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小麦pPLA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25年
- pPLA类磷脂酶是催化磷脂底物水解的基础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小麦中挖掘并鉴定到93个小麦TapPLAs,亚细胞定位预测多为叶绿体与细胞质定位。系统进化分析与拟南芥、水稻的分类结果一致,基本分为三个亚组,其中TapPLA75与水稻直立型密穗基因编码蛋白DEP3/pPLA-Ⅲδ为同一分支,且蛋白序列相似性极高。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小麦pPLA基因家族具有多种激素响应元件及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利用小RNA数据库预测发现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的tae-miR5384-3p与tae-miR9780可调控多个小麦pPLA家族基因。小麦表达谱数据分析发现,TapPLA13与小麦单倍体诱导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类似,均为穗发育早期特异表达基因。非生物胁迫下TapPLAs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TapPLA75在多种非生物胁迫下均上调表达。激素诱导表达分析显示TapPLA28在SA、JA及ABA处理下均上调表达。本研究将为进一步分析小麦TapPLAs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马锦绣左静红权威王伟伟赵昌平
- 关键词:小麦生物信息学分析非生物胁迫
- 普通小麦TaTPR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具有TPR基序的蛋白质被认为能够介导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周期调控、转录调控、过氧化物酶等蛋白质的运输、信号传导和蛋白质折叠等。为了在小麦分子育种研究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小麦中克隆得到1个TPR类基因,命名为TaTPR1。该基因ORF长度972bp,推测编码包含323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4.9kD,理论等电点为5.89。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在142-207区和207-274区分别含有TPR类基因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TPR_16和TPR_11)。进化和聚类分析表明,小麦TaTPR1基因与粗山羊草AtTPR15基因、乌拉尔图小麦TuTPR15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近,蛋白相似度分别为91.28%和91.55%。Real-time PCR表达特性分析显示,该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在根、茎、叶中均表达;幼苗期茎中表达量较高,随幼苗的生长,茎中表达量上调显著;该基因表达受高盐的强烈诱导,也受水分、低温和外源ABA胁迫诱导。
- 洪琳徐磊马锦绣高世庆权威唐益苗赵昌平
- 关键词:小麦非生物胁迫荧光定量PCR
- 外引小麦种质资源HMW-GS组成及品质评价被引量:7
- 2020年
- 为有效利用外引小麦种质资源,本研究对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法国、巴基斯坦等区域的393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品质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23种亚基类型和50种亚基组合类型;资源品质评分在4~10分之间,平均为7.68分,其中品质评分为10分、9分、8分的材料分别有74份、76份、96份,包含的亚基组合类型分别有8种、2种、14种,品质评分为8分及以上的材料共计246份,占总材料的62.6%;此外,9份材料检测出新的亚基及组合类型:F14(2*,14*+15*/6*+16*,Null)、F33(2*,14*+15*/6*+16*,Null)、C119(1,7*+16*,5+10)、C120(Null,7*+16*,5+10)、C125(2*,7+8,5′+10)、C51(2*,7+9,5′+10)、O13(2*,7+16,2+12)、O17(2*,7+16,2+12)和P27(2*,7+18,2+12)。总体上这些外引材料优质亚基分布频率高、组合类型丰富,可作为优异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并为我国小麦品质改良提供材料基础及理论依据。
- 权威马锦绣庞斌双左静红张立平张风廷赵昌平
- 关键词:小麦HMW-GS
-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相关指标的杂种优势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探究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代谢相关指标的遗传差异,选用了5个不同氮效率的小麦品种及其组配的6个杂交F_(1),设置低氮(LN,0.4 mmol·L^(-1))和正常供氮(CK,4.0 mmol·L^(-1))两个氮水平,研究不同氮处理下小麦苗期形态、抗氧化酶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差异,并对其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根鲜重在低氮水平下明显高于正常氮水平,6个F1的杂种优势表现为超中亲或偏低亲优势;苗鲜重在低氮水平下低于正常供氮水平,其F1杂种优势表现为中亲优势。两种氮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氮低效品种,6个杂交F_(1)的上述6种酶活性大多表现出正向杂种优势。正常氮水平下,小麦叶片MDA含量低于低氮水平;低氮水平下,6个F1的MDA含量杂种优势表现为超中亲或偏低亲优势。两种氮水平下,6个F1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正向杂种优势,其中低氮水平下,表现为超亲优势。综上所述,低氮条件下,氮高效品种较氮低效品种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潜力;利用氮高效品种作为亲本能提高杂交F1的氮利用效率,可用于小麦氮高效育种。
- 王汉霞马巧云单福华田立平权威张胜全
- 关键词:小麦氮效率氮代谢生理指标杂种优势
- 我国部分审定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及基因型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为了解我国小麦品种的品质相关基因分布及品质性状表现,本研究针对近年来我国审定的530份小麦品种,进行容重、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和稳定时间等性状的分析,同时利用13个品质相关的KASP标记检测基因型,明析不同的品质种植区域内的审定品种优异品质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布及聚合情况。检测的优异品质基因等位变异在不同区域间的分布不均衡,其中1BL/1RS(-)、1Ax 1/1Ax 2*、Pinb-D1b和Pinb-B2b优异等位变异在品质区域间分布频率呈显著性差异,而1Bx17+1By18、TaPsy-D1a和TaPod-A1b等优异等位变异的分布在区域间无差异;同时进行多个优异等位变异聚合情况分析发现:5个面筋质量相关基因中筛选出同时含有1B/1R(-)、1Ax 1/1Ax 2*,1Dx5+1Dy10、glu-B3g+4个优异等位变异的材料12份;3个籽粒硬度相关基因中未检测到同时含有Pina-D1b、Pinb-D1b和Pinb-B2b的材料,检测到含有Pina-D1b/Pinb-B2b组合的材料16份,含有Pinb-D1b/Pinb-B2b组合的材料88份。5个籽粒颜色相关基因中同时聚合5个优异等位变异的材料10份。检测的13个品质相关基因KASP标记中,未发现聚合11个以上优异等位变异基因的材料,聚合10个优异等位变异基因的材料有4份,聚合9个优异等位变异的材料有16份。品质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区域间品质指标值也存在区域性的差异,且稳定时间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指标不协调。面筋品质相关基因优异等位变异1BL/1RS(-)、1Ax1/1Ax2*和1Dx5+1Dy10在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品种间的分布频率呈极显著差异,且与品质表现呈极显著正相关。
- 权威马锦绣华正蓉左静红王伟伟王俊稳张立平庞斌双赵昌平
- 关键词:小麦品质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