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桓
- 作品数:30 被引量:25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在白藜芦醇诱导的大鼠心肌线粒体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是否通过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活性进而阻止线粒体通透性转移孔(mPTP)的开放来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大鼠胚胎心脏组织来源的H9c2细胞株,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白藜芦醇组、白藜芦醇+PKG抑制剂(KT5823)组和KT5823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Aattm)的变化及细胞内一氧化氮(NO)的含量。SABC法检测白藜芦醇对H9c2细胞GSK.3βser9位点磷酸化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磷酸化GSK-3β、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的表达水平。结果共聚焦显微镜测定Aattm结果显示,白藜芦醇组[减少到(81.9±1.1)%]能够抑制△ψm的减少,与对照组[减少到(38.6±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KT5823组AaYm[减少到(41.8±1.2)%]明显低于白藜芦醇组(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组的磷酸化GSK.3β及VASP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60.6±3.6)%和(157.9±1.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白藜芦醇+KT5823组的磷酸化GSK.3β及VASP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91.6±5.6)%和(98.0±0.5)%]明显低于白藜芦醇组(P〈0.01)。KT582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BC结果进一步显示,白藜芦醇组GSK-3βSer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NO的结果显示,白藜芦醇组DAF-FM的绿色荧光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1.2±5.3)%和(77.0±5.4)%]。结论白藜芦醇通过cGMP/PKG信号通路抑制GSK-3β活性,进而阻止mPTP的开放来保护心脏。NO可能未参与白藜芦醇的线粒体保护作用。
- 贺永贵孙玉洁谢宇曦郑桓张义东郭静习瑾昆
- 关键词:心肌线粒体糖原合成酶激酶3白藜芦醇
- 拇收肌腱弓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
- 2002年
- ①目的 观察尺神经深支与拇收肌腱弓之间的关系,探讨尺神经深支在拇收肌腱弓处受卡压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②方法 对48例成年人的手标本进行解剖,充分暴露拇收肌、掌深弓及尺神经深支,对拇收肌起始部的弓形纤维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结果进行处理。③结果 发现48例标本中43.75%(21例)有弓形纤维结构;其中形态呈膜样的占71.43%(15例),形态呈索带状的占28.57%(6例)。弓形纤维结构平均长(3.9±0.4)mm。④结论 部分人在拇收肌起始处有弓形纤维结构,即拇收肌腱弓,在此形成神经血管腔隙。手外伤使其受损时腔隙内压增高,尺神经深支受压,导致拇指运动障碍,形成尺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该征可在第3掌骨基底部切开腱弓减压。
- 郑桓吕志伟张志勇
- 关键词:发病机制
- 健侧C7神经移位时健侧C7神经吻合口至效应器长度的测量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 王斌刘伟郑桓张志刚刘德群马铁鹏李春江尹佳丽杨焕友张文龙
- 关键词:臂丛神经正中神经返支尺神经深支
- 明胶/壳聚糖创面敷料对新鲜创面收缩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一种透明型明胶/壳聚糖敷料对新鲜创面的收缩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美容整形科完成。将壳聚糖溶解于适宜的稀酸溶液中,加入溶解于水的明胶,并加入一种适宜的增塑剂,充分搅拌混合,流涎法铺膜。制成明胶/壳聚糖(g/g)分别为5∶10(盐酸溶解),10∶10(分为盐酸和乳酸溶解),15∶7(盐酸溶解),明胶/壳聚糖/甘油(g/g)分别为10∶10∶4(分为盐酸和乳酸溶解),10∶10∶6(盐酸溶解)7种膜。在24只成年大鼠的背部作一新鲜创面,切至皮下组织层,面积为4cm×4cm。分别将不同制法的7种明胶/壳聚糖膜与创面自然贴附,不借助其他敷料覆盖其上。以凡士林纱布贴附为对照。每种敷料贴3只鼠创面处。黏附能力的分级在置于创面后即刻,3,4,7d测量评估:黏附面积<50%为较差,50%~69%为一般,70%~90%为良好,>90%为优秀。观察不同制法的明胶/壳聚糖膜用于新鲜创面的收缩性及抑制新鲜创面的收缩性,抑制收缩率=[创面长(mm)×创面宽(mm)/原长(mm)×原宽(mm)]×100%。结果:24只大鼠所有创面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制法的明胶/壳聚糖膜对新鲜创面的黏附性:0~4d明胶/壳聚糖膜黏附面积均达到优秀(>90%)和良好(75%)。7d,伤口边缘的黏附逐渐减弱,渗出物和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动物的活动导致膜的周边与伤口分离。②不同制法的明胶/壳聚糖膜用于新鲜创面的收缩性:4h收缩为38.0~40.5mm。③不同制法的明胶/壳聚糖膜抑制新鲜创面的收缩性:7d收缩率,凡士林纱布为69.2%,乳酸溶解明胶/壳聚糖膜为85.2%,盐酸溶解明胶/壳聚糖膜为100.1%。明胶/壳聚糖膜抑制新鲜创面的收缩性效果好于凡士林纱布。结论:明胶/壳聚糖膜用于新鲜创面时,具有延缓收缩的能力。有些明胶/壳聚糖膜有轻微的收缩,是由于甘油的复脱水作用促进了收缩,用乳酸溶解壳聚糖比用盐酸溶解的膜更易导致收缩,故
- 黄治林姜广建郭万厚孟令军谢艾玲张义东郑桓冯辉利
- 关键词:明胶壳多糖伤口愈合
- 一种定量估测动脉粥样斑块分布的方法被引量:1
- 1997年
- 一种定量估测动脉粥样斑块分布的方法李忠民郑桓田清友于风山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唐山063000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发生在动脉内膜的不同部位,有文献报道认为血流动力学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1〕。为了更精确地说明这种形态学分布特征,我们...
- 李忠民郑桓田清友于风山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病理解剖学
- 辛伐他汀对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体外培养的成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健康成人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培养,传代后骨分化诱导组和脂肪分化诱导组分别添加10-7mol/L的辛伐他汀,同时进行空白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录因子Cbfa1在成骨细胞中的分化,PPARγ2和LPL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ALP比活性;流式细胞仪、油红O(oilredO)染色检测细胞成脂分化能力。[结果]骨分化诱导组Cbfa1表达(P﹤0.01)、ALP比活性(P﹤0.05)均高于对照组,脂肪分化诱导组PPARγ2(P﹤0.01)、LPL(P﹤0.05)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脂肪细胞计数及脂肪细胞形成脂滴能力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10-7mol/L辛伐他汀能促进Cbfa1的表达,增强成骨细胞ALP比活性和细胞外基质矿化;抑制PPARγ2、LPL的表达及脂肪细胞分化。
- 吕志伟张柳郑桓白宇
- 关键词:辛伐他汀脂细胞CBFA1PPARΓ2
- 拇收肌腱弓的应用解剖
- 拇收肌起点处有两个头,即横头和斜头,二者之间有一窄隙,尺神经深支恰好从中穿过。若此处受损伤,可致尺神经深支嵌压性损害,出现患侧手笨拙无力,拇收肌萎缩等尺神经损害症状。本文探讨尺神经深支在拇收肌腱弓处受嵌压的发病机理,并为...
- 郑桓蒲四庆张志勇吕志伟
- 关键词:拇收肌尺神经深支
- 文献传递
- 人参皂甙Rg1通过P38信号通路影响帕金森病MPTP模型小鼠黑质COX-2的表达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研究P38信号通路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对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调控作用,以探讨导致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失活的可能机制,以及人参皂甙Rg1对P38信号通路的影响和对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PTP制备亚急性PD小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COX-2,前列腺素E2(PGE2)以及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变化;并观察给予人参皂甙Rg1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在MPTP第3次注射后6 h,黑质区p-P38,COX-2,PGE2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1)。在MPTP第5次注射后24 h,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显著丢失60%(P<0.01);经人参皂甙Rg1处理后,模型小鼠PD症状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在MPTP第3次注射后6 h,黑质区p-P38,COX-2,PGE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在MPTP第5次注射后24 h,TH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仅下降30%。结论P38通路在亚急性PD模型早期对黑质COX-2表达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人参皂甙Rg1可影响P38信号通路及C0X-2的表达而对小鼠多巴胺神经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 王茜郑桓张作凤张宇新
- 关键词:帕金森病前列腺素E2磷酸化P38人参皂甙RG1
- 肱三头肌外侧头神经肌支和血供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为肱三头肌外侧头的神经肌支移位和游离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对肱三头肌外侧头的神经肌支和血管进行详细解剖观测。结果 :外侧头肌支数 2~ 4支 ,一般为 3支。入肌部位位于大圆肌腱下缘 ( 5 .3 1± 2 .0 1)、( 6.0 6± 1.2 1)、( 5 .96± 1.0 )cm ,横径分别为( 1.4± 0 .5 )、( 1.2± 0 .2 )、( 1.9± 0 .9)mm。肌皮神经肱二头肌平均 2个肌支 ,入肌部位分别在大圆肌下缘以下 ( 4 .2 1± 1.66)和 ( 4 .5 8± 1.3 2 )cm ,横径为 ( 1.4± 0 .6)和 ( 1.2± 0 .8)mm。腋神经入肌部位在大圆肌下缘以上发出。肱三头肌外侧头血供来源于肱深、旋肱后及部分近侧肌支 ,且均与肱深血管有关。结论 :肱三头肌外侧头肌支有足够长度和横径 ,在肌门处可无张力移位至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及部分腋神经肌支。
- 王斌邵新中郑桓卢爱东李淑芹李康华
- 关键词:神经移位肌皮瓣
- 膝横韧带的应用解剖被引量:3
- 2002年
- 1目的 针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膝关节疾病提供解剖学资料 ,观察并测量膝横韧带的位置、起止和大小。 2方法 对经过福尔马林处理的成年人尸体的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3结果 膝横韧带呈圆索状 ,水平位 ,横行连结内、外侧半月板前端 ,其出现率为 ( 6 4.5± 5 .9) % ,平均长度为 ( 39.1± 3.9) mm,平均宽度为 ( 4 .5± 0 .5 ) mm,平均厚度为 ( 3.1± 0 .3) mm。 4结论 膝根韧带出现率较高 ,且较为恒定。在运动过程中对膝关节的稳定起一定作用 。
- 郑桓魏子峰吕志伟
- 关键词: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