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倩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结节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组织成像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缺乏
  • 2篇良恶性
  • 2篇结节
  • 2篇恶性
  • 2篇病患
  • 2篇成像
  • 2篇触诊
  • 1篇电针
  • 1篇电针治疗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减少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8篇张倩
  • 2篇范圣瑾
  • 2篇吴长君
  • 2篇赵磊
  • 2篇姚烨
  • 2篇陈琪
  • 2篇腾飞
  • 2篇李海涛
  • 2篇李丹丹
  • 1篇张庆江
  • 1篇周晋
  • 1篇赵艳红
  • 1篇王伟华
  • 1篇白帆
  • 1篇吴伟华
  • 1篇王亚卓
  • 1篇马铭
  • 1篇李欣
  • 1篇东颖
  • 1篇孙晶

传媒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3篇2016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骨髓干酪增殖性结核伴全血细胞减少个案一例
患者,男,64岁,以"发热一月余,加重伴纳差二天"入院,既往有腰椎结核病史,曾行二次腰椎结核手术.血常规为全血细胞减少;MRI检查:考虑L1~4椎体结核伴周围软组织肿胀(以L2-3椎体为著),腰椎退行性改变L5-S1间盘...
赵艳红东颖孙晶白帆张倩王会铭宋蕾杜雅茹周晋
高剂量乌司他丁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脓毒症患者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高剂量乌司他丁对中性粒细胞缺乏伴脓毒症(粒缺脓毒症)患者炎症指标、脏器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肿瘤重症监护病房(hemat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HCU)收治的104例粒缺脓毒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UTI组)和非乌司他丁组(对照组),经筛选最终入选UTI组33例,对照组36例。UTI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40万U,2次/d,治疗7 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间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天,仅UTI组IL-6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IL-6、两组PCT和CRP以及SOFA评分均升至峰值;治疗后第2~7天,两组上述指标均呈持续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UTI组CRP水平及SOFA评分下降更明显(P=0.042,P=0.034);两组间PCT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比较,UTI组的7 d死亡率较低(P=0.049)。结论:高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粒缺脓毒症疗效较好,可改善粒缺脓毒症早期高炎症反应导致的脏器损伤,从而延缓疾病进展,降低粒缺脓毒症患者的7 d死亡率,但未降低28 d死亡率。
卢冬雪李海涛张东阳李丹丹付金月张倩范圣瑾
关键词:乌司他丁中性粒细胞缺乏脓毒症
声触诊组织成像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研究
目的评价声触诊组织成像(VTI)硬度分级法和面积比值法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及其诊断效能的比较。方法采用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获得79个乳腺结节的VTI图像,分别由硬度分级法和面积比值法对结节的良恶性进行评价,其中硬度分级...
陈琪吴长君姚烨腾飞赵磊张倩
关键词:乳腺结节分级法
文献传递
声触诊组织成像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研究
陈琪吴长君姚烨腾飞赵磊张倩
多发性抽动障碍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调查多发性抽动障碍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122例多发性抽动障碍患儿父母进行测评。[结果]多发性抽动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91.52±9.74)分,处于较高水平,积极应对与疾病不确定感复杂性呈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与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对多发性抽动障碍患儿母亲的疾病不确定感进行评估并给予个体化干预,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应对水平。
王亚卓马铭张倩
关键词:父亲母亲疾病不确定感
血液重症监护病房伴脓毒症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5年
目的分析血液重症监护病房(HCU)伴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脓毒症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CU收治的伴脓毒症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45例伴脓毒症血液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88例伴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组),157例不伴中性粒细胞缺乏(非粒缺组)。急性白血病在粒缺组更为常见(55.68%,49/88)。在转入HCU时,与非粒缺组相比,粒缺组生命体征不稳定,全血细胞计数较低,炎性指标和SOFA评分较高,脓毒性休克较多见[53.40%(47/88)对36.94%(58/157),P<0.05],肌酐(120.00µmol/L对77.10µmol/L,P<0.01)、总胆红素(24.70µmol/L对17.90µmol/L,P<0.01)和脑钠肽水平(567.90 ng/L对134.50 ng/L,P<0.01)较高。在HCU治疗期间,与非粒缺组相比,粒缺组死亡率较高[46.59%(41/88)对32.48%(51/157),P<0.05],脓毒性休克是主要死亡原因(70.73%,29/41);粒缺组革兰阴性菌[55.68%(49/88)对36.30%(57/157),P<0.01]和真菌[14.77%(13/88)对6.36%(10/157),P<0.05]较多见,肺部感染较少(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粒缺组确诊脓毒症后28天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非粒缺组[(53.9±5.3)%对(67.7±3.7)%,P=0.031]。结论与非粒缺脓毒症患者相比,HCU中伴粒缺脓毒症血液病患者病情较重,更容易发生器官功能障碍和脓毒性休克,死亡率更高。
李海涛卢冬雪李丹丹张东阳付金月张倩范圣瑾
关键词:粒细胞缺乏脓毒症血液病
纳支法配合腰骶部电针治疗卒中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年
观察应用纳支法配合电针对中风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影响,研究时间因素及电针频率对卒中后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脑血管病变引起的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纳支法结合电针治疗,治疗1组电针频率为2Hz,治疗2组电针频率为4Hz;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对照1组电针频率为2Hz,对照2组电针频率为4Hz。每日1次,每次 30 min,治疗5周。观察4组治疗前后日失禁次数和膀胱最大容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4组经过5周治疗后,膀胱最大收缩压、膀胱最大容积、膀胱充盈初始量及日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指标治疗1组较对照1组改善明显,治疗2组较治疗1组有改善,对照2组较对照1组有改善,治疗2组较对照2组改善明显,结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结合纳支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优于单纯电针,电针频率4Hz效果优于电针频率2Hz。
王伟华张倩张庆江韩易闯
关键词:纳支法电针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
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谱的影响
张倩许宗英李欣吴伟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