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柏松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台州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骨折
  • 4篇脊柱
  • 3篇腰椎
  • 3篇骨折固定
  • 3篇骨折固定术
  • 3篇固定术
  • 2篇胸腰椎
  • 2篇手术
  • 2篇疏松性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椎体
  • 2篇后路
  • 2篇脊柱骨
  • 2篇脊柱骨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骨质疏松性椎...
  • 2篇粉碎性

机构

  • 10篇台州市立医院
  • 3篇安丘市中医院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安丘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肖柏松
  • 6篇管军辉
  • 6篇王勇
  • 5篇曾晗冰
  • 4篇阮建伟
  • 4篇杨晟
  • 3篇潘伟波
  • 2篇王海宝
  • 2篇赵小平
  • 1篇张艳芹
  • 1篇王培香
  • 1篇乔黎桠
  • 1篇韩建华
  • 1篇蔡凤群
  • 1篇仲吉军

传媒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医药研究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 1篇2014年浙...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2
  • 1篇1997
  • 1篇199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髂固定技术在骶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13例骶骨粉碎骨折的治疗,分析骶骨粉碎骨折的成因机制及改良Galveston技术的实施要点。方法:13例病人均实施改良Galveston技术,将腰椎与髂骨固定起来,旷置骶骨,使骨折愈合,通过随访分析其疗效,结合文...
曾晗冰郑文标潘伟波肖柏松管军辉王勇杨晟
关键词:粉碎性骨折粉碎骨折
文献传递
可吸收缝合线加斯氏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2002年
乔黎桠肖柏松韩建华
关键词:可吸收缝合线斯氏针内固定锁骨粉碎性骨折
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160例
2011年
脊柱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损伤,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加,严重的脊柱骨折脱位病例不断增加,我们自2002年1月-2010年5月采用AF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160例,现报告如下。
仲吉军肖柏松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隐性失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隐性失血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5例,女98例;年龄68~87(78.6±11.4)岁。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比容用于计算隐性失血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是否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手术方式(单侧或双侧)、手术时间、手术节段及数量、椎体丢失高度及恢复高度比因素对于隐性失血的影响。结果:术后隐性失血量为(287.7±68.5) m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β=2.405,P=0.012),手术方式(β=3.042,P<0.001),手术时间(β=2.043,P=0.038),手术节段(β=1.993,P=0.043)及数量(β=0.374,P<0.001),椎体高度丢失(β=2.785,P=0.003)及恢复比例(β=7.301,P<0.001)与隐性失血相关。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存在一定程度的隐性失血,糖尿病病史、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节段及数量、椎体高度丢失及恢复比例为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管军辉郑文标黄皆和王勇杨晟肖柏松阮建伟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隐性失血
腰髂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技术在Tile C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腰髂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3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腰髂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
曾晗冰郑文标阮建伟管军辉肖柏松王海宝
关键词:骨盆骨折外固定器骨折固定术
文献传递
136例寒凝经脉型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
1995年
梨状肌综合征是梨状肌因损伤、痉挛、风湿、炎症引起的以臀痛涉腿为主证的一种综合征。不及时治疗,可由湿热瘀阻经脉型转化为寒凝经脉型,部分病人可因风寒直中而成。该型病机为寒湿瘀阻,客留筋股,脉络不通,肌失其养。临床表现以臀腿冷痛,肌肉萎缩为主征,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味组成温经通脉中药方剂内服,配以松解经筋按摩手法,而促使症状体征消失,肌肉增长,取得最著治疗效果。
肖柏松
关键词:温经通脉
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观察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方法将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周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s角。结果观察组术后5周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s角均要好于对照组(均<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减压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后路减压手术,前者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王勇郑文标肖柏松阮建伟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术后路减压术
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度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脱位型骨折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治疗治疗严重胸腰椎脱位型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严重胸腰椎脱位型骨折伴脊髓损伤9例,行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柱高度、椎管骨块占位的变化、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伤椎前柱高度及椎管骨块占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或钛网、植骨块移位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恢复。结论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是治疗胸腰椎脱位型骨折的较好选择,但应把握手术适应证为:严重爆裂型骨折伴椎间盘损伤及前后纵韧带损伤、尤其伴脱位的患者,且载荷评分7分以上者。
管军辉郑文标肖柏松曾晗冰赵小平
关键词:腰椎骨折脱位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偏瘫临床体会被引量:5
1997年
提出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偏瘫,配以滋阴生津药物,可以增强其补虚养筋、祛瘀通络作用。
蔡凤群肖柏松王培香张艳芹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风后遗症偏瘫
椎板关节突螺钉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微创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35例单节段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间融合术。并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6、12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腰腿痛VAS和ODI量表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分,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和融合情况等临床结果。结果至术后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61.59,189.22,49.92,P<0.05)。平均随访时间(18.0±6.2)月,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标准,至末次随访时Ⅰ级21例(60%),Ⅱ级14例(40%),无患者为Ⅲ级和Ⅳ级。有2例(5.7%)术中出现硬膜撕裂,表面覆盖纤维蛋白胶和明胶海绵后,术后没有出现脑脊液漏;1例(2.8%)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积极换药处理后愈合良好,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TLFS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微创、恢复快、融合率高、费用低、稳定性好等优点,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手术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曾晗冰郑文标肖柏松潘伟波阮建伟王海宝
关键词:脊柱疾病内植入物腰椎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