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群
- 作品数:10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溶栓后介入治疗和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后PCI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82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入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静脉溶栓后联合PCI治疗,对照组40例直接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ST段下移率、支架植入成功率、胸痛症状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死亡率及PCI治疗1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结果观察组IRA再通率92.9%(39/42)显著高于对照组75.0%(30/40),ST段下移率88.1%(37/42)显著高于对照组42.5%(17/40),胸痛症状缓解率95.2%(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80.0%(32/40),LVEF(63.3±8.9)%显著高于对照组(51.3±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0.5%(38/42),对照组为92.5%(37/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3/42),对照组为5.0%(2/40),观察组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对照组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MI患者静脉溶栓后PCI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心功能,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陈泽芳陈宋璋王晓群
-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伴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钙化病变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伴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钙化病变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冠状动脉慢性钙化病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介入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进行伴行导丝技术(Buddy wire technique,BWT),对照组进行传统PCI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死亡、再发心梗、室颤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钙化病变中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和较高治疗安全性。
- 王晓群黄燕妮李绪洪吴少文吴伟婷马剑锋卢帆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介入及临时起搏术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效果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介入及临时起搏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单一组采用介入治疗,联合组采用介入治疗联合临时起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NHISS、FMA、ADL评分情况。结果单一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22/30),联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联合组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HISS、FMA、ADL评分方面,治疗前单一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均明显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及临时起搏术效果明显,可以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值得推广。
- 王晓群李绪洪李鉴舜
-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 体位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使用体位改良Valsalva动作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开展标准Valsalva动作,实验组开展改良Valsalva动作,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清钾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复律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alsalva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 黄燕妮王晓群
-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血浆脑钠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服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血浆脑钠钛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普宁市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80例CHD合并CHF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8周后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因子、血管内皮功能、血浆脑钠肽以及心功能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脑钠肽(BNP)、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皮素(ET-1)、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合并CHF患者服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可以稳定血浆脑钠肽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蔡晓瑜王晓群李绪洪
- 关键词:美托洛尔曲美他嗪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脑钠肽
- 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两组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同时给予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脉血流改善情况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 3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陈泽芳陈宋璋王晓群
- 关键词:替罗非班阿托伐他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
- 优化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讨论优化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改善患者介入治疗预后提供指导。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PCI术后2年内对其进行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讨论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接受介入治疗的12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发现12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0.00%.。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吸烟史、高血脂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变支数和支架数目为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支架数目多、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变支数多冠心病介入术后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大、支架数目多、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病变支数多冠心病介入术后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应该积极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王晓群许旭东黄燕妮
-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预后
- 冠心病患者miR-126、s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miR-126、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2月在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住院的CHD患者103例,依据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5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5例),另选取非CHD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并采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法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检测血浆miR-126和sVCAM-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患者sVCAM-1水平、Genisi评分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miR-126均低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5),且SAP组miR-126水平低于对照组,Gensini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和中重度病变患者miR-126分别低于单支病变和轻度病变患者(P<0.05),多支病变和中重度病变患者sVCAM-1分别高于单支病变和轻度病变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HD患者miR-126与病变冠状动脉支数(r=-0.536,P=0.007)、Gensini评分(r=-0.574,P=0.015)均呈负相关,sVCAM-1与病变冠状动脉支数(r=0.619,P=0.000)、Gensini评分(r=0.644,P=0.000)呈正相关,miR-126与sVCAM-1呈负相关(r=-0.685,P=0.000)。结论CHD患者存在明显的miR-126表达下调和sVCAM-1表达上调,且上述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或许可作为CHD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
- 杨南然王晓群刘晓晖方炳雄
- 关键词:冠心病MIR-126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 国产药物洗脱支架与进口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与进口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Nanoplus组和Endeavor组,每组各50例,并比较两组支架植入后效果。结果:Nanoplus和Endeavor两组间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血管病变单支、双支、三支、分叉、慢性闭塞、左主干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管直径和平均靶病变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为100%;Nanoplus组无血栓形成事件发生,Endeavor组发生1例亚急性血栓形成事件,且进行血运重建;Nanoplus组28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1例再狭窄,Endeavor组19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例有再狭窄,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noplus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满意的近、中期疗效。其与进口ENDEAVOR-Sprint药物洗脱支架比较无明显差异。
- 石兵黄玲王超群王晓群陈宋章陈允祥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药物支架血管成形术
-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BNP水平及其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BNP水平及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介入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BNP水平及心功能情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王晓群李绪洪黄燕妮李鉴舜
-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心病心衰BNP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