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菲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海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转染CXCR7重组质粒对膀胱癌5637细胞株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转染趋化因子受体CXCR7对膀胱癌细胞株563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CXCR7表达质粒转染膀胱癌5637细胞,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盐比色法(MTT)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与未转染组进行比较.结果 成功构建了CXCR7慢病毒表达载体.与空质粒组相比,转染CXCR7重组质粒能促进膀胱癌5637细胞中CXCR7的表达,通过MTT表明转染重组质粒组加强细胞的增殖能力和Transwell法检测表明穿过的细胞数显著增加,高表达CXCR7能够促进5637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CXCR7的高表达能提高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提示CXCR7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曹倪豪周飞陆伟刘宁杨菲
- 关键词:膀胱肿瘤质粒
- 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究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机制,为浅表性膀胱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和复方苦参注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肝功能与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肝功能与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D8^+、细胞因子(IFN-γ与IL-2)、肝功能(AST和ALT)与肾功能(BUN和Cre)显著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与CD4^+/CD8^+)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6和CRP)显著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联合治疗后联合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与CD4^+/CD8^+)、细胞因子(IFN-γ与IL-2)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细胞因子(TNF-α、IL-6和CRP)、CD8^+、肝功能(AST和ALT)与肾功能(BUN和Cre)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提高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反应以及降低化疗药物毒性,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曹倪豪周飞张锦华宋杰赵卫杨菲杨剑波
-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复方苦参注射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羟基喜树碱单次大剂量灌注与术后多次常规剂量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比较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比较TURBT术中羟基喜树碱单次大剂量灌注与术后多次常规剂量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浅表性膀胱癌101例均行TURBT术。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49例),手术结束时立即单次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30 mg;第2组(52例),术后1周开始灌注,剂量20 mg,第周1次,8次后改为每月1次,至术后24个月。比较它们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随访36个月,第1组和第2组总复发率分别为18.4%和15.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第1组和第2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2.2%和30.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羟基喜树碱术中单次大剂量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与术后多次常规剂量灌注化疗效果相当,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费用少。
- 张锦华周飞杨菲
- 关键词:膀胱肿瘤羟基喜树碱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