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锦芬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抑郁
  • 3篇护理
  • 2篇抑郁症
  • 2篇抑郁症患者
  • 2篇少年
  • 2篇生活质量
  • 2篇青少年
  • 2篇活质量
  • 2篇干预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抑郁患者
  • 1篇首发
  • 1篇首发抑郁症
  • 1篇首发抑郁症患...
  • 1篇亲子
  • 1篇亲子关系
  • 1篇青年
  • 1篇综合性护理
  • 1篇综合性心理干...

机构

  • 5篇台州市第二人...

作者

  • 5篇王锦芬
  • 2篇汤义平
  • 2篇周秀月
  • 1篇陈林芳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成长小组模式对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成长小组模式对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干预组引入成长小组模式。比较两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试(RBANS)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 HAMD-17得分低于对照组[(10.09±2.87)分比(12.42±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94,P =0.001);干预组 RBANS 得分高于对照组[(449.71±73.85)分比(420.62±69.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49,P =0.034)。结论成长小组模式能够减轻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认知障碍。
周秀月汤义平王锦芬
关键词:抑郁症青少年
抑郁症患者34例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体会被引量:5
2013年
总结34例抑郁症患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体会。综合性护理干预重点为做好心理干预,重视社会支持,使患者积极面对自身疾病,同时做好健康指导,改变患者以往不正确的认知,了解疾病特点,并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通过8周干预,抑郁症基本痊愈13例、有效10例、进步8例、无效3例,认知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
陈林芳王锦芬
关键词:抑郁症生活质量护理
亲子关系和友谊质量对青少年抑郁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和评估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水平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台州市某三级医院的196名青少年抑郁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亲子关系量表(Child-parent Relationship Scale)、友谊质量问卷(Friendship Quality Questionnaire)和流行病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调查,使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和分层多元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水平总分为26.62±5.97分,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亲子关系中的亲密性、依赖性维度和友谊质量中的亲密性、可信赖性和争吵与冲突维度共可以解释其抑郁水平的47.8%。结论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抑郁水平较高,亲子关系和友谊质量是青少年抑郁患者抑郁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医疗工作者应提高对青少年抑郁患者亲子关系和友谊质量的重视力度,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抑郁水平。
周秀月汤义平王锦芬
关键词:抑郁青少年亲子关系
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加用综合性康复护理,时间均为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NOST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干预组治疗后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锦芬姜义彬胡芳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在浙江省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内科住院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和血糖、营养脑细胞及改善脑循环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t=2.23、2.31,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t=3.02、3.26,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2.29、2.33,P<0.05);两组患者CN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FMA评分均有明显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t=2.21、2.29,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t=3.41、2.91,P<0.01),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2.39、2.21,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62.5%)(χ2=7.41,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尽早恢复,促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
王锦芬方志红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焦虑心理干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