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月
-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亲子关系和友谊质量对青少年抑郁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和评估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水平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台州市某三级医院的196名青少年抑郁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亲子关系量表(Child-parent Relationship Scale)、友谊质量问卷(Friendship Quality Questionnaire)和流行病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调查,使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和分层多元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水平总分为26.62±5.97分,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亲子关系中的亲密性、依赖性维度和友谊质量中的亲密性、可信赖性和争吵与冲突维度共可以解释其抑郁水平的47.8%。结论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抑郁水平较高,亲子关系和友谊质量是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医疗工作者应提高对青少年抑郁患者亲子关系和友谊质量的重视力度,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抑郁水平。
- 周秀月汤义平王锦芬
- 关键词:抑郁青少年亲子关系
- 成长小组模式对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成长小组模式对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干预组引入成长小组模式。比较两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试(RBANS)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 HAMD-17得分低于对照组[(10.09±2.87)分比(12.42±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94,P =0.001);干预组 RBANS 得分高于对照组[(449.71±73.85)分比(420.62±69.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49,P =0.034)。结论成长小组模式能够减轻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认知障碍。
- 周秀月汤义平王锦芬
- 关键词:抑郁症青少年
- 同伴支持干预在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中的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讨联合同伴支持服务模式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市社区内在册管理的符合入组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定期随访模式,观察组增加为期1年的同伴支持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基线、3个月、6个月、1年PANSS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及病耻感评分。结果观察组PANSS量表、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支持可促进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
- 周秀月葛慧飞奚碧恩颜慧金雪燕葛晓春潘美芬王敏
- 关键词:康复管理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6例纳入观察对象.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48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3月至8月48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 脑卒中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2~6.23,P<0.01);观察组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40~5.96,P<0.01).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张金丽周秀月周优雅
-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脑卒中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 系统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绝望情绪和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绝望情绪及康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育方法,研究组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加以辅助护理,课程每周2次,每次1 h,持续6周并持续监测到干预后10周。结果干预前研究组患者绝望情绪得分为(2.71±0.52)分,对照组患者为(2.61±0.57)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3,P>0.05);干预后6,10周研究组患者绝望情绪得分分别为(1.78±0.40),(1.93±0.53)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315,9.968;P<0.01)。干预前研究组患者康复程度得分为(77.17±9.57)分,对照组为(81.04±9.7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2,P>0.05);干预6,10周研究组患者康复程度得分分别为(94.61±8.58),(89.78±9.50)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82,4.386;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绝望情绪与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意识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齐慧娟王婧周秀月
- 关键词:系统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
- 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级干预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级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复发率、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管理模式提供资料。方法选择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19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级干预模式组(99例)与常规干预组(99例),对其分别进行常规管理与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级干预模式管理,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精神病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量表、生存质量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6个月后,四级干预模式组依从性、复发率、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前后差值、社会功能前后差值分别为96.74%、13.04%、(7.57±2.83)分、[理解与交流(6.32±3.64)分,身体运动(5.16±3.28)分,自我料理(2.87±1.38)分,与他人相处(9.05±3.51)分,生活活动(5.42±2.49)分,社会参与(7.85±3.28)分],常规干预组分别为74.74%、28.42%、(4.86±1.24)分、[理解与交流(3.89±1.86)分,身体运动(2.80±1.23)分,自我料理(2.19±1.16)分,与他人相处(5.83±3.04)分,生活活动(3.41±1.96)分,社会参与(4.27±2.17)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20,P=0.003;χ2=6.932,P=0.009。t=8.527,P=0.000;t=5.775,P=0.000;t=6.554,P=0.000;t=3.652,P=0.000;t=6.712,P=0.000;t=6.144,P=0.000;t=8.829,P=0.000)。四级干预模式组较常规干预组生活质量提高,四级干预模式组干预前后差值:心理社会(16.03±6.75)分,动力和精力(15.79±6.41)分,症状和副作用(19.37±7.28)分;常规干预组干预前后差值:心理社会(12.65±5.46)分,动力和精力(11.81±4.71)分,症状和副作用(15.18±6.29)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0,P=0.000;t=4.849,P=0.000;t=4.216,P=0.000)。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级干预模式,较常规疾病管理模式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了复发�
- 周秀月章明慧孙颖梁胤汤义平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干预模式社会功能生活质量
- 人本位整体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目的:探讨人本位整体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二、三病区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 周秀月颜慧余敏华张卫华梁光美齐慧娟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效果患者满意度
- 文献传递
- 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同伴支持服务模式构建对平安社区建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重性精神疾病具有病程迁延、易复发等特点[1]。发病后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得不到有效改善,患者回归社会困难.甚至导致肇事肇祸事件频发,危害他人和公共财产安全。同伴支持服务是指由具有相似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经历、社会地位并具有共同关心话题的个体,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交流、信息分享和支持反馈等的一种服务方法[2].
- 葛慧飞周秀月汤义平
- 关键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建设重性精神疾病肇事肇祸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