA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评估CTA"双低"扫描模式(低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于本单位行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5例。A组:100kV,对比剂为碘克沙醇270mgI/ml,B组:120kV,对比剂为碘海醇350mgI/ml;所有患者对比剂用量均为0.9ml/kg体重,注射流率5ml/s,使用智能跟踪触发扫描。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三级评分法对所有CTA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并对照比较两组的碘摄入量、对比噪声比(CNR)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54例患者被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A组29例,B组25例),所有患者的颈动脉及其分支均可清晰显示,两组患者颈动脉强化程度及对比噪声比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低于B组(1.18±0.08)mSv vs(1.58±0.14)mSv,P<0.05;(15.87±4.10)gI vs(19.35±5.14)gI,(P<0.05)。结论使用100kV和碘克沙醇270mgI/ml进行头颈部动脉CTA可获得与120kV、高浓度碘对比剂同样的图像质量,并能较大幅度降低碘摄入量及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黄育鑫钟柱钟锡盛秦测黄瑞雪黄海涛何惠华
- 关键词:低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