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凯旋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颅内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瘤
  • 4篇颅脑
  • 4篇膜下
  • 3篇术后
  • 3篇重症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脑损伤
  • 3篇复发
  • 2篇动脉瘤夹
  • 2篇动脉瘤夹闭
  • 2篇动脉瘤夹闭术
  • 2篇血管
  • 2篇血肿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术
  • 2篇营养指标
  • 2篇硬膜

机构

  • 9篇江阴市人民医...
  • 4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3篇闫凯旋
  • 8篇高恒
  • 5篇杨磊
  • 5篇吴伟
  • 4篇何亮
  • 4篇甄勇
  • 2篇陆玉萍
  • 2篇周新民
  • 2篇黄丽萍
  • 2篇李育平
  • 2篇申林海
  • 1篇徐玲
  • 1篇施学强
  • 1篇王书祥
  • 1篇宋燕波
  • 1篇叶富华
  • 1篇王建英
  • 1篇张楠
  • 1篇蒋静
  • 1篇赵少坤

传媒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现代医学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镇静水平在重型颅脑外伤中治疗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指导下不同镇静程度对重型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闫凯旋吴伟曹诚王沪旭杨磊高恒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脑电双频指数颅内压
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对重型脑损伤病人营养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病人的血糖和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作用。
闫凯旋吴伟曹诚王沪旭杨磊高恒
关键词:肠内营养免疫功能重症颅脑损伤
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对重型脑损伤病人营养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人的血糖和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本中心连续纳入60例STBI病人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分别应用TPFDM和TPF作为主要能量供应。在第1、7和14天分别监测所有病人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降钙素原(PCT)、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及血糖水平。对组间免疫相关指标、血清蛋白以及血糖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第一周平均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糖变异(BGV)差异显著(P<0.05),在第二周上述血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病人第一天所监测的IgG、IgA、IgM、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总白蛋白均低于正常范围,而PCT均高于正常水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七天,对照组与实验组PCT均较第一天下降,其余上述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但实验组上述指标上升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病人上述数据在第14天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F-DM对血糖影响显著优于TPF,可能对早期过度炎症及感染的控制产生积极影响,益于免疫功能的改善,但内在病理生理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闫凯旋曹铖杨磊王沪旭吴伟高恒
关键词:肠内营养重症颅脑损伤
硬脑膜包裹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术中瘤颈部破裂一例
2013年
患者女,59岁,因“突发意识障碍1h”于2012年10月收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平稳。入院时意识呈浅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分,Hunt-Hess分级Ⅳ级。头部CT检查提示,鞍上池、纵裂池、双侧侧裂池见条状高密度影,双侧侧脑室后角见少量积血(图1a)。头部CTA检查提示,左侧后交通动脉起始处见瘤样突起,约为12.3mm×5.2mm(图1b,1c)。患者在入院后2h接受“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经左侧翼点入路,在外科显微镜下开放额叶蛛网膜及视交叉池,缓慢释放脑脊液,使脑压逐步下降。剪开侧裂和蛛网膜及颈动脉池蛛网膜,显露左侧颈内动脉,探查见左侧床突上段后下方动脉瘤(图1d)。暴露瘤颈过程中,发生动脉瘤颈破裂出血,血流汹涌,通过双吸引器保证术野清楚(1支吸引器对准破裂口,另1支清除瘤体周围血液)。
于波闫凯旋甄勇宋炳伟何亮施学强申林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术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深度镇静联合亚低温治疗顽固性颅高压一例被引量:3
2017年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因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巳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难题,而TBI后顽固性颅高压更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镇静、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以及亚低温治疗为TBI后监测并控制颅高压的有效方式。
曹铖吴伟王沪旭杨磊闫凯旋黄丽萍陆玉萍高恒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亚低温治疗颅高压顽固性BRAIN颅脑创伤
IL-1α和IL-6在脑膜瘤和脊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脑膜瘤(IM)和脊膜瘤(SM)中IL-1α和IL-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M(IM组,118例)和SM(SM组,44例)中的IL-1α和IL-6表达水平,分析其组间及其病理分型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IM和SM病理分型的各亚型之间,IL-1α和IL-6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良性IM组的IL-1α阳性率为78.9%,高于良性IM组的33.3%(P<0.05);非良性IM组的IL-6阳性率为31.6%,与良性IM组的17.2%相仿(P>0.05)。结论IM与SM组织及其病理分型的IL-1α和IL-6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徐向东闫凯旋张恒柱高恒花晨闫可
关键词:脑膜瘤脊膜瘤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6
内镜和钻孔引流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endoscopic surgery,ES)和钻孔引流(burr hole drainage,BHD)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Septated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sC...
闫凯旋吴伟曹诚王沪旭杨磊高恒
关键词: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内镜手术核磁共振成像复发
两种抗栓泵治疗压力对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用压力抗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压力。方法将50例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拟行压力抗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同型号压力抗栓泵,治疗压力值A组设为30mmHg,B组为40mmHg,每次治疗60min,连续3d后评价效果。结果两组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颅内压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30min、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采用压力抗栓泵预防深静脉血栓设置30~40mmHg的治疗压力安全有效。
陆玉萍王建英宋燕波蒋静徐玲闫凯旋黄丽萍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颅内压预防护理
青年前交通动脉囊状动脉瘤复发一例
2012年
患者男,19岁。因"突发头痛伴呕吐2 d"于2012年1月收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入院前2 d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为持续性胀痛,以后枕部为重,无放射痛,有头晕,无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闫凯旋何亮李育平甄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青年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不同破裂点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IAR)的不同破裂点(瘤体、瘤颈及瘤顶)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q012年3月连续纳入的135例(148个动脉瘤)接受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价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进行评定。将发生IAR动脉瘤的不同破裂点作为影响因素,并对其与IAR患者不同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患者的148个动脉瘤夹闭术中,30例患者的3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瘤20.9%,占患者22.2%),其中破裂点发生在动脉瘤顶部9个、体部17个及颈部5个。17例患者GOS评分5分,8例4分,2例3分,1例2分,2例1分;预后良好者共25例,预后不良者共5例。IAR不同破裂点对于IAR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73,95%CI:6.764~18.344,P=0.006),其中25例瘤体、顶部破裂者中1例预后不良,5例瘤颈部破裂者中4例预后不良。结论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点对于IAR患者预后可产生明显影响,其中瘤颈部破裂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
闫凯旋高恒徐伟东周新民王其平徐向东吴伟叶富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预后前循环动脉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