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清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45 H指数:4 供职机构: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社会学 更多>>
一种面向帕金森患者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的长期随访方法 本发明涉及经颅刺激治疗随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帕金森患者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的长期随访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帕金森患者在每次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前后的随访过程中每次随访检查的体征数据,通过分析患者每次治疗前后随访中的体征数据,初... 罗琴 石强 龚清平 朱晓娟 侯吉亮 黄林 黄文佳 何婷婷 杨俊 范燨月小剂量他克莫司与复合益生菌制剂联合治疗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观察小剂量他克莫司与复合益生菌制剂联合治疗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相关自身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M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两组均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合益生菌制剂。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炎症因子(TNF-α、IL-6、IL-10)、免疫功能(CD3+、CD4^(+)和CD8^(+)细胞水平、CD4^(+)/CD8^(+)比值)、相关细胞因子(AChR-Ab、MuSK-Ab、TGF-β1)以及QMG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TNF-α、IL-6、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IL-10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两组AChR-Ab、MuSK-A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TGF-β1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AChR-Ab低于对照组、TGF-β1高于对照组(P<0.05)、MuSK-Ab水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细胞水平以及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CD8^(+)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CD4^(+)和CD4^(+)/CD8^(+)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CD3细胞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QMG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QM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他克莫司与复合益生菌制剂联合治疗MG患者可以降低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缓解MG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 龚清平 罗琴 石强关键词:他克莫司 重症肌无力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帕罗西汀联合问题解决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问题解决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联合问题解决疗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治疗12周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12周后HAMD、C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HAMD评分及CSS评分较治疗后6周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ADL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问题解决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其能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并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龚清平关键词:帕罗西汀 脑卒中后抑郁 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前30 min速率设定为0.4μg/(kg·min),此后0.1μg/(kg·min)持续泵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30 m L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邱涛 戴晓艳 黄琳明 肖华 王娟 邓小勇 附生麒 龚清平关键词: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BARTHEL指数 基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NLR、PLR水平构建预测其并发心源性脑梗死的列线图模型 2025年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预测其并发心源性脑梗死(CC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260例NVAF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随访1年CCI发生情况分为单纯NVAF组、并发CCI组。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NLR、PLR,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NVAF患者外周血NLR、PLR与其并发CCI的关系;应用R(R4.1.0)软件包及rms程序包,建立外周血NLR、PLR水平预测NVAF患者并发CCI的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列线图预测NVAF患者并发CCI的价值。结果260例NVAF患者,72 h内并发CCI 63例,发生率为24.23%。并发CCI组CHADS2评分及PLT、NC、PLR、NLR水平高于单纯NVAF组,LVEF、LYM水平低于单纯NVAF组,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吸烟患者占比高于单纯NVAF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ADS2评分高、合并高血压、吸烟、PLR、NLR高水平是NVAF患者并发CCI的危险因素(OR>1,P<0.05),LVEF高水平是NVAF患者并发CCI的保护因素(OR<1,P<0.05);列线图内部验证C-index值0.978,绘制ROC曲线检验列线图预测NVAF患者并发CCI的价值,AUC为0.982(95%CI 0.964~1.000),敏感度0.919,特异度0.980,约登指数0.899。结论基于NVAF患者外周血NLR、PLR水平构建列线图能够有效预测患者CCI发生风险。 严华 林燕 龚清平 龚柳盛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心源性脑梗死 列线图 不同类型睡眠障碍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寻帕金森病(PD)患者不同睡眠障碍类型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筛查区分有无睡眠障碍及其类型,包括失眠、白天过度嗜睡(EDS)、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不宁腿综合征(RLS)、睡眠呼吸暂停(SDB)。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估认知功能,分析睡眠障碍与PD认知损害的关系。结果112例患者中,有睡眠障碍103例(92.0%)。不同类型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分别为:RBD 62.5%、失眠51.8%、EDS 18.8%、RLS 9.8%、SDB 4.5%。其中,双重睡眠障碍52例(以失眠+RBD居多)。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职业、失眠、RBD、EDS、RLS是MoCA量表评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年龄、学历、职业、失眠、RBD、EDS、RLS、SDB是P300潜伏期的影响因素(均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MoCA与失眠、RBD、EDS、RLS呈负相关(均P<0.05),与SDB无相关性(P=0.147);P300潜伏期与失眠、RBD、EDS、RLS、SDB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失眠、RBD、EDS、RLS是MoCA量表评分的影响因素;年龄、学历、失眠、RBD、EDS、RLS、SDB是P300潜伏期的影响因素。结论睡眠障碍是PD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以RBD发病率最高且影响最显著;临床不可忽视PD患者的睡眠障碍症状,尽早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预防认知损害的发生。 罗琴 石强 龚清平 李红梅 邱涛 肖华 黄林关键词: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 影响因素 一种面向帕金森患者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的长期随访方法 本发明涉及经颅刺激治疗随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帕金森患者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的长期随访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帕金森患者在每次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前后的随访过程中每次随访检查的体征数据,通过分析患者每次治疗前后随访中的体征数据,初... 罗琴 石强 龚清平 朱晓娟 侯吉亮 黄林 黄文佳 何婷婷 杨俊 范燨月遇到了急性脑梗塞的病人该如何应对 2020年 在生活中,相信大家通过一些途径也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对急性脑梗塞疾病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是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突然发作,如何急救才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学习。脑梗塞患者发病后抢救是否及时,处理是否得当,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如果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不论是自己的家人还是街边的陌生人,我们倘若能够懂得这个知识将可以带给脑梗塞患者一次新生命的拯救。 龚清平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后半规管管石症和嵴顶结石症复位眼震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总结后半规管耳石在Epley复位第5位置(从仰卧位到坐起时)出现的四种眼震形式,总结其意义。方法:行Dix-hallpike试验明确诊断后半规管耳石,应用SRM-Ⅳ治疗仪描记在Epley复位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眼震,并观察复位第5步骤出现的眼震。符合PC-BPPV的入组患者共223例。将复位第5步骤出现不同的眼震分为四类,并讨论其临床意义。结果:(1)出现与诱发眼震方向一致的眼震,提示复位成功,共128例(57.4%)。(2)出现同侧前管兴奋性眼震,垂直成分相反、但旋转成分一致的眼震,也提示复位成功,共35例(15.7%)。(3)出现对侧前管兴奋性眼震,垂直和旋转成分均相反的眼震,提示复位不成功,共36例(16.1%),考虑后半规管顶石症或复位时耳石朝壶腹嵴方向流动所致,此时再次行2~3次Epley复位或Semont快速复位,可获成功。(4)如果旋转垂直性眼震消失后,患者仍诉眩晕,再行Roll-test试验时出现单纯水平性眼震,共24例(10.8%),提示耳石异位,再次行Barbecue复位,水平眼震可消失。后半规管管石症Epley 1次复位成功率(83.2%)高于嵴顶耳石症(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98,P<0.01)。后半规管管石Epley复位成功平均次数(1.06±0.233)少于嵴顶耳石(2.08±0.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8,P<0.01)。结论:后半规管耳石复位时,根据不同眼震形式,可评价临床疗效。后半规管管石症行Epley 1次复位成功率高于嵴顶耳石症。 龚清平 龚清平 张扬 李远军 徐先荣关键词:眩晕 后半规管 眼震 预后 “氧-针-康”综合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观察“氧-针-康”综合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单中心的研究方法,从2017年1月—2019年1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120例,随机分为氧-针-康组、西药组、针康组各40例。氧-针-康组在高压氧舱治疗期间融入针刺、康复训练、五行音乐疗法多种干预手段,西药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丁苯酞软胶囊口服,针康组给予头针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3组均治疗4周。观察3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MMSE评分、WMS评分、Barthel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脑血流速度(左右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变化,统计3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MMSE评分、WM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清IGF1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TC、TG、LDL-C、CRP、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左右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P均<0.05)。氧-针-康组MMSE评分、WMS评分均明显高于西药组和针康组(P均<0.05);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但与针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针-康组和西药组血清TC、TG、CRP、Hcy水平均明显低于针康组(P均<0.05),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针康组(P均<0.05);氧-针-康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血清TC、TG、IGF-1、Hcy水平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氧-针-康组各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西药组和针康组(P均<0.05),针康组左右椎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西药组(P均<0.05)。氧-针-康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和针康组(P均<0.05),西药组和针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针-康” 罗琴 石强 龚清平 王岗关键词:脑卒中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高压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