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间伐对秦岭松栎混交林土壤异养呼吸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间伐对秦岭松栎混交林土壤异养呼吸的影响,可深入了解该地区间伐对森林土壤异养呼吸造成的碳损失情况,为研究区森林经营碳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秦岭松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未间伐样地(ck)、间伐4 a、间伐12 a的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速率的月变化,并计算各处理异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_(10))。【结果】①相比ck,间伐4 a、间伐12 a的样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显著下降(P<0.05),土壤pH均显著上升(P<0.05),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在间伐4 a的样地中显著下降(P<0.05)。间伐12 a样地的理化指标相比间伐4 a的样地更接近ck。②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呈现“双峰型”变化规律,峰值分别出现在6和10月。异养呼吸累计通量在间伐后略有上升但不显著,不同样地从大到小依次为间伐12 a、间伐4 a、ck。③土壤温度与异养呼吸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P<0.001);间伐后Q_(10)降低,不同样地Q_(10)从大到小依次为ck、间伐12 a、间伐4 a。【结论】土壤温度是影响松栎混交林异养呼吸的关键因素。间伐没有导致秦岭松栎混交林异养呼吸通量显著增大。
- 曹立王维枫马雪红王祥福李玉李丽于水强
- 关键词:秦岭南坡森林抚育土壤呼吸
- 大气O_(3)浓度升高和模拟N沉降对黄豆光合、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及分配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大气臭氧(O)浓度升高和氮(N沉降)对黄豆气体交换、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积累及分配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设置了2个O_(3)浓度(AA,正常大气;AAO60,正常大气+60μg/m^(3)O_(3)和2个施N梯度(对照;施N)并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N沉降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显著提高了96.21%和83.77%,但是对黄豆各部位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水平。N沉降处理后根系溶性糖和非结构性磷水化合物(NSCs)的比例显著下降了42.17%和38.95%,而叶片淀粉分配比增加了41.55%,豆粒和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59.41%和95.29%。(2)O_(3)浓度升高处理后叶片Gs增加了94.89%,Pn降低了2.34%。叶片、茎、根和豆粒的生物量在O_(3)处理后分别显著降低了38.14%、56.25%、66.67%和25.49%。豆粒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和总NSCs分别显著下降了21.94%和49.65%和30.55%。O_(3)浓度升高后根系中淀粉总量的比例的增加了56.21%。(3)O_(3)和N沉降处理二者共同处理在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豆粒、茎、根系NSCs组分均具有显著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综上,中度N沉降提高了叶片光合作用,增加了对地上部分NSCs的分配而降低了对地下根系的分配;O_(3)浓度升高抑制了黄豆生长和NSCs积累,但是相对增加了根系中淀粉总量的比例;N沉降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O_(3)对光合和NSCs造成的损害,但未见对生物量下降存在类似效应。
- 李丽吴若青李丽王效科刘晓王效科
- 关键词:N沉降黄豆生物量气体交换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 不同秆龄毛竹生长季叶片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和异戊二烯排放日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植物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其中,异戊二烯(Isoprene,ISO)、单萜和倍半萜等作为主要组成物质,对地球的大气化学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大型散生竹种,由于其快速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在碳封存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对于不同秆龄毛竹林VOCs排放组成和ISO排放影响的研究存在空白.本研究利用动态顶空法采集并研究了不同年龄毛竹(幼年竹、成熟竹和老龄竹)排放的VOCs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日变化,并结合“G93”模型计算了ISO的标准化排放速率和日间排放动态.结果表明:(1)毛竹林日间共排放26~89种VOCs物质,不同年龄毛竹VOCs排放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幼龄竹VOCs排放数量约为成熟竹和老龄竹的1.57和2.11倍,不同年龄毛竹共同排放的VOCs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醚类、酸类和烃类18种物质;(2)从相对含量来看,不同年龄毛竹VOCs排放日变化中烃类物质排放相对含量最高,其中,老龄竹在14:00排放的烃类物质占比最高(97.72%);(3)不同年龄毛竹ISO排放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幼龄竹日间ISO排放速率约为成熟竹和老龄竹的1.27和2.65倍;(4)不同年龄毛竹ISO排放的环境敏感性不同,幼龄竹和成熟竹ISO排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峰值分别出现在14:00((10.82±1.1)μg·g^(-1)·h^(-1))和12:00((7.38±1.3)μg·g^(-1)·h^(-1)),而老龄竹则没有发现明显的排放峰值.综上,毛竹VOCs排放组成和ISO排放速率受到年龄和日动态的双重影响,这可能与不同年龄毛竹ISO排放速率的光照和温度敏感性不同有关.因此,考虑到不同年龄毛竹排放ISO的差异和日间排放变化规律,建议估算毛竹林VOCs排放潜力及大气环境影响时应全面考虑竹林年龄组成和环境影响响应.同时,竹林培育实践中应该重视竹林年龄结构的管理,�
- 杨滨锴姜萌微王超王超王福升李丽王福升
- 关键词:毛竹日变化排放速率
- 液罐车新型防波板设计与抑波特性研究
- 李丽
- 氮沉降对三明苦竹叶片BVOCs排放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2025年
-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是植物通过次生代谢释放的含碳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全球氮沉降背景下,竹类植物BVOCs和光合特性如何响应环境变化还未可知.本文以三明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实验设置4种不同水平氮沉降(下称“N沉降”)(0 kg·hm^(-2)·a^(-1)(N0)、30 kg·hm^(-2)·a^(-1)(N1)、60 kg·hm^(-2)·a^(-1)(N2)、90 kg·hm^(-2)·a^(-1)(N3)),探究了不同水平N沉降对叶片BVOCs释放、异戊二烯(ISO)排放速率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三明苦竹叶片ISO排放相对含量随N沉降水平升高而增加(显著正相关),但N沉降水平未显著影响总BVOCs种类数量;(2)N沉降水平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ISO排放速率,N2和N3处理分别显著增加282.95%和242.49%的ISO实际排放速率,以及250.58%和254.21%的ISO标准化排放速率;(3)三明苦竹ISO实际排放速率和BVOCs总排放种类数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ISO实际排放速率和BVOCs总排放种类数量与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N沉降虽未显著影响三明苦竹叶片BVOCs排放种类数量,但显著影响ISO的排放速率,并发现ISO实际排放速率和BVOCs总排放种类数量与光合特性之间具有相关性.
- 姜萌微李丽李丽杨滨锴王超王效科王效科
- 关键词:氮沉降异戊二烯光合特性
- 古镇型景区历史文脉传承与发展途径的探讨——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苏州同里景区为例被引量:9
- 2011年
- 在分析古镇型景区历史文脉传承与发展要素基础上,通过对同里景区历史文脉的梳理、评析,从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2大方面尝试性地总结出历史文脉在同里景区中传承与发展的6大途径:培育自然环境;优化用地结构;保持空间视廊通畅;协调建筑风貌;保护与提升景区风景资源;营造景区氛围、激发活力。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历史文脉在古镇型景区传承与发展的三大思路。旨在使景区文脉得以发扬,中华文明得以彰显,促进我国古镇型景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 相西如相西如
-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景名胜区历史文脉传承发展
- 一种用于空气凤梨无性繁殖方法和移栽方法
-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凤梨无性繁殖方法和移栽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凤梨无性繁殖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以MS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20g/L蔗糖、4g/L琼脂、0.2mg/L6‑BA和0...
- 侯静翟惠陈轶群李丽陈雪玲孙博李梦婷尹佟明
- 历史文脉在古镇型景区中的传承与发展 ——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苏州同里景区为例
- 全球化、知识经济和生态文明时代的背景下,“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世人共同关注的论题,蕴藏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的古镇型景区正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保持古镇型景区固有的文脉特质,彰显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承中华文明,...
- 李丽
-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历史文脉传承发展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移动充电桩式潮汐护栏实现方法及系统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充电桩式潮汐护栏实现方法及系统,本方法包括:获取车流信息,根据所述车流信息,得到多用途车道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多用途车道的状态信息和所述车流信息,得到充电桩式潮汐护栏的移动位置;分析所述充电桩式潮汐...
- 徐晓美蔡浩浩吕立亚王翌伟侯宇朱铖伟李丽
- 武夷山不同海拔对9种常见木本植物叶片性状和氮磷含量的影响
- 2024年
- 比较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的9种不同常见树种在500 m、700 m、1000 m等3个海拔下的叶片功能性状和叶片氮含量、磷含量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和特征,同时通过研究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究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同一树种叶片比叶重(LMA)、叶片厚度(LT)、长宽比(LW)在不同海拔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总叶绿素含量中树参、鹿角杜鹃、菝葜及红楠叶片随海拔梯度上升显著下降,而箬竹与甜槠随海拔升高显著上升(P≤0.05);叶片面积氮含量(N_(area))能够较好地反映海拔差异,9个树种中除甜槠外均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大。调查的3个梯度叶片N∶P值变化范围为12.45~29.64,叶片质量N含量主要集中在7.38~19.62 g·kg^(-1);相关性分析表明,LMA与LT和叶片质量N含量之间分别有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P≤0.01),同时叶片质量N含量与总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海拔变化显著影响了叶片的LMA、LT和LW,不同植物叶片性状在3个海拔之间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叶片性状可塑性和环境变化适应性。
- 刘晓李丽王超张惠光张贻荣王维枫
- 关键词:不同海拔叶片性状氮磷含量