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苹
- 作品数:15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定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15年
- 目的提高对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认识。方法通过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果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常伴有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一种间叶性肿瘤。结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独特的间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肺部,发生于颈者罕见,需依靠病理组织学确诊,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治疗首选。
- 师苹杨红坡
-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头颈部肿瘤病例报告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iR-374b的表达及其潜在机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血清miR-374b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潜在诊断指标的可能性,并探究miR-374b在T2DM发病过程中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qRT-PCR技术,检测30例T2DM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miR-374b表达水平,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并且通过逻辑回归分析两组人群血清miR-374b对T2DM的辅助诊断价值。并且将miR-374b mimics转染进胰岛β细胞株MIN-6中,通过qRT-PCR检测miR-374b对促凋亡基因Bax和抑凋亡基因Bcl-2的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qRT-PCR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iR-374b在T2DM患者的血清中水平显著升高(P<0.01)。进一步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血清中miR-374b的表达水平是T2DM独立影响因素。细胞转染实验结果显示:miR-374b能显著促进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表达并且抑制抑凋亡基因Bcl-2的mRNA表达。结论:血清miR-374b高表达是T2DM患者潜在的非侵入性辅助诊断标志物及独立危险因素。MiR-374b表达量升高会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
- 师苹卢超郝丽美王培亢玉兰陈亚平丁玉芝杨伟然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荧光定量PCR
- 地奥司明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口服微粒化地张韶龙奥司明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临床收治的179例女性特发性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n=103例)及地奥司明治疗组(n=76例),地奥司明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微粒化地奥司明片,每次900mg,每日两次。分别在治疗后7d、15d、30d、60d及停药后30d进行小腿周径测量,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60d后有57例症状消失或基本恢复正常,37例仍有胀痛不适但较前明显减轻,9例无明显变化。随访30d有31例较停药前有所加重。地奥司明治疗组患者在治疗60d后有49例症状消失或基本恢复正常,23例仍有胀痛不适但较前明显减轻,4例无明显变化。随访30d有17例较停药前有所加重。两组间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差差异(P<0.05)。结论:口服微粒化地奥司明对女性特发性浮肿的近期疗效明确,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师苹杨红坡张韶龙
- 关键词:特发性浮肿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甲钴胺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胃轻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48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B组给予甲钴胺500μg,3次/d,加莫沙必利5mg,3次/d,饭前30min服用。A组在B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2次/d。疗程均为21d。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B组的77.08%(37/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师苹杨红坡
-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莫沙必利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mad1、BMP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人信号转导分子Smad1、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水平变化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该院接诊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型糖尿病Mogensen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NON)组、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MIC)组、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蛋白尿(MAC)组、晚期2型糖尿病肾病(CKD)组,每组20例。同时以2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mad1、BMP4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清蛋白(UAlb)、尿肌酐(Cr)、血肌酐水平,估算肾小球过滤率(eGF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5组UAlb/Cr比值、eGFR及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血清Smad1、BMP4水平按对照组、NON组、MIC组、MAC组、CKD组的顺序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mad1水平与UAlb/Cr、TC、TG、LDL-C均呈正相关(r=0.510、0.404、0.591、0.631,P<0.05),与HDL-C均呈负相关(r=-0.545,P<0.05);BMP4水平与UAlb/Cr、TC、TG、LDL-C均呈正相关(r=0.399,0.612、0.466、0.611,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416,P<0.05)。Smad1、BMP4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32、0.605,P<0.05)。结论Smad1、BMP4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师苹杨伟然卢超郝丽美王培亢玉兰陈亚平丁玉芝宋薇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骨形态发生蛋白4
- 胸腔镜手术对胸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清扫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7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术后第1天引流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能够在提高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且具有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杨红坡师苹
- 关键词:胸段食管癌胸腔镜手术淋巴结
-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重症胸外伤疗效的研究
- 杨红坡师苹张海红李哲恒屈银辉
- 近年来,胸外伤肋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其中主要为重症胸外伤、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极易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循环功能紊乱,病情复杂,易出现病情变化,甚至危及生命。该课题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创伤小,手术...
- 关键词:
- 关键词:肋骨骨折胸外伤内固定术治疗
-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研究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入的以多发肋骨骨折为主症的重症胸外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2例,对照组64例。手术组患者接受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诸如,年龄,性别,肋骨骨折数,入院时、治疗后2h、24h、48h、72h的疼痛指数,镇痛药用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例患者性别、年龄、平均肋骨骨折数、入院时疼痛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较对照组治疗后2h疼痛指数(5.45±0.94vs.6.81±0.99,P=0.004)、治疗后24h疼痛指数(4.67±1.03vs.5.94±1.15,P=0.000)、治疗后48h疼痛指数(3.93±0.92vs.5.75±1.29,P=0.000)、治疗后72h疼痛指数(2.83±0.96vs.5.45±1.25,P=0.000)均变小,镇痛药用量(P=0.000)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率(9vs.37,P=0.027)降低,住院天数(11.14±1.84vs.17.41±7.72,P=0.004)缩短。结论:较保守治疗而言,在治疗重症胸外伤时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 杨红坡师苹张海红李哲恒屈银辉
- 关键词: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重症胸外伤
- 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效果及与SUA Smad1蛋白脂蛋白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观察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T2DN)效果,分析T2DN与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Smad1蛋白、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72例T2DN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根据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统计早期糖尿病肾病(UAER 30-300mg/24h)、临床糖尿病肾病(UAER>300mg/24h)者例数,连续接受3个月的SGLT2抑制剂治疗(10mg/次,1d/次)后,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人群SUA、Smad1蛋白、脂蛋白的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上述因子与UAER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SUA、Smad1蛋白、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72例T2DN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0%(63/7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72%(7/72)。治疗后,T2DN患者SUA、Smad1蛋白、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经统计,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5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27例。治疗前,早期糖尿病肾病组SUA、Smad1蛋白及脂蛋白水平均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A、Smad1蛋白、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SUA、Smad1蛋白、脂蛋白表达与UAER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SUA、Smad1蛋白、脂蛋白在T2DN患者中呈高表达,经SGLT2抑制剂治疗可降低SUA、Smad1蛋白、脂蛋白的水平,不良反应低。临床通过检测SUA、Smad1蛋白、脂蛋白水平,可反映患者肾损伤程度,对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价值。
- 郝丽美宋薇王培亢玉兰陈亚平师苹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血尿酸脂蛋白
-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或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与比较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与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1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控制血糖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36例,B组37例和C组37例。A组予甲钴胺+维生素B1;B组予α-硫辛酸+甲钴胺+维生素B1;C组予依帕司他+甲钴胺+维生素B1。均连续3周给药,对治疗前后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总有效率77.77%,B组有效率94.59%,C组有效率91.89%;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3组间进行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维生素B1与硫辛酸联合甲钴胺、维生素B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功能,且明显优于甲钴胺加维生素B1治疗,但从经济学考虑首选依帕司他。
- 师苹杨红坡
- 关键词:依帕司他甲钴胺周围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