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苏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皮肤
  • 4篇细胞
  • 3篇蛋白
  • 2篇特应性
  • 2篇细胞癌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基底
  • 2篇基底细胞
  • 2篇基底细胞癌
  • 2篇激光
  • 2篇CD44V6
  • 2篇EZRIN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点阵激光
  • 1篇点阵铒激光
  • 1篇动力疗法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机构

  • 12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12篇蒋苏
  • 6篇李东霞
  • 5篇吕新翔
  • 1篇刘洋
  • 1篇张娟
  • 1篇张蕾
  • 1篇李鹏
  • 1篇杨丽敏
  • 1篇田海珍
  • 1篇苏仁娜

传媒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充质干细胞介导VEGF/p38MAPK信号通路对缺血再灌注褥疮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缺血再灌注褥疮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P4代脂肪来源的MSCs,分别用成骨和成脂分化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成骨分化10 d后对细胞进行茜素红染色,成脂分化14 d后对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阳性标志物以及阴性标志物。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褥疮模型组(Model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MSCs治疗组(MSCs组),每组10只,采用磁铁加压法建立缺血再灌注褥疮模型。计算创面愈合率并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褥疮处皮肤组织病理损伤;免疫荧光观察大鼠褥疮处皮肤组织CD31和α-SMA标记的血管数量变化;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6、TNF-α和VEGF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褥疮处皮肤组织中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成骨诱导后的MSCs可见深红色钙盐沉积,成脂诱导后的MSCs呈红色串珠样,MSCs阳性表达CD44、CD105和CD90,且阴性表达HLA-DR、CD34、CD19和CD45。MSCs治疗增加缺血再灌注褥疮大鼠创面愈合率,改善大鼠褥疮处皮肤组织病理损伤,增加大鼠褥疮处皮肤组织CD31和α-SMA标记的血管数量,降低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并增加VEGF水平,降低褥疮处皮肤组织中p38MAPK蛋白表达。结论MSCs治疗加快褥疮创面修复、改善创面组织病理损伤、促进创面组织血管生成并抑制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并下调p38MAPK有关。
彭慧蒋苏苏仁娜
关键词:VEGF创面修复
皮肤肿瘤中Ezrin/P-ezrinCD44v6表达及BBR抑制A431细胞增殖的体外研究
李东霞蒋苏张娟
基底细胞癌和鳞癌是常见皮肤恶性肿瘤,但生物学行为却大不相同,SCC具有很强的浸润转移能力,BCC则局部组织破坏性很强,却极少转移。转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埃兹蛋白是埃兹蛋白、根蛋白和膜突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为上皮细...
关键词:
关键词:皮肤肿瘤基因治疗方法
护理人员术前宣教认知度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术前宣教被认为是病人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它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更为重要和迫切。大量研究表明,术前宣教对手术效果有积极的影响,如降低焦虑水平、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和镇痛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和依从性[1]。毫无疑问.
彭慧田海珍蒋苏
关键词:术前宣教问卷调查
PBL教学模式结合皮肤镜影像数据库在皮肤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皮肤性病学是独立于内科学、外科学而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一门医学必修课。指导学生认知与鉴别典型皮损是皮肤科教学重点。本研究将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皮肤镜影像数据库相融合,旨在提高皮肤科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探索皮肤科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
白爽张宇鹏蒋苏吕新翔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皮肤镜影像数据库
基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探讨黄连素对特应性皮炎大鼠皮肤病理变化的治疗作用
2025年
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黄连素对特应性皮炎(A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正常大鼠)、对照组(构建AD模型,50 mg/kg黄连素治疗)以及实验组(构建AD模型,200 mg/kg黄连素治疗)。干预1 d、7 d、14 d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IL)-4、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I3K、p-PI3K、Akt、p-Akt、NF-κB p65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干预1 d、7 d、14 d时,对照组血清IL-4、IL-13、TNF-α水平及PI3K、p-PI3K、Akt、p-Akt、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干预7 d、14 d时,实验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4 d时,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皮肤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表皮层增厚,角质层过度角化,棘层肥厚,真皮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大鼠皮肤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黄连素可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AD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皮肤组织病理损伤。
蒋苏李东霞吕新翔崔艳红吕李婷
关键词:特应性细胞因子类皮肤组织
Ezrin蛋白及其磷酸化与CD44v6在皮肤BCC及SC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蒋苏
胶体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急诊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次筛查中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6
2019年
目的分析胶体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急诊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次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收治的608例高危病例,均采用胶体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HIV抗体检测,以免疫印迹法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低、高值质控血清检出率及HIV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样本带型分布情况。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低、高值质控血清检出率为100. 00%(14/14),高于胶体层析法64. 29%(9/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准确度(97. 53%)、灵敏度(96. 15%)、特异度(96. 15%)略高于胶体层析法检测(95. 89%、95. 19%、96. 25%);假阳性率为1. 75%(7/400)、假阴性率为3. 85%(8/208),略低于胶体层析法检测(3. 75%、4. 8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出阳性例数200例,其中以条带g P160、g P120出现率最高,高达100. 00%;其次为P24 (98. 00%)、g P41 (97. 00%)、P66(94. 50%),P55出现率最低为34. 50%。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高、低值质控血清检出率高,可显示阳性样本带型分布,较胶体层析法更适用于急诊艾滋病病毒抗体初次筛查中,具有诊断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高、假阳性及假阴性率低等特点。
刘洋杨慧娣蒋苏李鹏张蕾薛洁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体急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O_(2)点阵激光与Er:YAG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十一烯酸锌曲安奈德软膏外涂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 探讨CO_(2)点阵激光与Er:YAG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十一烯酸锌曲安奈德软膏行激光辅助给药(laser-assisted drug delivery, LADD)外涂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93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点阵激光类型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5)。观察组给予CO_(2)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十一烯酸锌曲安奈德行LADD治疗,对照组给予Er:YAG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十一烯酸锌曲安奈德行LADD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次,每次间隔2个月。收集并分析两组疗效、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瘢痕血清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 MMP-2)、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第1次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44/48,91.67%)高于对照组(34/45,75.56%)(P=0.035);观察组VSS、VAS和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GF-β1、MMP-2和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次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持续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_(2)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十一烯酸锌曲安奈德软膏行LADD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在疗效、生活质量、调节TGF-β1、MMP-2和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方面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蒋苏李东霞吕新翔崔艳红吕李婷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曲安奈德
光动力疗法联合点阵铒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点阵铒激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PC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PCAS患者78例,随机分为单一组及联合组,各39例。单一组单纯应用PDT进行治疗,联合组应用PDT联合点阵铒激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损评分、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单一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总满意度(84.62%)高于单一组(64.10%,P<0.05)。结论:PDT联合点阵铒激光治疗PCAS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改善皮损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患者满意度高。
蒋苏吕新翔崔艳红吕李婷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点阵铒激光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埃茲蛋白在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埃兹(Ezrin)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蛋白在皮肤BCC(30例)、SCC(32例)及正常皮肤对照组(10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Ezrin蛋白在BCC、SCC及正常皮肤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84.4%和10%。Ezrin蛋白在各组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zrin蛋白阳性表达与SCC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rin蛋白的检测可能成为预测皮肤恶性肿瘤转移和预后的一项指标。
李东霞蒋苏杨丽敏
关键词:埃兹蛋白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