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预后
  • 2篇胆囊
  • 2篇胆囊癌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病理
  • 1篇胆囊癌组织
  • 1篇胆囊肿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聚糖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检测
  • 1篇中段
  • 1篇乳腺
  • 1篇乳腺浸润
  • 1篇乳腺浸润性
  • 1篇乳腺浸润性导...

机构

  • 6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赤峰市医院

作者

  • 6篇李世君
  • 3篇童玲
  • 2篇王学智
  • 1篇祁振国
  • 1篇常苗苗
  • 1篇闫文强
  • 1篇刘震
  • 1篇郭峰
  • 1篇童玲
  • 1篇洪智攀
  • 1篇王月华
  • 1篇赵蒙

传媒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肾脏透明细胞癌中TEX11高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索TEX11在肾脏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预测TEX11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提取TCGA数据库中肾脏透明细胞癌(KIRC)中TEX11的表达数据,分析TEX11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同时通过免疫...
李世君童玲高迎春张亚男刘其娴常苗苗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预后分子标记物
文献传递
186例Ⅱ、Ⅲ期食管中段、下段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Ⅱ、Ⅲ期食管中段、下段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并了解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食管癌淋巴结重点清扫区域的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186例Ⅱ、Ⅲ期食管中段、下段鳞癌经左胸、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共清扫淋巴结4259枚,平均每例清扫(22.9±8.1)枚,其中12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7.7%,转移淋巴结622枚,转移度14.6%;食管中段、下段食管癌中纵隔转移率56.1%和16.5%,下纵隔转移率34.6%和54.4%,腹腔转移率23.4%和46.8%;中段和下段食管癌转移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中段鳞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前三位分别是食管旁、隆突下、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而食管下段鳞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前三位分别是食管旁、贲门旁、胃周淋巴结。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内癌栓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所在部位、病变的长度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Ⅲ期食管下段鳞癌淋巴结转移以下纵隔及腹腔淋巴结多见,而食管中段鳞癌淋巴转移胸、腹腔均多见,出现跳跃性转移特点,对于中段食管癌清扫重点清扫食管旁、隆突下、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而下段食管癌重点清扫食管旁、贲门旁及胃周淋巴结;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脉管内有癌栓转移率越高。
王学智洪智攀郭峰闫文强祁振国李世君刘震
关键词:淋巴转移
Glypican-3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血清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胃癌血清Glypican-3(serum Glypican-3,sGPC3)及胃癌组织GPC3(tissue Glypican-3,tGPC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和预后价值。[方法]应用IHC检测139例胃癌组织tGPC3的表达,应用ELISA测定胃癌患者术前sGPC3的水平,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选择10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检测sGPC3水平作对照。[结果]胃癌tGPC3的总表达率为10.07%(14/139),其中局灶阳性为5.75%(8/139),弥漫阳性为4.32%(6/139);胃癌sGPC3的水平为(3.55±0.45)ng/ml,与正常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异;而在组织水平局灶或弥漫表达GPC3的胃癌患者中,其sGPC3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的sGPC3与tGPC3、淋巴血管侵犯、p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GPC3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相关性(P<0.05),但多因素分析未显示sGPC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随着sGPC3的表达增强显著下降(P<0.05)。[结论]sGPC3高水平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术前筛查sGPC3可能会为筛选GPC3相关的免疫治疗的胃癌患者提供帮助。
童玲李世君张亚男刘其娴李彦旭
关键词:胃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甲胎蛋白预后
胆囊癌低分化肿瘤细胞簇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低分化肿瘤细胞簇(poorly differentiated clusters, PDC)在胆囊癌中的预后意义。方法低倍镜下观察癌组织浸润前沿PDC最密集的区域,20倍物镜下(显微镜视野最大径为1 mm)行PDC计数,取PDC最大值。依据其数目将其分为3级:G1:<5个PDC;G2:5~9个PDC;G3:≥10个PDC。评估胆囊癌患者病理标本的PDC分级,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51例可切除的胆囊癌标本中,PDC-G1 13例(25.50%),PDC-G2 19例(37.25%),PDC-G3 19例(37.25%)。PDC分级与肿瘤分化、淋巴血管侵犯、pT分期、pN分期、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C分级、肿瘤分化、淋巴血管侵犯、神经纤维侵犯、pT分期、pN分期、远处转移及pTNM分期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C分级、pTNM分期及神经纤维侵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胆囊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随着PDC分级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结论 PDC分级是胆囊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高级别PDC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胆囊癌患者术后是否进行辅助治疗的重要因素。
童玲李世君张亚男刘其娴李彦旭
关键词:胆囊肿瘤预后
淋巴结转移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密度与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转移密度分为ND>40组、ND=0组和ND≤40组,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密度评价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价值。结果 ND>40组、ND=0组和ND≤40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Ⅲ期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密度提供良好的分层意义,ND>40组Ⅲ期乳腺癌与Ⅳ期乳腺癌预后无差异(P=0.453)。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密度、TNM分期、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及p N分期均与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度是影响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均<0.05);淋巴结转移密度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密度是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提示其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标准,ND>40组提示预后不良。
李世君王月华常苗苗赵蒙王学智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预后
PD-L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和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二步法检测PD-L1在41例胆囊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PD-L1在癌旁正常胆囊黏膜及胆囊癌中的表达分别为0(0/41)及34.14%(14/41),2组之间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D-L1的表达与淋巴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L1高表达、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血管侵犯、神经纤维侵犯、pT分期、N分期及远处转移与胆囊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pT分期、神经纤维侵犯及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胆囊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随着PD-L1的表达增强显著下降(P<0.05)。[结论]PD-L1的高表达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与拮抗PD-L1的免疫治疗可能成为胆囊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童玲李世君张亚男刘其娴李彦旭
关键词:胆囊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